下列敘述中能肯定A金屬比B金屬金屬性強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
B.A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比B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多
C.1mol A從酸中置換H+生成的H2比1mol B從酸中置換H+生成的H2
D.常溫時,A能從水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
D

試題分析:A.比較元素金屬性的強弱不能通過看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錯誤。B. 比較元素金屬性的強弱不能通過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的多少。錯誤。C.比較元素金屬性的強弱不能也不能看金屬與酸反應置換H2的多少。錯誤。D.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可以通過金屬與水或酸置換出氫氣的難易;顒有詮姷哪軌虬阉惺菤渲脫Q出來,活動性弱的不能把水中的氫置換出來。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對于司機酒后駕車,可對其呼出的氣體進行檢驗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學反應如下:2CrO3(紅色)+3C2H5OH+3H2SO4===Cr2(SO4)3(綠色)+3CH3CHO+6H2O。被檢測的氣體成分是___________,上述反應中的氧化劑是____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
A.CH4B.CH2=CH2C.SO2D.H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在氯化鐵、氯化銅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待反應結束所剩余的固體濾出后能被磁鐵吸引,則反應后溶液中存在的較多的陽離子是 
A.Cu2+B.Fe3+C.Fe2+D.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事實不能說明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相對強弱的是
序號
事實
推論
A
與冷水反應,Na比Mg劇烈
金屬性:Na > Mg
B
Ca(OH)2的堿性強于Mg(OH)2
金屬性:Ca > Mg
C
SO2與NaHCO3溶液反應生成CO2
非金屬性:S > C
D
t℃時,Br2 + H22HBr  K = 5.6×107
        I2 + H22HCl   K = 43
非金屬性:Br > 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順序為SO2>I>Fe2>H2O2>Cl,則下列反應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
D.H2O2+SO2===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某;瘜W實驗興趣小組在“探究鹵素單質的氧化性”的系列實驗中發(fā)現(xiàn),在足量的稀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蕩后溶液呈黃色。
(1)提出問題:Fe3、Br2誰的氧化性更強?
(2)提出猜想:
①甲同學認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實驗現(xiàn)象不是發(fā)生化學反應所致,則溶液呈黃色是因為含有       (填化學式,下同)。
②乙同學認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實驗現(xiàn)象是發(fā)生化學反應所致,則溶液呈黃色是因為含有       。
(3)設計實驗并驗證:丙同學為驗證乙同學的觀點,選用下列某些試劑設計出兩種方案進行實驗,并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證明了乙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
供選用的試劑:
a.酚酞試液        b.四氯化碳       c.無水酒精       d.硫氰化鉀溶液
請你在下列表格中寫出丙同學選用的試劑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試劑填序號)。
 
選用試劑
實驗現(xiàn)象
方案1
 
 
方案2
 
 
 
(4)應用與拓展:
①在足量的稀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黃色,所發(fā)生的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
②在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 L Cl2(標準狀況),溶液中有的Br被氧化成Br2,則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下列事實:①A+B2=A2+B;②D+2H2O=D(OH)2+H2↑;③以B、E為電極與E的鹽溶液組成原電池,電極反應為E2+2e=E,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強弱關系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