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文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為銅鋅原電池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負極發(fā)生氧化反應
B.燒杯中的溶液變?yōu)樗{色
C.電子由銅片通過導線流向鋅片
D.該裝置能將電能轉變?yōu)榛瘜W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廣西桂林十八中高二上期中理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B. 最多可能有9個碳原子在同一平面
C. 有7個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線 D. 可能有5個碳原子在同一直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二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的供電系統(tǒng)中有再生氫氧燃料電池(RFC),它是一種將水電解技術與氫氣燃料電池技術相結合的可充電電池。下圖為RFC工作原理示意圖,a、b、c、d均為Pt電極。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區(qū)的OH-通過隔膜向a電極移動,A 區(qū)pH增大
B. 圖中右管中的OH-通過隔膜向c電極移動,d電極上發(fā)生還原反應
C. c是正極,電極上的電極反應為2H++2e-=H2↑
D. 當有l(wèi)mol電子轉移時,b電極產(chǎn)生氣體Y的體積為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寧夏高三上學期統(tǒng)練二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定條件下,對于可逆反應X(g)+3Y(g)2Z(g),若X、Y、Z的起始濃度分別為c1、c2、c3 (均不為零),平衡時 X、Y、Z 的濃度分別為 0.1 mol / L、0.3 mol /L、0.08mol/L, 則下列判斷正確的( )
A.c1:c2=3:1
B.平衡時.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3
C.X、Y的轉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圍為0mol/L<c1<0.14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實驗室需要80mL 0.2mol/L的CuSO4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驟:
①用托盤天平稱取一定質量CuSO4固體放入小燒杯中,加適量蒸餾水溶解
②繼續(xù)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cm~2cm處,改用膠頭滴管小心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與刻度線相切
③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轉入一定容積的容量瓶中
④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小心轉入容量瓶.并輕輕搖勻
⑤裝瓶并貼上標簽
⑥將容量瓶瓶塞塞緊,充分搖勻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p>
(1)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填序號)_________________.
(2)本實驗應稱取CuSO4粉末的質量為_________g或者稱取CuSO4·5H2O 晶體質量為_克,選用的容量瓶體積為__________mL,使用該儀器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
(3)本實驗用到的基本實驗儀器除天平,容量瓶,燒杯,量簡外還需要__________________.
(4)誤差分析:( 填“偏高”、“ 偏低”,,或“無影響”)
①容量瓶中原來含有少量蒸餾水( )
②為加速固體溶解,可稍微加熱并不斷攪拌。在未降至室溫時。立即將溶液轉移至容量瓶定容
③定容時仰視液面( )
(5)在配得80mL0.2mol/L的CuSO4溶液中取出10mL放入試管中,加入10mL0.2mol/L的NaOH 溶液,得到的沉淀理論上是______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7屆河北省高三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盛有水的電解槽中加入含等物質的量的Ag+,Pb2+,K+,SO42-,NO3-,Br-的物質,充分攪拌,然后用惰性電極電解,通電片刻后,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2 B.8:1 C. 1:1 D.80:1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2016-2017學年四川省高二上半期考試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SO2、CO2、SiO2中的S、C、Si均為sp3雜化
B.H3O+、NH4+、[Cu(NH3)4]2+均含有配位鍵
C.SO32—、CO32—、SiO32—均為平面三角形
D.石墨、新型高分子導電材料、聚乙烯、金屬晶體均含有金屬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