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化學 > 題目詳情
8.化學在物質制備和環(huán)保領域有著重要的運用.
Ⅰ高鐵酸鹽在能源、環(huán)保等方面有著廣泛的用途.濕法、干法制備高鐵酸鹽的原理如下表所示.
濕法強堿性介質中,Fe(NO33與NaClO反應生成紫紅色高鐵酸鹽溶液
干法Fe2O3、KNO3、KOH混合加熱共熔生成紫紅色高鐵酸鹽和KNO2等產物
(1)工業(yè)上用濕法制備高鐵酸鉀(K2FeO4)的流程如圖1所示:
①反應I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l2═NaCl+NaClO+H2O.
②反應II的離子方程式為3ClO-+10OH-+2Fe3+=2FeO42-+3Cl-+5H2O.
③已知25℃時Fe(OH)3的Ksp=4.0×10-38,反應II后溶液中c(Fe3+)=4×10-5mol•L-1,則Fe3+完全沉淀時的pH=3.
(2)高鐵酸鉀是一種理想的水處理劑,其處理水的原理為高鐵酸鉀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在水中被還原生成Fe(OH)3膠體、有吸附性起凈水作用.
(3)干法制備K2FeO4的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
(4)高鐵電池是正在研制中的可充電干電池,圖2為該電池和常用的高能堿性電池的放電曲線,由此可得出的高鐵電池的優(yōu)點有放電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分析 本題是利用濕法、干法制備高鐵酸鹽的原理的探究,涉及反應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分析、利用溶度積的計算等,其中制備高鐵酸鹽是利用NaClO在堿性條件下的強氧化性將Fe3+氧化成FeO42-,NaClO可通過氯氣溶于NaOH溶液得到,制得的高鐵酸鹽有強氧化性可做水的消毒劑,且其還原產物水解后得到的膠體能吸附懸浮物,可凈化水,根據氧化還原的反應可得到制備K2FeO4的反應中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1)①反應Ⅰ根據氯氣的化學性質,可寫出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反應Ⅱ:根據目標產物可知,Fe3+要被溶液里的ClO-在堿性條件下氧化成高鐵酸鹽,可結合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論寫出此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③25℃時Fe(OH)3的Ksp=c(Fe3+)×c(OH-3,將c(Fe3+)=4×10-5mol•L-1代入可計算出c(OH-),可得溶液的pH;
(2)高鐵酸鉀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在水中生成的Fe(OH)3膠體,有吸附性;
(3)根據化合價的升降來判斷,化合價升高的為還原劑,化合價降低的為氧化劑,并根據化學計量數來分析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比例;
(4)由圖可知高鐵電池比高能堿性電池放電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解答 解:(1)①反應Ⅰ為氯氣溶解于氫氧化鈉溶液,發(fā)生歧化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OH+Cl2═NaCl+NaClO+H2O,故答案為:2NaOH+Cl2═NaCl+NaClO+H2O;
②反應Ⅱ為氧化還原反應,+3價鐵被氧化成+6價鐵,+1價的氯被氧化為-1價,反應的環(huán)境為堿性,化學方程式為3ClO-+10OH-+2Fe3+=2FeO42-+3Cl-+5H2O,故答案為:3ClO-+10OH-+2Fe3+=2FeO42-+3Cl-+5H2O;
③已知Ksp=c(Fe3+)×c(OH-3=4.0×10-38,溶液中c(Fe3+)=4×10-5mol•L-1時,c(OH-)=$\root{3}{\frac{4.0×1{0}^{-38}}{4×1{0}^{-5}}}=1{0}^{-11}mol/L$,此時溶液中的c(H+)=$\frac{1×1{0}^{-14}}{1{0}^{-11}}$mol/L=10-3mol/L,溶液的pH=3,故答案為:3;
(2)高鐵酸鉀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在水中被還原得到Fe3+,水解生成Fe(OH)3膠體,有吸附性,故答案為:高鐵酸鉀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在水中被還原生成Fe(OH)3膠體、有吸附性起凈水作用;
(3)干法制備K2FeO4的反應的方程式為:Fe2O3+3KNO3+4KOH=2K2FeO4+3KNO2+2H2O,N元素化合價降低,是氧化劑,鐵的化合價降低,是還原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1,故答案為:3﹕1;
(4)由圖可知高鐵電池比高能堿性電池放電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故答案為:放電時間長、工作電壓穩(wěn)定.

