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鈦是無色液體,沸點為136℃。它極易水解,遇空氣中的水蒸氣即產(chǎn)生“白煙”(TiCl4+H2O=TiOCl2+2HCl↑)。在650~850℃下,將氯氣通過二氧化鈦和炭粉的混合物可得到四氯化鈦和一種有毒氣體。如圖是某科研小組制備TiCl4的反應裝置,其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①連接好整套裝置,在通Cl2前先通入CO2氣體并持續(xù)一段時間;
②當錐形瓶中TiCl4的量不再增加時,停止加熱,從側管中改通CO2氣體直到電爐中的瓷管冷卻為止;
③將TiO2、炭粉混合均勻后,裝入管式電爐中;
④將電爐升溫到800℃,一段時間后改通Cl2,同時在冷凝管中通冷凝水。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正確的操作順序為(填序號)________。
(2)C裝置中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的試劑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管中無水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從環(huán)境保護的角度,提出一個優(yōu)化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③①④②
(2)TiO2+2Cl2+2CTiCl4+2CO
(3)濃硫酸 干燥氯氣
(4)冷凝四氯化鈦
(5)防止E中的水蒸氣進入D中,使TiCl4水解
(6)在尾氣出口處加一點燃的酒精燈或增加一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如下圖1所示裝置進行探究實驗,以驗證產(chǎn)物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飽和性。當溫度迅速上升后,可觀察到試管中溴水褪色,燒瓶中濃H2SO4與乙醇的混合液體變?yōu)樽睾谏?br />
圖1                  圖2
(1)寫出該實驗中生成乙烯的化學方程式                      。
(2)甲同學認為:考慮到該混合液體反應的復雜性,溴水褪色的現(xiàn)象不能證明反應中有乙烯生成且乙烯具有不飽和性,其理由正確的是            
a.乙烯與溴水易發(fā)生取代反應
b.使溴水褪色的反應,未必是加成反應
c.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未必是乙烯
(3)乙同學經(jīng)過細致觀察后試管中另一現(xiàn)象后并借用pH試紙測定,證明反應中有乙烯生成,請簡述
                      。
(4)丙同學對上述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在Ⅰ和Ⅱ之間增加上圖2裝置以除去乙醇蒸氣和SO2,則A中的試劑是          ,B中的試劑為             。
(5)處理上述實驗后燒瓶中廢液的正確方法是              。
a.冷卻后倒入下水道中  b.冷卻后倒入空廢液缸中 c.冷卻后加水稀釋,倒入廢液缸中,加廢堿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3分)醋酸亞鉻水合物([Cr(CH3COO)2)]2·2H2O,深紅色晶體)是一種氧氣吸收劑,通常以二聚體分子存在,不溶于冷水和醚,微溶于醇,易溶于鹽酸。實驗室制備醋酸亞鉻水合物的裝置如圖所示,涉及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Zn(s) + 2HCl(aq) = ZnCl2(aq) + H2(g)
2CrCl3(aq) + Zn(s)= 2CrCl2 (aq) + ZnCl2(aq)
2Cr2+(aq) + 4CH3COO-(aq) + 2H2O(l) = [Cr(CH3COO)2]2·2H2O (s)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虛框內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     。
(2)醋酸鈉溶液應放在裝置     中(填寫裝置編號,下同);鹽酸應放在裝置     中;
裝置4的作用是     。
(3)本實驗中所有配制溶液的水需煮沸,其原因是     。
(4)將生成的CrCl2溶液與CH3COONa溶液混合時的操作是     閥門A、     閥門B (填“打開”或“關閉”)。
(5)本實驗中鋅粒須過量,其原因是     。                                             
(6)為洗滌[Cr(CH3COO)2)]2·2H2O產(chǎn)品,下列方法中最適合的是     。        
A.先用鹽酸洗,后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乙醇洗
C.先用冷水洗,后用乙醚洗        D.先用乙醇洗滌,后用乙醚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實驗小組的同學為探究和比較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設計了如下的
實驗裝置。

