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密閉容器中,A(固)+2B(氣)?C(氣)+D(氣)當下列物理量不再變化時,不能表明反應已達平衡的是( 。
A、C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
B、混合氣體的壓強
C、混合氣體的密度
D、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
考點: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
專題:化學平衡專題
分析:化學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質(zhì)的濃度不再發(fā)生變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發(fā)生變化,以此進行判斷,得出正確結論.
解答: 解:A.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各物質(zhì)的濃度保持不變,故C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不再變化,表明反應已達平衡,故A正確;
B.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不變,故壓強始終不變,故混合氣體的壓強不再變化,不能表明反應已達平衡,故B錯誤;
C.密度=
總質(zhì)量
體積
,總質(zhì)量會變,體積不變,故密度會變,故混合氣體的密度不再變化,表明反應已達平衡,故C正確;
D.平均分子量=
總質(zhì)量
總物質(zhì)的量
,總質(zhì)量會變,總物質(zhì)的量不變,故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會變,故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不再變化,表明反應已達平衡,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題目難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狀態(tài)的特征.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A、B、C、D、E、F六種元素.A是宇宙中最豐富的元素;B是周期表中電負性數(shù)值最大的元素;C的基態(tài)原子中2p軌道有三個未成對的單電子;F原子核外電子數(shù)是B與C核外電子數(shù)之和;D是主族元素,且與副族元素E同周期;E能分別形成紅色(或磚紅色)的E2O和黑色的EO兩種氧化物;D與B可形成離子化合物,其晶胞結構如圖1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E元素原子基態(tài)時的外圍電子排布式為
 

(2)A2F分子中F原子的雜化類型是
 
,F(xiàn)的氣態(tài)氧化物FO3分子的鍵角為
 

(3)CA3極易溶于水,其原因是
 
,試判斷CA3溶于水后,形成CA3?H2O的最合理結構為(如圖2)
 
(選填字母).
(4)從晶胞結構圖中可以看出,D跟B形成的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為
 
;
該離子化合物晶體的密度為ρ(g?cm-3).,則晶胞的體積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的一些物質(zhì)或概念間的從屬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
  X Y Z
A. 含氧酸 純凈物
B.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化學反應
C. 膠體 分散系 混合物
D. 強電解質(zhì) 電解質(zhì) 化合物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芬必得”主要成分的結構簡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芳香烴
B、乙酸的同系物
C、能發(fā)生酯化反應
D、含有兩種官能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NH4HSO3溶液與過量的NaOH溶液混合加熱:NH4++OH-NH3?+2H2O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向H2O中投入少量Na218O2固體:2H2O+2 Na218O2=4Na++418OH-+O2
D、向碳酸氫鈣溶液加入過量氫氧化鉀溶液:Ca2++2HCO3-+2OH-=CaCO3↓+2H2O+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8g D2O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為NA
B、實驗室用2mol的濃HCl在加熱條件下與足量的MnO2反應,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為NA
C、22.4L氯化氫溶于水可電離出1mol Cl-
D、由CO2和O2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個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數(shù)為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食品添加劑與類別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A、著色劑--胡蘿卜素、苯甲酸鈉
B、調(diào)味劑--食醋、山梨酸鉀
C、疏松劑--碳酸氫鈉、碳酸氫銨
D、防腐劑--氯化鈉、檸檬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事實不能說明非金屬性Cl>I的是( 。
A、Cl2+2I-═2Cl-+I2
B、穩(wěn)定性:HCl>HI
C、酸性:HClO4>HIO4
D、酸性:HClO3>H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支磚紅色較深的試管是( 。
A、AB、CC、ED、不能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