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研究氮氧化物與懸浮在大氣中海鹽粒子的相互作用時,同溫度下涉及如下反應:
a、2NO(g)+Cl2(g)?2ClNO(g)△H1<0       其平衡常數(shù)為K1
b、2NO2(g)+NaCl(s)?NaNO3(s)+ClNO(g)△H2<0     其平衡常數(shù)為K2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H3的平衡常數(shù)K=$\frac{{{K}_{2}}^{2}}{{K}_{1}}$(用K1、K2表示).△H3=2H2-△H1(用△H1、△H2表示).
(2)為研究不同條件對反應a的影響,在恒溫條件下,向2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時反應a達到平衡.測得10min內(nèi)υ(ClNO)=7.5×10-3mol•L-1•min-1,則平衡后n(Cl2)=0.025mol,NO的轉(zhuǎn)化率α1=75%.其它條件保持不變,反應a在恒壓條件下進行,平衡時NO的轉(zhuǎn)化率為α2,α1<α2(填“>”“<”或“=”),平衡常數(shù)K1不變(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若要使K1減小,可采用的措施是升高溫度.

分析 (1)已知:a、NO(g)+Cl2(g)?2ClNO(g),
b、2NO2(g)+NaCl(s)?NaNO3(s)+ClNO(g),
根據(jù)蓋斯定律,b×2-a可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則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為b平衡常數(shù)平方與a的商;
(2)測得10min內(nèi)v(ClNO)=7.5×10-3mol•L-1•min-1,則△n(ClNO)=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由方程式計算參加反應NO、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進而計算平衡時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NO的轉(zhuǎn)化率;
正反應為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反應,恒溫恒容下條件下,到達平衡時壓強比起始壓強小,其他條件保持不變,反應a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等效為在恒溫恒容下的平衡基礎上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
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

解答 解:((1)已知:a、NO(g)+Cl2(g)?2ClNO(g),
b、2NO2(g)+NaCl(s)?NaNO3(s)+ClNO(g),
根據(jù)蓋斯定律,b×2-a可得: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則該反應平衡常數(shù)K=$\frac{{{K}_{2}}^{2}}{{K}_{1}}$,則△H3=2H2-△H1,
故答案為:$\frac{{{K}_{2}}^{2}}{{K}_{1}}$;2H2-△H1
(2)測得10min內(nèi)v(ClNO)=7.5×10-3mol•L-1•min-1,則△n(ClNO)=7.5×10-3mol•L-1•min-1×10min×2L=0.15mol,
由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0.15mol×$\frac{1}{2}$=0.075mol,故平衡時氯氣的物質(zhì)的量為0.1mol-0.075mol=0.025mol;
參加反應NO物質(zhì)的量為0.15mol,則NO的轉(zhuǎn)化率為$\frac{0.15mol}{0.2mol}$×100%=75%;
正反應為氣體物質(zhì)的量減小的反應,恒溫恒容下條件下,到達平衡時壓強比起始壓強小,其他條件保持不變,a在恒壓條件下進行,等效為在恒溫恒容下的平衡基礎上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NO轉(zhuǎn)化率增大,故轉(zhuǎn)化率α1<α2
平衡常數(shù)只受溫度影響,溫度不變,平衡常數(shù)不變,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shù)減小,
故答案為:0.025;75%;<;不變;升高溫度.

點評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計算與影響因素、化學平衡常數(shù)、蓋斯定律應用等知識,充分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與靈活應用能力,難度中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如圖為海水綜合利用的工業(yè)流程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過程①的提純是物理過程,過程②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可產(chǎn)生2種單質(zhì)
B.在過程③中將MgCl2•6H2O灼燒即可制得無水MgCl2
C.在過程④、⑥反應中每氧化0.2 mol Br-需消耗0.1mol Cl2
D.除去粗鹽中的SO42-、Ca2+、Mg2+、Fe3+等雜質(zhì),加入的藥品順序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過濾后加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將10mL 0.3mol•L-1的氨水與30mL 0.1mol•L-1的醋酸混合,溶液恰好顯中性,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原溶液中氨水中的c(OH-)與醋酸中的c(H+)相等
B.CH3COONH4不發(fā)生分解
C.混合溶液中,c(NH3•H2O)=c(CH3COOH)
D.Kb(NH3•H2O)=3Ka(CH3CO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將一定量的SO2和含0.7mol氧氣的空氣(忽略CO2)放入0.5L密閉容器內(nèi),550℃時,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反應:2SO2(g)+O2(g)$?_{△}^{催化劑}$ 2SO3(g)(正反應放熱).測得n(O2)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
時間/s012345
n(O2)/mol0.70.40.3xxx
4s后反應達到平衡,將容器中的混合氣體通過過量NaOH溶液,氣體體積減少了22.4L(此體積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再將剩余氣體通過焦性沒食子酸的堿性溶液吸收O2(提示:焦性沒食子酸的堿性溶液可以吸收O2),氣體的體積又減少了5.6L(此體積為標準狀況下的體積).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O2表示從0~2s內(nèi)該反應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4mol•L-1•s-1
(2)O2的平衡濃度c(O2)=0.5mol•L-1
(3)求該反應達到平衡時SO2的轉(zhuǎn)化率是90%(用百分數(shù)表示).
(4)若將平衡混合氣體的5%通入過量的BaCl2溶液,生成沉淀10.5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某溫度時,在2L密閉容器中氣態(tài)物質(zhì)X和Y反應生成氣態(tài)物質(zhì)Z,它們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表所示.
t/minX/molY/molZ/mol
01.001.000.00
10.900.800.20
30.750.500.50
50.650.300.70
90.550.100.90
100.550.100.90
140.550.100.90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在圖1中相應位置上畫出X、Y、Z的物質(zhì)的量(n)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
(2)該反應達到平衡時反應物X的轉(zhuǎn)化率α等于45%;