(1)實驗室用裝置A制備SO2某同學在實驗時發(fā)現(xiàn)打開A的分液漏斗活塞后,漏斗中液體未
流下,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2)實驗室用裝置E制備Cl2其反應的化學化學方程式為:MnO2+4HCl(濃)=C12↑+MnCl2+2H2O
濃鹽酸的作用為:                             
(3)反應開始一段時間后,觀察到 B、D兩個試管中的品紅溶液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B:                     D                                    
②停止通氣后,再給B、D兩個試管分別加熱,兩個試管中的現(xiàn)象分別為
B:                     D                               。
(4)另一個實驗小組的同學認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會更強。他們將制得的SO2和CI2按1:1同時通入到品紅溶液中,結果發(fā)現(xiàn)褪色效果并不像想象的那樣。請你分析該現(xiàn)象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CaCO3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如FeS等)。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備CO2氣體。下列裝置可用于CO2氣體的提純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濃鹽酸配制1∶1(體積比)的稀鹽酸(約6 mol·L-1),應選用的儀器是_____。
a.燒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2)上述裝置中,A是_____溶液,NaHCO3溶液可以吸收_____。
(3)上述裝置中,B物質是_____。把這個實驗得到的氣體收集起來,用來測定CO2的分子量,如果B物質失效,測定結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響”)。
(4)一次性飯盒中石蠟(高級烷烴)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評價飯盒質量的指標之一,測定溶出量的主要實驗步驟設計如下:
剪碎、稱重→浸泡溶解→過濾→殘渣烘干→冷卻、稱重→恒重,為了將石蠟溶出,應選用的試劑是_____,碳酸鈣溶出,應選用的試劑是_____。
a.氯化鈉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己烷
(5)在溶出量測定實驗中,為了獲得石蠟和碳酸鈣的最大溶出量,應先溶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硫酸銅晶體俗稱“膽礬”,在無機化工及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某課外研究小組的同學用粗銅粉(含有碳等雜質)設計了兩種制備膽礬的途徑,并測定了其中結晶水的含量。設計的流程如下:

(1)“較純銅”轉化為氧化銅時,應將其置于          內進行灼燒(填寫儀器名稱)!按帚~”表面的油脂可以用熱堿溶液洗去,原因是                     。若灼燒“粗銅”,獲得的產(chǎn)物是混有少量銅的氧化銅。存在少量銅的可能原因是          。
a.灼燒過程中部分氧化銅被還原         b.該條件下銅無法被氧氣氧化
c.氧化銅在加熱過程中分解生成銅       d.灼燒不充分銅未被完全氧化
(2)通過途徑I實現(xiàn)用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是:酸溶、加熱通氧氣、過濾、       、冷卻結晶、        、自然干燥。比較由粗制氧化銅制取膽礬的兩種途徑,途徑Ⅰ有明顯的兩個優(yōu)點:
                                             。
                                                          
(3)測定膽礬晶體里結晶水的含量時,若測定的相對誤差大于零,則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a.加熱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卻
b.最后兩次加熱后的質量相差較大
c.加熱前稱量時容器未完全干燥 
d.加熱過程中有少量濺失
(4)利用下圖裝置加熱無水硫酸銅粉末直至完全分解,A的試管中剩余黑色粉末,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D,發(fā)現(xiàn)木條能復燃。反應前后各裝置的質量見圖下方的表格所示。

請通過計算,推斷該實驗條件下硫酸銅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易溶于水,難溶于乙醇,可作為有機反應的催化劑。實驗室可用鐵屑為原料制備,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
FeSO4+H2C2O4+2H2OFeC2O4·2H2O↓+H2SO4
2FeC2O4·2H2O+H2O2+H2C2O4+3K2C2O42K3[Fe(C2O4)3]+6H2O
2Mn+5C2+16H+2Mn2++10CO2↑+8H2O
回答下列問題:
(1)鐵屑中常含硫元素,因而在制備FeSO4時會產(chǎn)生有毒的H2S氣體,該氣體可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下列吸收裝置正確的是     。 

