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紀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論的基礎上提出化學反應的過渡態(tài)理論:化學反應并不是通過簡單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應物到生成物的過程中經(jīng)過一個高能量的過渡態(tài).如圖是H2O和CO反應生成CO2和H2過程中的能量變化示意圖.由圖可知,CO2和H2的總能量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H2O和CO的總能量,則該反應是放熱(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分析 當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為放熱反應,反之,反應為吸熱反應.

解答 解:從圖可以看出,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即CO2和H2的總能量小于H2O和CO的總能量,反應為放熱反應,故答案為:小于;放熱.

點評 本題主要通過圖象考查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的概念,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2.現(xiàn)有某濃度的NaOH溶液20mL,向其中加入10mL 1.5mol•L-1 H2SO4溶液已顯酸性,再加入4mL  0.5mol•L-1  KOH溶液,溶液恰好呈中性,則原NaOH溶液濃度為1.4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線型高分子和體型高分子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線型高分子是由許多鏈節(jié)相互連接成鏈狀,通常不具有或很少具有支鏈,而體型高分子則是長鏈跟長鏈之間產(chǎn)生交聯(lián)
B.線型高分子通常具有熱塑性,而體型高分子通常具有熱固性
C.線型高分子可在適當溶劑中溶解,而體型高分子通常很難在任何溶劑中溶解
D.體型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一定比線型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25℃時,將0.0lmol•L-1的鹽酸與b mol•L-1的氨水等體積混合,反應后溶液呈中性(忽略溶液混合后體積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時水的電離程度并不是最大
B.混合溶液中的離子濃度:c(NH4+)=c(Cl-)>c(H+)=c(OH-
C.此時溶液中NH3•H2O的濃度為$\frac{1}{2}$(b-0.01)mol.L-1
D.用含b的代數(shù)式不能表示25℃時NH3•H2O的電離常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有機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苯和乙烯都可以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褪色
B.乙烷、苯、裂化汽油均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2,3-二甲基丁烷與2,2,4,4-四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種類數(shù)相同
D.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應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環(huán)已烷的密度都比水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常溫下,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中指定微粒的相關排序正確的是( 。
A.相同濃度碳酸鹽或碳酸溶液中c(CO32-)從大到小順序為:Na2CO3、H2CO3、NaHCO3
B.相同濃度三種銨鹽溶液中c(NH4+)從大到小順序為:NH4HSO4、NH4HCO3、NH4Cl
C.相同濃度三種鈉鹽溶液中c(H+)從大到小順序為:CH3COONa、NaHCO3、NaAlO2
D.已知AgCl、AgBr、AgI溶度積常數(shù)依次為1.6×10-10、7.7×10-13、8.7×10-17,則對應飽和溶液中c(X-)從大到小的順序為:Cl-、Br-、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將植物秸稈、枝葉、雜草和人畜糞便加入沼氣發(fā)酵池(如圖),在沼氣細菌作用下可產(chǎn)生沼氣(主要成分是CH4,還含有CO2及少量的H2S、NH3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沼氣是一種生物質(zhì)能
B.沼氣中的NH3、H2S來自植物中纖維素發(fā)酵產(chǎn)生
C.控制厭氧、適宜的溫度等條件有利于CH4的產(chǎn)生
D.從沼氣池出料口獲得的發(fā)酵殘留物可用作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制備1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g m•L -1),需要標準狀況下的氨氣多少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反應屬于取代反應的是( 。
A.乙烯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
B.在一定條件下,乙烯和水的反應
C.在FeBr3催化作用下,苯和溴的反應
D.在鎳作催化劑、加熱的條件下,苯和氫氣的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