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關于鈉元素的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鈉是銀白色、質軟、熔點相對較低、密度比水小的金屬單質
B.大量的鈉著火時可以用沙子撲滅
C.金屬鈉在空氣中長期放置,最終變?yōu)樘妓徕c
D.過氧化鈉是白色固體

分析 A.鈉為銀白色、質軟、熔點低、密度較小的物質;
B.鈉易和氧氣、水反應,與二氧化硅不反應;
C.鈉長期放置在空氣中,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最終變?yōu)樘妓徕c;
D.過氧化鈉是淡黃色固體.

解答 解:A.鈉為銀白色,可以用小刀切割,在水中能熔化成小球,能浮在水面上,所以鈉為銀白色、質軟、熔點低、密度較小的物質,故A正確;
B.鈉易和氧氣、水反應,和煤油不反應,且密度大于煤油,所以鈉著火時可以用沙子蓋滅,故B正確;
C.鈉長期放置在空氣中,先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氧化鈉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潮解,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十水碳酸鈉,十水碳酸鈉風化得到碳酸鈉,所以鈉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最終變?yōu)樘妓徕c,故C正確;
D.過氧化鈉是淡黃色固體,而不是白色固體,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鈉及其氧化物的性質,明確物質的性質是解本題關鍵,再結合基本概念來分析解答,知道氧化鈉、過氧化鈉的區(qū)別,題目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2016年中國環(huán)境日的主題為“改善環(huán)境質量,推動綠色發(fā)展”,旨在保護環(huán)境造福人類.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指數造林,可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效應
B.使用含硫量大幅減少的國V汽油可降低酸雨發(fā)生
C.開發(fā)新能源,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可以減少霧霾的發(fā)生
D.汽車尾氣經催化處理,可消除氮元素,避免光化學煙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實驗操作和現象結論
A向某食鹽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顏色沒有變?yōu)樗{色不是加碘食鹽
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無現象,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一定含有Cl-
C室溫下,用pH試紙分別測0.100mol•L-1 CH3COONa溶液和0.100mol•L-1 Na2S溶液的pH,后者pH大酸性:H2S<CH3COOH
D將氣體X分別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兩溶液均褪色氣體X一定是C2H4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通過NO傳感器可監(jiān)測汽車排放尾氣中NO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O2-向正極移動
B.負極的電極反應式為:NO-2e-+O2-═NO2
C.O2的電極反應產物是H2O
D.反應消耗的NO與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20℃時,飽和NaCl溶液的密度為ρ g•cm-3,物質的量濃度為c mol•L-1,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20℃時,飽和NaCl溶液的溶解度:S=$\frac{5850c}{ρ-58.5}$g
B.此溶液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frac{58.5×c}{ρ×1000}$×100%
C.20℃時,密度小于ρ g•cm-3的NaCl溶液是不飽和溶液
D.溫度低于20℃時,飽和NaCl溶液的濃度小于c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已知H2O跟H+可結合成H3O+(稱為水合氫離子),則H3O+中一定含有的化學鍵是( 。
A.離子鍵B.非極性鍵C.配位鍵D.氫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下列說法或表示法錯誤的是(  )
A.吸熱反應是由于反應物的總能量比生成物的總能量低
B.放熱反應的△H<0
C.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酸堿中和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各物質的分類、名稱(或俗名)、化學式都正確的是( 。
A.金屬氧化物 氧化鐵  FeOB.非金屬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
C.酸       次氯酸  HClO3D.堿          純堿      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是溫度和壓強對 X+Y?2Z反應影響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是( 。 
  
A.正反應為放熱
B.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X和Y的轉化率均降低
C.X、Y、Z均為氣態(tài)
D.Z為氣態(tài),X和Y只有一種氣態(tài)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