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原理是: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附設的液體構成封閉體系,依據(jù)改變體系內壓強時產生的現(xiàn)象(如氣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來判斷裝置氣密性的好壞;
(2)制取無水氯化亞鐵,需要HCl氣體,尾氣的成分是剩余HCl和生成的氫氣,HCl極易溶解于水,缺少防止水蒸汽進入C中裝置,氫氣不能溶于水;若要制取純凈的FeCl2,需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排除裝置中的空氣,再點燃C處的酒精燈;
(3)從明礬[KAl(SO4)2•12H2O]制備Al、K2SO4和H2SO4的流程:過程①明礬和硫焙燒,4KAl(SO4)2•12H2O+3S=2K2SO4+2Al2O3+9SO2↑+48H2O,氣體二氧化硫與氧氣在五氧化二礬作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用98.3%的濃硫酸吸收,SO3+H2O=H2SO4,制得硫酸;過程②焙燒所得固體混合物,用水浸,為提高浸出率,可采取粉碎固體混合物、不斷攪拌,從水浸后的濾液中蒸發(fā)結晶得到K2SO4晶體,步驟③電解Al2O3,制得Al.
①“焙燒”過程中得到SO2與固體混合物,而固體混合物進行水浸,過濾得到Al2O3與K2SO4,則焙燒”過程中得到SO2、Al2O3、K2SO4,同時有水生成,配平是化學方程式;
②從溶液中獲得晶體,需要經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等操作;步驟③為氧化鋁電解生成鋁和氧氣;
③將SO2的利用率轉化為KAl(SO4)2•12H2O的利用率,由焙燒”過程中反應方程式,及硫元素守恒,可得關系式:4KAl(SO4)2•12H2O~9H2SO4,據(jù)此計算.
解答 解:(1)裝置氣密性檢驗的原理是:通過氣體發(fā)生器與附設的液體構成封閉體系,改變體系內壓強,生成氣泡或形成水柱是常用的方法,所以圖1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把B、D中導管下端浸入水中,用灑精燈給燒瓶微熱,看到B、D中導管下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有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說明裝置不漏氣,
故答案為:把B、D中導管下端浸入水中,用灑精燈給燒瓶微熱,看到B、D中導管下口有氣泡冒出,停止加熱后,有一段穩(wěn)定的水柱,說明裝置不漏氣;
(2)制取無水氯化亞鐵,需要HCl氣體,故A裝置制取的是HCl,反應方程式為:Fe+2HCl$\frac{\underline{\;加熱\;}}{\;}$FeCl2+H2,故尾氣的成分為未反應的HCl和生成的氫氣,由于HCl極易溶于水,故若仍然采用D裝置進行尾氣處理,很容易造成倒吸,且缺少防止水蒸汽進入C中裝置,氫氣不溶于水,不利于氫氣的吸收,氫氣易燃,造成安全隱患,若要制取純凈的FeCl2,需先排凈裝置中的空氣,防止在加熱時Fe與O2反應,故先點燃A處的酒精燈,再點燃C處的酒精燈,
故答案為:HCl; 易發(fā)生倒吸,缺少防止水蒸汽進入C中裝置; 通入氯化氫(趕盡裝置中的空氣);
(3)①“焙燒”過程中得到SO2與固體混合物,而固體混合物進行水浸,過濾得到Al2O3與K2SO4,則焙燒”過程中得到SO2、Al2O3、K2SO4,同時有水生成,發(fā)生反應為:4KAl(SO4)2•12H2O+3S$\frac{\underline{\;高溫\;}}{\;}$2Al2O3+2K2SO4+9SO2↑+48H2O,
故答案為:4KAl(SO4)2•12H2O+3S$\frac{\underline{\;高溫\;}}{\;}$2K2SO4+2Al2O3+9SO2↑+48H2O;
②從溶液中獲得晶體,需要經過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過濾等操作,步驟③為電解氧化鋁,氧化鋁熔點高,用冰晶石作助熔劑,電解氧化鋁生成鋁和氧氣,反應為:2Al2O3$\frac{\underline{\;\;\;\;\;冰晶石\;\;\;\;\;}}{970℃電解}$4Al+3O2↑,
故答案為:蒸發(fā)、結晶;2Al2O3$\frac{\underline{\;\;\;\;\;冰晶石\;\;\;\;\;}}{970℃電解}$4Al+3O2↑;
③設可生產x噸質量分數(shù)為98%的硫酸,則:
4KAl(SO4)2•12H2O~9H2SO4,
4×b 9×98
at×96% xt×98% 解得:x=$\frac{216a}$,
故答案為:$\frac{216a}$.
點評 本題以氯化鐵以及氯化亞鐵、Al、K2SO4和H2SO4制取為載體,考查的是實驗室中氯氣的制取方法、常見尾氣的處理方法以及鐵離子的檢驗等,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題目難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性,可做凈水劑 | |
B. | 該膠體的分散系的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大小 是10-9nm-10-7nm之間 | |
C. | 可用丁達爾效應鑒別氫氧化鐵膠體和水 | |
D. | 可用滲析的方法分離FeCl3溶液和Fe(OH)3膠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時間/s | 0 | 1 | 2 | 3 | 4 | 5 |
c(NO)×(10-4mol•L-1) | 10.0 | 4.50 | 2.50 | 1.50 | 1.00 | 1.00 |
C(CO)×(10-3mol•L-1) | 3.60 | 3.05 | 2.85 | 2.75 | 2.70 | 2.7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溫度/℃ | 20 | 40 | 60 | 80 |
KIO3g/100g水 | 8.08 | 12.6 | 18.3 | 24.8 |
操作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取1g純凈的NaCl,加3mL水配成溶液 | 溶液無變化 |
滴入5滴淀粉溶液和1mL0.1mol•L-1KI溶液,振蕩 | 溶液無變化 |
然后再滴入1mol•L-1的H2SO4,充分振蕩 | 溶液變藍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