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鈉、鋁、鐵是三種重要的金屬。請回答:
(1)鈉元素的金屬性比鋁的         (填“強”或“弱”)。
(2)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水中,發(fā)生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為            ;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           (填序號)。
a.鈉沉到水底    b.鈉熔成小球    c.小球四處游動
(3)Fe跟Cl2在一定條件下反應(yīng),所得產(chǎn)物的化學式是        。將該產(chǎn)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裝在兩支試管中。請回答:
a.若向其中一支試管中滴加KSCN溶液,則溶液變成       色。
b.向另一支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現(xiàn)象為                 ,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14分)(1)強……2分
(2)2 Na + 2 H2O ="=" 2 Na++2OH - + H2↑…2分    b、c  2分
(3)FeCl3 ……2分  血紅……2分    生成紅褐色沉淀 ……2分
Fe3++OH-==Fe(OH)3↓…2分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16分)用下圖裝置可證明C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yīng):

(1)將A與B連接,打開止水夾將膠頭滴管中的液體擠入燒瓶,此時的現(xiàn)象是        ,反應(yīng)的離子方程式______                       _。
(2)向100 mL2 mol/L的NaOH 溶液中通入一定量CO2,充分反應(yīng)后,將溶液蒸發(fā)結(jié)晶,得到少量白色固體,請設(shè)計實驗確認該固體的成分:
①提出合理假設(shè):
假設(shè)1:該固體為NaOH和Na2CO3; 
假設(shè)2:該固體只有Na2CO3; 
假設(shè)3:該固體只有                    。  
假設(shè)4:該固體為________          ____。
②.請設(shè)計實驗驗證假設(shè)1的固體是NaOH和Na2CO3,寫出步驟及預(yù)期的現(xiàn)象和結(jié)論。(步驟可不填滿也可增加)
限選的試劑、儀器: 1moL·L1HCl、1mol·L1 MgCl2、0.5moL·L1BaCl2和1mol·L1 Ba(OH)2溶液,甲基橙、酚酞試液,試管、膠頭滴管、過濾裝置。
實驗步驟
預(yù)期現(xiàn)象和結(jié)論
步驟1:
 
步驟2:
 
步驟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兩個無標簽的試劑瓶,分別盛有Na2CO3、NaHCO3固體,有四位同學為鑒別它們采用了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分別將它們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別將它們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
C.分別將它們配制成溶液,再進行焰色反應(yīng)
D.分別加熱,再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是否有氣體產(chǎn)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鈉的化合物是
A.NaClB.Na2O2C.Na2O 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足量的過氧化鈉分別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氣體放出且溶液質(zhì)量減輕的是
A.稀硫酸溶液B.氯化鐵溶液C.碳酸氫鈉溶液D.氯化鋁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將100gK2CO3和KHCO3的混合物加熱至質(zhì)量不再變化時,共收集到CO211g,原混合物中KH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
A.30% B.40%  C.50%  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少量金屬Na應(yīng)保存在水中
B.用萃取的方法可除去水中的Cl離子
C.Na2SiO3溶液應(yīng)保存在帶玻璃塞的試劑瓶中
D.用向沸水中滴加FeCl3飽和溶液的方法可制Fe(OH)3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guān)于Na和Na+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它們相差一個電子層B.它們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
C.鈉原子,鈉離子均為同一元素D.灼燒時,它們的焰色反應(yīng)都呈黃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3.6gH2與足量的氧氣充分燃燒后,立即將全部燃燒產(chǎn)物通過足量的Na2O2固體,最終固體質(zhì)量將增加    
A.2.1gB.3.6gC.7.2gD.8.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