(3)如果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變實驗條件(溫度、壓強、催化劑)得到Z隨時間變化的曲線①、②、③(如圖2所示),則曲線①、②、③改變的實驗條件分別是:
①升高溫度;
②使用催化劑;
③增大壓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綠礬(FeSO4•7H2O)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某學校的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對綠礬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一)FeSO4•7H2O的制備
該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通過如下實驗由廢鐵屑(含少量氧化銅、氧化鐵等雜質(zhì))制備FeSO4•7H2O晶體:
①將5%Na2CO3溶液加入到盛有一定量廢鐵屑的燒杯中,加熱數(shù)分鐘,用傾析法除去Na2CO3溶液,然后將廢鐵屑用水洗滌2~3遍.
②向洗滌過的廢鐵屑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控制溫度在50~80℃之間至鐵屑耗盡;
③趁熱過濾,將濾液轉(zhuǎn)入到密閉容器中,靜置、冷卻結晶;
④待結晶完畢后,濾出晶體,用少量冰水洗滌2~3次,再用濾紙將晶體吸干;
⑤將制得的FeSO4•7H2O晶體放在一個小廣口瓶中,密閉保存.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步驟①的目的是除油污.
(2)實驗步驟②明顯不合理,理由是應該鐵屑過量,否則溶液中可能有鐵離子和銅離子存在.
(3)為了洗滌除去晶體表面附著的硫酸等雜質(zhì),實驗步驟④中用少量冰水洗滌晶體,原因是用冰水洗滌可降低洗滌過程中FeSO4•7H2O的損耗.
(二)探究綠礬(FeSO4•7H2O)熱分解的產(chǎn)物.
已知SO3的熔點是16.8℃,沸點是44.8℃,該小組設計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圖中加熱、夾持儀器等均省略):

[實驗過程]
①儀器連接后,檢查裝置A與B氣密性;
②取一定量綠礬固體置于A中,通入N2以驅(qū)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關閉k,用酒精燈加熱硬質(zhì)玻璃管;
③觀察到A 中固體逐漸變紅棕色,B中試管收集到無色液體,C中溶液褪色;
④待A中反應完全并冷卻至室溫后,取少量反應后固體于試管中,加入硫酸溶解,取少量滴入幾滴KSCN溶液,溶液變紅色;
⑤往B裝置的試管中滴入幾滴BaCl2溶液,溶液變渾濁.
(4)實驗結果分析
結論1:B中收集到的液體是H2SO4溶液;
結論2:C中溶液褪色,可推知產(chǎn)物中有SO2;
結論3:綜合分析上述實驗③和④可推知固體產(chǎn)物一定有Fe2O3
[實驗反思]
(5)請指出該小組設計的實驗裝置的明顯不足:在C裝置后增加一套尾氣處理裝置.
(6)分解后的固體中可能含有少量FeO,取上述實驗④中鹽酸溶解后的溶液少許于試管中,選用一種試劑鑒別,該試劑最合適的是b.
a.氯水和KSCN溶液     b.酸性KMnO4溶液      c.H2O2     d.NaOH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實驗室配制500mL 0.2mol•L-1的Na2SO4溶液,實驗操作步驟有:
A.在天平上稱出14.2g硫酸鈉固體,把它放在燒杯中,用適量的蒸餾水使它完全溶解并冷卻至室溫.
B.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轉(zhuǎn)移到容量瓶中.
C.繼續(xù)向容量瓶中加蒸餾水至液面距刻度線1~2cm處,改用膠頭滴管小心滴加蒸餾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線相切.
D.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滌的液體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輕輕振蕩.
E.將容量瓶瓶塞塞緊,反復上下顛倒,搖勻.
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1)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為(填序號)ABDCE.
(2)本實驗用到的基本儀器已有燒杯、天平(帶砝碼、鑷子)、玻璃棒,還缺少的儀器是量筒、膠頭滴管、500 mL容量瓶.
(3)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高的是(填序號)ad.
a.某同學觀察液面的情況如圖所示
b.沒進行上述的操作步驟D
c.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了刻度線
d.砝碼上沾有雜質(zhì)
e.容量瓶使用前內(nèi)壁沾有水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在一定溫度下的2L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通入2molCO2和3mol H2,發(fā)生的反應為:CO2(g)+3H2(g)CH3OH(g)+H2O(g),△H=-a kJ•mol-1(a>0),測得CO2(g)和CH3OH(g)的濃度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
(1)能說明該反應已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B.(選填編號)
A.CO2的體積分數(shù)在混合氣體中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C.單位時間內(nèi)每消耗1.2mol H2,同時生成0.4molH2O
D.該體系中H2O與CH3OH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1:1,且保持不變
(2)計算該溫度下此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0.20.(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若改變條件C(填選項),可使K=1.
A.增大壓強   B.增大反應物濃度  C.降低溫度  D.升高溫度   E.加入催化劑
(3)將2.4g碳在足量氧氣中燃燒,所得氣體通入100mL 3.0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完全吸收后,溶液中所含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為:c(Na+)>c(HCO3-)>c(CO3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兩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漸加入銅粉,最多能溶解m g.向另一份中逐漸加入鐵粉,產(chǎn)生的氣體量隨鐵粉質(zhì)量增加的變化如圖所示(已知硝酸只被還原為NO氣體)下列分析或結果錯誤的是( 。
A.第二份溶液中最終溶質(zhì)為FeSO4B.原混合酸中NO3-物質(zhì)的量為0.1mol
C.m值為9.6D.H2SO4濃度為2.5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