(2)在將Fe2+氧化的過程中,需控制溶液溫度不高于40 ℃,理由是       ;得到K3[Fe(C2O4)3]溶液后,加入乙醇的理由是        。 
(3)晶體中所含結晶水可通過重量分析法測定,主要步驟有:①稱量,②置于烘箱中脫結晶水,③冷卻,④稱量,⑤          (敘述此步操作),⑥計算。步驟③若未在干燥器中進行,測得的晶體中所含結晶水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步驟⑤的目的是               。 
(4)晶體中C2含量的測定可用酸性KMnO4標準溶液滴定。稱取三草酸合鐵(Ⅲ)酸鉀晶體m g溶于水配成250 mL溶液,取出20.00 mL放入錐形瓶中,用0.010 0 mol·L-1酸化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滴定。
①下列操作及說法正確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即可裝入標準溶液
B.裝入標準溶液后,把滴定管夾在滴定管夾上,輕輕轉動活塞,放出少量標準液,使尖嘴充滿液體
C.接近終點時,需用蒸餾水沖洗瓶壁和滴定管尖端懸掛的液滴
②有同學認為該滴定過程不需要指示劑,那么滴定終點的現(xiàn)象為        ,若達到滴定終點消耗高錳酸鉀溶液V mL,那么晶體中所含C2的質量分數(shù)為    (用含V、m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展開對漂白劑亞氯酸鈉(NaClO2)的研究。
實驗Ⅰ:制取NaClO2晶體
已知:NaClO2飽和溶液在溫度低于38 ℃時析出的晶體是NaClO2·3H2O,高于38 ℃時析出的晶體是NaClO2,高于60℃時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現(xiàn)利用圖10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裝置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裝置②中產(chǎn)生Cl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裝置④中制備NaCl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
(3)從裝置④反應后的溶液獲得NaClO2晶體的操作步驟為:
①減壓,55 ℃蒸發(fā)結晶;②趁熱過濾;③____________;④低于60 ℃干燥,得到成品。
實驗Ⅱ:測定某亞氯酸鈉樣品的純度。
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
①準確稱取所得亞氯酸鈉樣品m g于燒杯中,加入適量蒸餾水和過量的碘化鉀晶體,再滴入適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已知:ClO2-+4I+4H=2H2O+2I2+Cl);將所得混合液配成250 mL待測溶液。
②移取25.00 mL待測溶液于錐形瓶中,加幾滴淀粉溶液,用c mol·L-1 Na2S2O3標準液滴定,至滴定終點。重復2次,測得平均值為V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⑷達到滴定終點時的現(xiàn)象為________________。
⑸該樣品中NaClO2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數(shù)式表示)。
⑹在滴定操作正確無誤的情況下,此實驗測得結果偏高,原因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無水氯化鋁是白色晶體,易吸收水分,在178℃升華,裝有無水氯化鋁露置于潮濕空氣中會爆炸并產(chǎn)生大量白霧,工業(yè)上由金屬與氯氣作用或由無水氯化氫氣體與熔融Al作用而制得,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內通過下列裝置(如下圖)制取少量純凈的無水氯化鋁。

試回答以下問題:
(1)裝置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為使實驗成功,A和B間需要加適當?shù)难b置,請將它畫在框內,并注明其中盛放的藥品。如果A產(chǎn)生的氣體直接進入B中,實驗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是                     。
(3)進行實驗時,應先點燃(填寫字母,下同)            處的酒精燈,然后再點燃   
        處的酒精燈。
(4)在C處可以收集到純凈的氯化鋁,原因是                                 。
(5)裝置D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