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時,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發(fā)生反應:CO(g)+H2O(g)?CO2+H2(g)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shù)據(jù)見下表(表中t1>t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反應時間/min n(CO)/mol H2O/mol
0 1.20 0.60
t1 0.80  
t2   0.20
A、反應在t1min內(nèi)的平均速率為V(H2)=
0.40
t1
mol?L-1?min-1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0.60molCO2和0.60 molH2,到達新平衡時CO2的體積分數(shù)與原平衡相等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H2O,與原平衡相比,達到新平衡時CO轉(zhuǎn)化率增大
D、溫度升至800℃,上述反應平衡常數(shù)為0.64,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考點: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t1min內(nèi)參加反應的CO的物質(zhì)的量為1.2mol-0.8mol=0.4mol,根據(jù)v=
△n
V
△t
計算v(CO),再根據(jù)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H2);
B、CO與H2O按物質(zhì)的量比1:1反應,充入0.60molCO、0.60molCO2和0.60 molH2與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到達平衡時對應生成物的濃度、物質(zhì)的量相同;
C、CO與H2O按物質(zhì)的量比1:1反應,充入0.60 mol CO和1.20 mol H2O與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到達平衡時對應生成物的濃度、物質(zhì)的量相同;
D、t1min時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時n(H2O)=0.2mol,說明t1min時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利用物質(zhì)的量代替濃度計算700℃時平衡常數(shù),比較不同溫度下的平衡常數(shù)大小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解答: 解:A、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t1min內(nèi)參加反應的CO的物質(zhì)的量為1.2mol-0.8mol=0.4mol,v(CO)=
0.4mol
2L
t1min
=
0.2
t1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計算v(H2)=v(CO)=
0.2
t1
mol/(L?min),故A錯誤;
B、CO與H2O按物質(zhì)的量比1:1反應,充入0.60molCO、0.60molCO2和0.60 molH2與充入1.20 mol CO和0.6mol H2O,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對應相同,物質(zhì)的量相同,所以到達新平衡時CO2的體積分數(shù)與原平衡相等,故B正確;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H2O,與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動,達到新平衡時CO轉(zhuǎn)化率增大,H2O轉(zhuǎn)化率減小,H2O的體積分數(shù)會增大,故C正確;
D、t1min時n(CO)=0.8mol,n(H2O)=0.6mol-0.4mol=0.2mol,t2min時n(H2O)=0.2mol,說明t1min時反應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時n(CO)=0.8mol,n(H2O)=0.2mol,n(CO2)=c(H2)=△n(CO)=1.2mol-0.8mol=0.4mol,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利用物質(zhì)的量代替濃度計算700℃時平衡常數(shù),則K=
0.4×0.4
0.8×0.2
=1,溫度升至800℃,上述反應平衡常數(shù)為0.64,說明溫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動,故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本題屬于化學平衡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速率概念與計算,平衡常數(shù)概念與計算,平衡移動等有關內(nèi)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題目難度中等,注意C選項中的規(guī)律利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在不同條件下有如下轉(zhuǎn)化關系:A+B→C+D
A、B、C、D分別代表中學化學中常見的物質(zhì)(或粒子)請根據(jù)下列要求填空(有多種情況的,只寫其中的一種情況);
(1)若A是金屬單質(zhì),C是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B、D為化合物,則化學方程式為
 

(2)若A、B、C、D均為10電子粒子,則離子方程式為
 

(3)若A、B是易溶物質(zhì),C、D是難溶物質(zhì),則A、B的化學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石墨作電極,電解下列物質(zhì)的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溶液的pH不變的是( �。�
A、HCl
B、Na2SO4
C、NaCl
D、Cu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HCO3-+H+═CO2↑+H2O
B、往碳酸鎂中滴加稀鹽酸:CO32-+2H+═CO2↑+H2O
C、往氨水中滴加氯化鋁溶液:Al3++4OH-═AlO2-+2H2O
D、氫氧化鋇溶液與稀硫酸反應:Ba2++SO42-+H++OH-═B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恒溫時,一固定容積的容器內(nèi)發(fā)生如下反應:2NH3(g)?N2(g)+3H2(g),達平衡后,再向容器內(nèi)通入一定量的NH3(g),重新達到平衡后,與第一次平衡時相比,NH3的體積分數(shù)( �。�
A、不變B、增大
C、減小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按圖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為:圖1燈泡不亮,圖2燈泡亮,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正確的是 ( �。�
A、NaCl是非電解質(zhì)
B、NaCl溶液是電解質(zhì)
C、NaCl在水溶液中電離出了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
D、NaCl溶液中水電離出大量的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羥基扁桃酸是藥物合成的重要中間體,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反應制得.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取代反應
B、苯酚和羥基扁桃酸是同系物
C、乙醛酸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1mol羥基扁桃酸能與2mol NaOH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環(huán)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常溫下,pH=7的溶液中:Al3+、K+、SO42-、HCO3-
B、常溫下,c(OH-)=1×10-13mol/L的溶液中:K+、SO42-、Cl-、CO32-
C、能使pH試紙變深藍色的溶液中:S2-、SO32-、Na+、SO42-
D、常溫下,由水電離出的c(OH-)=1×10-13mol/L的溶液中:Fe2+、NH4+、ClO-、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氫是新型清潔能源,但難儲運.研究發(fā)現(xiàn),合金可用來儲藏氫氣.鑭(
 
139
57
La)和鎳(
 
59
28
Ni)的一種合金就是儲氫材料.該合金的晶胞如圖1,鎳原子除一個在中心外,其他都在面上,鑭原子在頂點上.儲氫時氫原子存在于金屬原子之間的空隙中.
(1)一定條件下,該儲氫材料能快速、可逆地存儲和釋放氫氣,若每個晶胞可吸收3個H2,這一過程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2)下列關于該儲氫材料及氫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序號)
A、該材料中鑭原子和鎳原子之間存在化學鍵,是原子晶體
B、氫分子被吸收時首先要在合金表面解離變成氫原子,同時放出熱量
C、該材料貯氫時采用常溫高壓比采用常溫常壓更好
D、氫氣很難液化是因為雖然其分子內(nèi)氫鍵作用很強,但其分子間作用力很弱
E、已知鑭和鎳的第一電離能分別為5.58eV、7.64ev,可見氣態(tài)鑭原子比氣態(tài)鎳原子更容易變成+1價的氣態(tài)陽離子
(3)某研究性小組查閱的有關鎳及其化合物的性質(zhì)資料如下:
Ⅰ、鎳常見化合價為+2、+3價,在水溶液中通常只以+2價離子的形式存在.+3價的鎳離子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在水中會與水或酸根離子迅速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
Ⅱ、在Ni2+的溶液中加入強堿時,會生成Ni(OH)2沉淀,在強堿性條件下,該沉淀可以被較強的氧化劑(如NaClO)氧化為黑色的難溶性物質(zhì)NiO(OH),
Ⅲ、鎳易形成配合物,如:Ni(CO)6、(Ni(NH362+等.
①寫出Ni3+的核外電子排布式:
 

②寫出將NiO(OH)溶于濃鹽酸的化學方程式:
 

(4)Ni(CO)6為正八面體結(jié)構(gòu),鎳原子位于正八面體的中心,配位體CO在正八面體的六個頂點上.若把其中兩個CO配位體換成NH3得到新的配合物,則以下物質(zhì)中互為同分異構(gòu)體的是
 
.(填字母編號,任填一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