點評 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是高考不變的一個題型,每年高考必考,是熱點題型、也是高考難點之一.本題主要考查了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化學平衡的移動、膠體的凈水原理.重點是利用化合價的升價和化學計量數判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比例和有關溶度積的計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石灰石與稀硝酸反應:CaCO3+2H+=Ca2++H2O+CO2↑;
(2)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2H++SO42-+Ba2++2OH-=BaSO4↓+2H2O;
(3)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Cu2++Zn=Zn2++Cu;
(4)三氧化二鐵溶于稀鹽酸:Fe2O3+6H+=2Fe3++3H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實驗室合成環(huán)己烯的反應和實驗裝置(夾持及加熱部分已省略)如圖:
相關數據如下:
 相對分子數量  密度沸點 溶解性 
環(huán)乙醇  100 0.9618 161微溶于水 
 環(huán)乙烯 82 0.8102 83難溶于水 
實驗步驟:
1.【合成】:在a中加入20.00g純環(huán)己醇及2小塊沸石,冷卻攪動下緩慢加入1mL濃硫酸.b中通入冷卻水后,緩慢加熱a,控制餾出物的溫度不超過90℃.
2.【提純】:將反應后粗產物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少量5% Na2CO3溶液和水洗滌,分離后加入無水CaCl2顆粒,靜置一段時間后棄去CaCl2.再進行蒸餾最終獲得12.30g純環(huán)己烯.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b的名稱是冷凝管.加入沸石的目的是防暴沸.
(2)本實驗中最容易產生的副產物的結構簡式為
(3)分液漏斗在使用前必須清洗干凈并檢漏.本實驗分液所得產物應從上口倒出(填“上口”或“下口”).
(4)提純過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多余的H2SO4,加入無水CaCl2的作用是干燥所得環(huán)己烯.
(5)本實驗所得環(huán)己烯的產率是75%(產率=$\frac{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乙烯在化工生產中的用途廣泛,乙烷脫氫制乙烯是工業(yè)上常用方法,但如果提高乙烯的產率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方向.現階段CO2氧化乙烷脫氫制乙烯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較大關注,主要涉及以下反應:
反應①:C2H6?C2H4+H2 △H1
反應②:CO2+H2?CO+H2O(g)  H2<0
總反應③:C2H6+CO2?C2H4+H2O(g)+CO△H3
(1)反應①的△S>0(填“>”或“<”)
(2)在工業(yè)生產中,為了提高反應①中乙烯的產率,有人擬加入O2除去生成的H2,試解釋采取這一措施的原理:氧氣與氫氣反應生成水,減低氫氣的濃度,反應①平衡正向移動,提高乙烯的產率.但由于O2的氧化性強,乙烯往往會被氧化,最終乙烯的產率提高不大,無實際意義.
(3)下列關于該研究的說法正確的是:BD(填寫相應的編號)
A.為加快反應速率,生產中實際溫度越高越好,可提高每天的產量,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B.研究開發(fā)合適的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
C.加入CO2可加快反應①的速率,從而提高乙烯的產率;
D.加入CO2對反應①的各物質起到稀釋的作用,在恒壓條件下可提高乙烷的轉化率.
(4)為研究溫度對乙烯產率的影響,實驗得圖1、圖2.試分析圖1 中H2收率在同一溫度下隨時間變化而下降的原因:反應②中二氧化碳消耗氫氣,使氫氣的收率降低.從圖2中分析反應③的△H3>0(填“>”或“<”)
(5)寫出反應②的平衡常數表達式:K=$\frac{c(CO)×c({H}_{2}O)}{c(C{O}_{2})×c({H}_{2})}$.若令濃度商Q=$\frac{生成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反應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400K時,在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物質的量為1:1的CO2和H2,經過一定時間t后到達平衡,在升高溫度至1700K.在圖3畫出反應②隨溫度升高時Q值的變化趨勢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對氮、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用肼(N2H4)為燃料,四氧化二氮做氧化劑,兩者反應生成氮氣和氣態(tài)水.
