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離子檢驗(yàn)的方法正確的是

A.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有藍(lán)色沉淀,說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生成無色氣體,說明原溶液中有CO32

C

解析試題分析:A 再加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即可說明有氯離子,是為了排除碳酸根離子的干擾。B 再加稀鹽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即可說明有硫酸根離子,也是為了排除碳酸根離子的干擾。D 也可能含有碳酸根氫根離子,亞硫酸根離子,亞硫酸氫根離子。
考點(diǎn):考查常見離子的檢驗(yàn)。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欲除去下列物質(zhì)中混入的少量雜質(zhì)(括號內(nèi)物質(zhì)為雜質(zhì)),錯誤的是

A.乙酸乙酯(乙酸):加飽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
B.乙醇(水):加入新制生石灰,蒸餾
C.溴苯(溴):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蕩靜置后,分液
D.乙酸(乙醇):加入金屬鈉,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海洋中資源豐富,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工段③④⑤是溴元素的富集過程,③④⑤中均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yīng)
B.工段②中結(jié)晶出的MgCl2·6H2O可在空氣中受熱分解制無水MgCl2
C.氯堿工業(yè)通過電解NaCl溶液,主要生產(chǎn)Cl2、H2和純堿
D.工段①中除去粗鹽中的SO42、Ca2、Mg2、Fe3等雜質(zhì),操作順序?yàn)椋杭尤胱懔緽aCl2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加入足量鹽酸→過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現(xiàn)有四組分散系:①汽油和水形成的乳濁液;②含有泥沙的食鹽水;③溶有碘(I2)的碘化鉀溶液;④乙二醇和丙三醇混合溶液(乙二醇和丙三醇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見下表)。

物質(zhì)
熔點(diǎn)/℃
沸點(diǎn)/℃
密度/g·cm-3
溶解性
乙二醇
-11.5
198
1.11
易溶于水和乙醇
丙三醇
17.9
290
1.26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請用下圖所示的儀器分離以上各混合液,儀器和方法不能對應(yīng)的是 
      ⑵      ⑶     ⑷
A.①-⑶-分液         B.②-⑵-過濾
C.③-⑵-萃取         D.④-⑴-蒸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guān)敘述正確的是:

A.某紅棕色氣態(tài)物質(zhì)能夠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lán),則該氣體為溴蒸氣
B.某氣體能使?jié)駶櫟募t色石蕊試紙變藍(lán),該氣體水溶液一定顯堿性
C.檢測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時,應(yīng)取少量該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和稀鹽酸
D.用氫氧化銅粉末檢驗(yàn)?zāi)蛱?/t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各組混合物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離的是(   )

A.溴苯和水 B.乙酸和乙醇 C.酒精和水 D.溴苯和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海帶中含碘元素,從海帶中提取碘有如下步驟:①通入足量Cl2    ②將海帶焙燒成灰后加水?dāng)嚢?nbsp; ③加CCl4振蕩   ④用分液漏斗分液    ⑤過濾
合理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①③④C.①③⑤②④D.②①③⑤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除去粗鹽中的、、,可先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jìn)行下列五項(xiàng)操作:①過濾;②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③加適量的鹽酸;④加過量的碳酸鈉溶液;⑤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②⑤④①③ B.⑤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⑤③ D.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xué) 來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shí)驗(yàn)方案設(shè)計(jì)正確的是

A.分解高錳酸鉀制氧氣后,殘留在試管內(nèi)壁上的黑色物質(zhì)可用稀鹽酸洗滌
B.失去標(biāo)簽的硝酸銀溶液、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鋁溶液,可以用碳酸銨溶液鑒別
C.將CuCl2溶液在蒸發(fā)皿中加熱蒸干,得到無水CuCl2固體
D.檢驗(yàn)從火星上帶回來的紅色物體是否是Fe2O3 的操作步驟為:樣品→粉碎→加水溶解→過濾→向?yàn)V液中滴加KSCN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