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關于汽車燃料及其燃燒產(chǎn)物性質(zhì)的問題:
(1)下圖對三種不同類型汽車(以序號(1)(2)(3)表示)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比較.這三種汽車分別是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和電動汽車.
請判斷序號(1)是________汽車,(3)是________汽車.
(2)如圖為一定量飽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產(chǎn)生CaCO3沉淀的質(zhì)量與二氧化碳體積之間的關系曲線.試完成下列問題:
OA段曲線和AB段曲線表示的反應方程式是:
O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點參加反應的CO2和Ca(O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B處溶液中存在的濃度較大的兩種離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離子符號).將B處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見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
答案:(1)電動 以汽油為燃料的 (2)CO2+Ca(OH)2CaCO3↓+H2O CaCO3+CO2+H2OCa(HCO3)2 1∶1 Ca2+ 生成白色沉淀 解析:(1)電動汽車排放的碳氫化合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最少,燃燒汽油的汽車排放的這些污染物應最多.序號為1的是電動汽車,序號為3的是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 (2)OA段曲線表示生成沉淀的反應,AB段曲線表示沉淀溶解的反應;A點表示CO2和Ca(OH)2恰好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此時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B處表示沉淀恰好溶解,此時的溶液即為碳酸氫鈣溶液;將碳酸氫鈣溶液加熱煮沸,碳酸氫鈣不穩(wěn)定,受熱分解為碳酸鈣沉淀.反應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 |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必修二訓練化學蘇教版 蘇教版 題型:022
下面是關于汽車燃料及其燃燒產(chǎn)物性質(zhì)的問題:
下圖對三種不同類型汽車(以序號①②③表示)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比較.這三種汽車分別是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和電動汽車.請判斷序號①是________汽車,③是________汽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下圖對三種不同類型汽車(以序號①②③表示)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比較。這三種汽車分別是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和電動汽車。請判斷序號①是___________汽車,③是______________汽車。
(2)下圖為一定量飽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產(chǎn)生CaCO3沉淀的質(zhì)量與二氧化碳體積之間的關系曲線。試完成下列問題:
OA段曲線和AB段曲線表示的反應方程式是:
O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點時參加反應的CO2和Ca(O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處溶液中存在的濃度較大的兩種離子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離子符號)
將B處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見到什么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模擬題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8.下圖對三種不同類型汽車(以序號1、2、3表示)的廢氣排放情況進行了比較,這三種汽車分別是以汽油為燃料的汽車、以天然氣(主要成份是甲烷)為燃料的汽車和電動汽車。請判斷其中序號為1的是
汽車,序號為3的是 汽車。
29.圖為一定量飽和Ca(OH)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后,產(chǎn)生CaCO3白色沉淀的質(zhì)量與二氧化碳體積之間的關系曲線。試回答:
OA段曲線和AB段曲線所表示的反應方程式是
OA:
AB:
A點時已參加反應的CO2和Ca(OH)2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
B處溶液中存在的濃度較大的兩種離子是 和 。(填離子符號)
將B處生成的溶液煮沸,可見到的現(xiàn)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