已知:N2(g)+2O2(g)=N2O4(g)△H1   K1
N2H4(g)+O2(g)=N2(g)+2H2O(g)△H2   K2
則2N2H4(g)+N2O4(g)=3N2(g)+4H2O(g)△H=2△H2-△H1 (用△H1、△H2表示),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K=$\frac{{{K}_{2}}^{2}}{{K}_{1}}$(用K1、K2表示)
(2)汽車尾氣轉化反應:NO+CO→N2+CO2(未配平),將NO和CO轉化為和N2 和CO2,實現除污,每生成1molN2還原劑失去電子數為4×6.02×1023
(3)大氣污染物氮氧化物可以用活性炭還原法處理.某研究小組向某2L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發(fā)生反應C(s)+2NO(g)?N2(g)+CO2 (g).在T1℃時,反應進行到不同時間測得各物質的物質的量如下:
時間(min)
物質的量(mol)
01020304050
NO2.001.160.800.800.960.96
N200.420.600.600.720.72
CO200.420.600.600.720.72
①0~10min內,NO的平均反應速率v(NO)=0.042mol/(L.min);T1℃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frac{9}{16}$.
②30min后,只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重新達到平衡,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判斷改變的條件可能是b(填字母編號).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恒容時,充入一定量的氦氣   d.加入合適的催化劑
(4)氨燃料電池使用的電解質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電池反應為:4NH3+3O2=2N2+6H2O.放電時,該電池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O2+2H2O+4e-=4OH-
(5)實驗室中用NaOH溶液吸收CO2,發(fā)生反應為2CO2+3NaOH=Na2CO3+NaHCO3+H2O.所得混合液中所有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Na+)>c(HCO3-)>c(CO3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溫度為T時,向2.0L恒容密閉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反應PCl5(g)?PCl3(g)+Cl2(g)經過一段時間后達到平衡.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
t/s 050150250350
n(PCl3)/mol00.160.190.200.2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0.0032 mol•L-1•s-1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平衡時c(PCl3)=0.11 mol•L-1,則反應的H<0
C.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 和0.20 mol Cl2,反應達到平衡前    v(正)>v(逆)
D.相同溫度下,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和2.0 mol Cl2,達到平衡時,PCl3 的轉化率小于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實驗室制備溴乙烷并進行溴乙烷的性質實驗如下,試回答下列問題:

Ⅰ.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制取溴乙烷:
在試管I中依次加入2mL 蒸餾水、4mL濃硫酸、2mL 95%的乙醇和3g溴化鈉粉末,在試管Ⅱ中注入蒸餾水,在燒杯中注入冰水.加熱試管I至微沸狀態(tài)數分鐘后,冷卻.
(1)試管I中生成溴乙烷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2H5OH+HBr→C2H5Br+H2O.
(2)試管I中加入2mL 的蒸餾水,其作用除溶解NaBr粉末和吸收HBr氣體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是降低濃硫酸的氧化性,減少副反應.
(3)反應結束后,試管Ⅱ中粗制的C2H5Br呈棕黃色.為了除去粗產品中的雜質,可選擇下列試劑中的C(填字母)
A.NaOH溶液        B.H2O         C.Na2SO3溶液        D.CCl4
(4)下列幾項實驗步驟,可用于檢驗溴乙烷中溴元素,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取少量溴乙烷,然后④①⑤③②(填代號).
①加熱;②加入AgNO3溶液;③加入稀HNO3酸化;④加入NaOH溶液;⑤冷卻
II.溴乙烷的性質實驗
(5)在進行溴乙烷與NaOH乙醇溶液共熱的性質實驗時,把生成的氣體通過如圖所示的裝置.用該裝置進行實驗的目的是檢驗乙烯的生成,該圖2中右邊試管中的現象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左邊試管中水的作用是除去乙醇等雜質等干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下列各組物質依次滿足如圖所示轉化關系的是(圖中箭頭表示一步轉化)( 。
abcd
SiSiO2H2SiO3Na2SiO3
N2NONO2HNO3
CuCuOCu(OH)2CuSO4
NaNaClNa2CO3NaHCO3
A.①②B.②③C.③④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用雙線橋法分析下列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情況與數目,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
①2F2+2H2O═4HF+O2
②2Na+2H2O═2NaOH+H2
③Zn+H2SO4═ZnSO4+H2
④2KClO3═2KCl+3O2
⑤CuO+H2═Cu+H2O
⑥2H2O2═2H2O+O2
⑦3Cl2+8NH3═6NH4Cl+N2
⑧2KMnO4═K2MnO4+MnO2+O2
⑨3FeCl2+4HNO3═2FeCl3+NO↑+2H2O+Fe(NO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