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圖所示,隔板Ⅰ固定不動,活塞Ⅱ可自由移動,M、N兩個容器中均發(fā)生反應:X(g)+3Y(g)?2Z(g)△H=-192kJ•mol-1.向M、N中都通入a mol X和b mol Y的混合氣體,初始時M、N兩容器的容積相同,保持兩容器的溫度相同且恒定不變.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平衡時,X的體積分數(shù):M<N
B.若向N中再充入a mol X和b mol Y,則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M<N
C.若a:b=1:3,當M中放出172.8 kJ熱量時,X的轉(zhuǎn)化率為90%
D.若a=1.2,b=1,并且N中達到平衡時體積為2 L,此時含有0.4 mol Z,則再通入0.36 mol X時,v(正)<v(逆)

分析 A.N中為恒壓,M中隨反應進行壓強減小,反應過程中N中壓強大于M中壓強,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B.向N中再充入a mol X和b mol Y后達到平衡時的狀態(tài)與未充入X、Y前相同,即互為等效平衡,根據(jù)A的分析可知N中轉(zhuǎn)化率較大;
C.反應初始時X的物質(zhì)的量未知,故轉(zhuǎn)化率未知;
D.若a=1.2,b=1,并且N中達到平衡時體積為2 L,此時含有0.4 mol Z,則:
          X(g)+3Y(g)?2Z(g)
開始(mol):1.2    1       0
轉(zhuǎn)化(mol):0.2   0.6      0.4
平衡(mol):1     0.4      0.4
則平衡常數(shù)K=$\frac{(\frac{0.4}{2})^{2}}{\frac{1}{2}×(\frac{0.4}{2})^{3}}$=10,反應溫度不變,故通入X前后平衡常數(shù)不變,未再通入X前,平衡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1.8 mol,通入0.36 mol X后,由體積比與物質(zhì)的量比成正比可知:$\frac{1.8}{2.16}$=$\frac{2}{V}$,解得通入X后的體積V=2.4 L,再計算濃度商,與平衡常數(shù)比較判斷反應進行方向,可以確定通入0.36 mol X時v(正)、v(逆)相對大。

解答 解:A.N中為恒壓,M中隨反應進行壓強減小,反應過程中N中壓強大于M中壓強,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平衡時,X的體積分數(shù):M>N,故A錯誤;
B.向N中再充入a mol X和b mol Y后達到平衡時的狀態(tài)與未充入X、Y前相同,即互為等效平衡,根據(jù)A的分析可知,平衡時X的轉(zhuǎn)化率:M<N,故B正確;
C.反應初始時X的物質(zhì)的量未知,故轉(zhuǎn)化率未知,故C錯誤;
D.若a=1.2,b=1,并且N中達到平衡時體積為2 L,此時含有0.4 mol Z,則:
          X(g)+3Y(g)?2Z(g)
開始(mol):1.2    1       0
轉(zhuǎn)化(mol):0.2    0.6     0.4
平衡(mol):1      0.4     0.4
則平衡常數(shù)K=$\frac{(\frac{0.4}{2})^{2}}{\frac{1}{2}×(\frac{0.4}{2})^{3}}$=10,反應溫度不變,故通入X前后平衡常數(shù)不變,未再通入X前,平衡時氣體總物質(zhì)的量為1.8 mol,通入0.36 mol X后,由體積比與物質(zhì)的量比成正比可知:$\frac{1.8}{2.16}$=$\frac{2}{V}$,解得通入X后的體積V=2.4 L,濃度商Qc=$\frac{(\frac{0.4}{2.4})^{2}}{\frac{1+0.36}{2.4}×(\frac{0.4}{2.4})^{3}}$=10.59>K=10,故反應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則通入0.36 mol X時v(正)<v(逆),故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計算、平衡常數(shù)應用、等效平衡等,難度中等,D選項為易錯點、難點,注意容器的體積發(fā)生變化,而學生容易按體積不變解答,需要根據(jù)平衡常數(shù)判斷平衡移動方向.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3g Na 與足量H2O反應完全后可生成NA個H2分子
B.1 molCu和足量熱濃硫酸反應可生成NA個SO3分子
C.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質(zhì)子數(shù)均為10NA
D.3mol單質(zhì)Fe完全轉(zhuǎn)變?yōu)镕e3O4,失去8NA個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A、B、C、D、E、F六種短周期元素,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A原子核內(nèi)無中子;A和E、D和F分別同主族,且B與D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比為2:3.試回答下列問題:
(1)A元素的名稱是氫,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ⅠA族
(2)B、D、F的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H2O>H2S>CH4 (填化學式)
(3)E單質(zhì)在足量D單質(zhì)中燃燒生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
(4)化合物X、Y均由A、D、E、F四種元素組成.
①X、Y均屬于離子 化合物(填“離子”或“共價”);
②X與Y的水溶液相混合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HSO3-=H2O+SO2↑ 
(5)化合物E2F的水溶液中滴入 雙氧水和稀硫酸,加熱,有單質(zhì)生成.其離子反應方程式為:S2-+H2O2+2H+$\frac{\underline{\;\;△\;\;}}{\;}$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在一定條件下CO(g)和H2(g)發(fā)生反應:CO(g)+2H2(g)?CH3OH(g).在容積固定且均為1L的a、b、c三個密閉容器中分別充入1mol CO(g)和2mol H2(g),三個容器的反應溫度分別為T1、T2、T3(依次升高)且恒定不變,測得反應均進行到5min時CH3OH(g)的濃度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容器中,0~5min內(nèi)平均反應速率ν(H2)=0.04mol/(L.min)
B.反應均進行到5min時,三個容器中一定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是b
C.當三個容器內(nèi)的反應都達到化學平衡時,CO轉(zhuǎn)化率最大的是a
D.保持溫度和容積不變,若開始時向b容器中充入0.6mol CO(g)、1.2mol H2(g)和0.4mol CH3OH(g),則反應開始時ν(H2)<ν(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A、B、C三個燒杯中分別盛有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稀硫酸,如圖所示:
(1)A中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2H+=Fe2++H2
(2)B中Sn極的電極反應式為2H++2e-=H2↑,Sn極附近溶液的pH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3)C中被腐蝕的金屬是Zn,總反應方程式為Zn+2H2SO4=ZnSO4+H2↑.
(4)由鋅片、鐵片和200mL硫酸組成的原電池,當在鐵片上放出1.68L(標準狀況下)氣體時,硫酸恰好消耗一半,則產(chǎn)生這些氣體時,共消耗鋅的質(zhì)量為4.875g;有9.03×1022 個電子通過了導線,原硫酸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0.75mol/L(設溶液體積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關于氯氣或氯水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氯氣能使?jié)櫇竦牡矸鄣饣浽嚰堊兯{
B.新制的氯水呈黃綠色是因為在溶液中溶有氯氣分子
C.與久置氯水不同,在新制氯水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后無白色沉淀
D.氯水久置后,會使溶液酸性增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下列各組物質(zhì)相互反應時,改變反應的條件或者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生成的產(chǎn)物不變的是( 。
A.Na與氧氣B.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
C.碳與氧氣D.過氧化鈉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實驗基本操作或?qū)嶒炞⒁馐马椫,主要是基于實驗安全考慮的是(  )
A.可燃性氣體的驗純B.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C.容量瓶在使用前進行檢漏D.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試劑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含0.4mol 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質(zhì)的量是0.6mol.0.3mol NH3分子中所含氫原子數(shù)與2.709×1023個H2O分子中所含氫原子數(shù)相等.如果a g某氣體中含有的分子數(shù)為b,則c g該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frac{22.4bc}{a{N}_{A}}$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