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蓋斯定律實質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體現(xiàn) | |
B. |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若將含0.5 mol H2SO4的濃硫酸與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大于57.3 kJ | |
C. | 由C(石墨,s)═C(金剛石,s)△H=+1.9 kJ/mol,可知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 | |
D. | 在101 kPa時,2 g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 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l)△H=-285.8 kJ/mol |
分析 A.蓋斯定律實質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體現(xiàn),反應的熱效應只與始態(tài)、終態(tài)有關,與過程無關;
B.濃硫酸稀釋過程中也放出熱量,所以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
C.物質具有的能量越低,該物質越穩(wěn)定;
D.燃燒熱是指1 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解答 解:A.反應物的始態(tài)、終態(tài)相同,則物質具有的能量相同,反應過程中能量變化也相同,所以蓋斯定律實質上是能量守恒定律的體現(xiàn),故A正確;
B.濃硫酸稀釋過程中會放出熱量,導致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量增大,則測得中和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大于57.3kJ,故B正確;
C.由C(石墨,s)═C(金剛石,s)△H=+1.9 kJ/mol,該反應為吸熱反應,說明金剛石的能量大于石墨,則石墨比金剛石穩(wěn)定,故C正確;
D、燃燒熱是指1 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氫氣的燃燒熱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燃料的計量數(shù)是1不能是2,故D錯誤;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燃燒熱和中和熱的概念應用的判斷,題目難度不大,注意燃燒熱是指1 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中和熱不包括酸、堿溶解時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靈活應用能力.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中,d極發(fā)生氧化反應、c極發(fā)生還原反應 | |
B. | ②中從a口通入氣體,可用于收集H2、NH3、CH4等氣體 | |
C. | ③中X若為CCl4,上層為稀硫酸,可用于吸收氨氣,并防止倒吸 | |
D. | 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氫,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等質量的該烴和甲烷均完全燃燒,耗氧量后者小于前者 | |
B. | 該烴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屬于苯的同系物 | |
C. | 分子中一定有11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上 | |
D. | 該烴的一氯取代產物為6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放電時,若外電路中轉移1mol電子,則負極質量減少9g | |
B. | 充電時,石墨烯作陽極 | |
C. | 充電時,陰極的電極反應式為AlCl4-+3e-═Al+4Cl- | |
D. | 放電時,正極的電極反應式為CW(AlCl4)+e-═CW+AlCl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平衡向逆反應方向轉動 | B. | 平衡不移動 | ||
C. | C的百分含量增大 | D. | C的百分含量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半徑:Na<Mg<Al | B. | 熱穩(wěn)定性:HCl>H2S>PH3 | ||
C. | 酸性強弱:H2SiO3<H2CO3<H3PO4 | D. | 熔點:NaCl>Na>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C | D |
使用填埋法處理未經分類的生活垃圾 | 食用油脂能促進人體對某些維生素的吸收 | 利用二氧化碳可制造全降解塑料,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 | 藥皂中的少量苯酚,可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制取并收集少量HCl | B. | 證明非金屬性強弱:Cl>C>Si | ||
C. | 實驗室制Cl2 | D. | 驗證溴乙烷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烯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