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實驗室利用如圖裝置進行中和熱的測定,請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在操作正確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熱測定準確性的關鍵是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熱測定實驗,溫度計需使用3次;
(4)把溫度為13℃,濃度為1.0mol/L的酸溶液和1.1mol/L的堿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為1g/mL,生成溶液的比熱容c=4.184J/(g•°C)],輕輕攪動,測得酸堿混合液的溫度變化數(shù)據(jù)如表:
反應物起始溫度t1/°C終了溫度t2/°C中和熱
HCl+NaOH1319.8△H1
HCl+NH3•H2O1319.3△H2
①計算上述兩組實驗測出的中和熱:提示$△H=-\frac{{0.4184({t_2}-{t_1})}}{{n({H_2}O)}}kJ/mol$2△H1=-56.9kJ/mol;
△H2=-52.7kJ/mol.
②兩組實驗結果差異的原因是一水合氨為弱堿,在中和過程中一水合氨發(fā)生電離,要吸收熱量,因而總體放熱較少.

分析 (1)根據(jù)量熱計的構造來判斷該裝置的缺少儀器;
(2)根據(jù)在中和反應中,必須確保熱量不散失;
(3)根據(jù)中和熱的測定中,需要測出反應前酸溶液的溫度,測反應前堿溶液的溫度,混合反應后測最高溫度;
(4)①根據(jù)公式Q=cm△T來求出生成0.025mol的水放出熱量;
②弱電解質(zhì)電離需要吸收熱量;

解答 解:(1)由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的缺少儀器是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故答案為: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在中和反應中,必須確保熱量不散失,即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故答案為:提高裝置的保溫效果;
(3)中和熱的測定中,需要測出反應前酸溶液的溫度,測反應前堿溶液的溫度,混合反應后測最高溫度,所以總共需要測量3次;
故答案為:3;
(4)①濃度為1.0mol/L的HCl溶液和1.1mol/L的NaOH溶液各50mL混合,反應生成了0.05mol水,混合后溶液的質(zhì)量m=100mL×1g/mL=100g,c=4.184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4J/(g•℃)×100g×6.8℃=2.845kJ,即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熱量2.845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2.845kJ×$\frac{1mol}{0.05mol}$=56.9kJ,中和熱△H1=-56.9kJ/mol;
濃度為1.0mol/L的HCl溶液和1.1mol/L的NH3•H2O溶液各50mL混合,反應生成了0.05mol水,混合后溶液的質(zhì)量m=100mL×1g/mL=100g,c=4.184J/(g•℃),代入公式Q=cm△T得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熱量Q=4.184J/(g•℃)×100g×6.3℃=2.6334kJ,即生成0.05mol的水放出熱量2.6334kJ,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熱量為2.6334kJ×$\frac{1mol}{0.05mol}$=52.7kJ,中和熱△H2=-52.7kJ/mol;
故答案為:-56.9;-52.7;
②兩組實驗結果差異的原因是:一水合氨為弱堿,在中和過程中一水合氨發(fā)生電離,要吸收熱量,因而總體放熱較少;
故答案為:一水合氨為弱堿,在中和過程中一水合氨發(fā)生電離,要吸收熱量,因而總體放熱較少.

點評 本題考查了中和熱的測定,明確中和熱的定義和測量中和熱的原理是解題關鍵,注意實驗操作過程中關鍵在于盡可能減少熱量散失,測定結果才能準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已知H+(aq)+OH-(aq)═H2O(l)△H=-57.3kJ/mol.回答有關中和反應的問題.
(1)如圖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
(2)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隔熱,減少熱量散失.
(3)若通過實驗測定中和熱的△H,其結果常常大于-57.3kJ/mol,其原因可能是實驗過程中難免有熱量散失.
(4)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會偏。挥0.1mol Ba(OH)2配成稀溶液與足量稀硝酸反應,測得的中和熱數(shù)值會無影響 (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有如圖反應:mA(g)?nB(g),當加壓后,反應速率如圖所示,推斷系數(shù)m和n的關系是( 。
A.m>nB.m<nC.m=n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3.1mol粒子集合體所含的粒子數(shù)與12g12C中所含碳原子數(shù)相同,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shù)叫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每個碳原子的質(zhì)量為$\frac{12}{{N}_{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甲、乙、丙為中學化學常見物質(zhì),它們有如下轉化關系.其中不能實現(xiàn)的一組是D

ANa2CO3NaHCO3CO2
BMg(OH)2MgCO3CO2
CNaAlO2Al(OH)3AlCl3
DAl(OH)3AlAl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已知六方氮化硼類似于石墨的結構,如圖所示,利用所學知識結合該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六方氮化硼的化學式BN.
(2)硼原子與氮原子之間的化學鍵為極性共價鍵,層間作用力為分子間作用力.
(3)六方氮化硼雖然類似于石墨結構,但是不導電,其原因是六方氮化硼晶體結構其層結構中沒有自由電子.
(4)氮化硼和磷化硼都是高溫結構陶瓷,但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高,其原因是磷化硼和氮化硼都屬于原子晶體,而氮原子的半徑比磷原子小,B-N共價鍵鍵長比B-P鍵短,鍵能大,所以氮化硼晶體的熔點要比磷化硼晶體的高.
(5)六方氮化硼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另外一種結構X,該結構類似于金剛石,回答下列問題.
①在X結構的晶胞中含有的B原子數(shù)為4,含有的N原子數(shù)為4.
②在X中B原子與N原子之間共價鍵與配位鍵的數(shù)目比為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用元素符號填空:
(1)原子半徑最小的元素是H.
(2)電負性最大的元素是F.
(3)第四周期中,第一電離能最小的元素是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32gO2和O3混合氣體中含有原子總數(shù)為NA
B.含有NA個Na+的Na2O溶于1L水中,Na+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2mol/L
C.標準狀況下,22.4L空氣含有NA個單質(zhì)分子
D.在標準狀況下,22.4LCH4與18gH2O所含有的電子數(shù)均為10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標準狀況下,22.4L庚烷完全燃燒所生成的氣態(tài)產(chǎn)物的分子數(shù)為7 NA
B.1 mol甲基(-CH3)所含的電子總數(shù)為9 NA
C.1mol乙烯分子中含有極性鍵數(shù)為4 NA
D.1 mol醛基(-CHO)中含有的共用電子數(shù)為6 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