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某飽和一元醛和酮組成的混合物,其物質的量之和為1mol,質量為58 g.取該混合物2.9 g跟過量銀氨溶液反應,析出銀4.32 g,則該混合物中的醛是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烯烴經O3氧化后,在鋅存在下水解可得到醛和酮.如:
現(xiàn)有分子式為C7H14的某烯烴,它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2,3-二甲基戊烷,它經臭氧氧化后在鋅存在下水解生成乙醛和一種酮。由此推斷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
A.CH3CH=CHCH(CH3)CH2CH3 B.CH3CH=C(CH3)CH(CH3)2
C.CH3CH=C(CH3)CH2CH2CH3 D.(CH3)2C=C(CH3)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香草醛,又名香蘭素,學名3-甲氧基-4-羥基苯甲醛。
是食品工業(yè)和藥品工業(yè)中重要的化學原料其結構簡式
如右所示,下列有關香草醛性質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香草醛可以發(fā)生銀鏡反應
B.香草醛遇FeCl3溶液可以變紫色
C.香草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H2反應
D.香草醛既可以與NaOH溶液反應,也可以與NaHCO3溶液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青蘋果汁遇碘溶液顯藍色,熟蘋果能還原銀氨溶液,這說明
A. 青蘋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類 B. 熟蘋果中只含糖類不含淀粉
C. 蘋果轉熟時淀粉水解為單糖 D. 蘋果轉熟時單糖聚合成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有含一元飽和醛的溶液100g,其中含A醛為25.74%,加入17克另一種一元飽和醛B后,從中取出混合溶液4g。在4g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新制的Cu(OH)2,加熱后產生紅色沉淀4.32克。已知A醛比B醛少一個C原子。試求A和B的結構簡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8 g某有機物A,完全燃燒的產物依次通過無水氯化鈣和堿石灰后,增加的質量分別為10.8 g和26.4 g。求:
(1)A的最簡式為
(2)若常溫下A為氣體,則A的結構簡式為
(3)若A在低于16℃時為無色晶體,且A的水溶液具有弱酸性,則A的結構簡式為
(4)若0.1 molA含有9.6 g氧元素,則A的結構簡式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用不同的格氏試劑(R-MgX,R-為烴基)和不同的醛或酮發(fā)生羰基加成最終制得各種不同的醇。如: CH3CHO+CH3MgI→(CH3)2CH-OMgI→(CH3)2CHOH+Mg(OH)I
現(xiàn)欲制取聚苯乙烯樹脂。回答:
(1)應選用的醛或酮是 ,應選用的格氏試劑是 。
(2)寫出合成聚苯乙烯的各步反應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寫出四種符合通式(CH2O)n且能被新制Cu(OH)2氧化的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A_____ ___ B______ __C_____ ___ D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以下事實把結論填在橫線上:
(1)葡萄糖與鎂粉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加熱,生成H2、MgO、焦碳,說明葡萄糖由______元素組成
(2)葡萄糖能與新制氫氧化銅,銀氨溶液反應生成葡萄糖酸,取0.1mol葡萄糖與足量銀氨溶液作用可產生21.6 g銀,說明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__個______基
(3)葡萄糖在催化劑存在下被氫氣還原為正已六醇,說明葡萄糖分子中碳鏈形狀為______
(4)葡萄糖有與乙酸作用生成五醋酸葡萄酯,說明葡萄糖分子含______個______基
(5)據此推斷葡萄糖的結構簡式為___ _______
(6)說明葡萄糖屬于糖類的依據是________
A.烴的含氧衍生物 B.有無甜味
C.分子組成符合Cn(H2O)m D.多羥基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學生設計了三個實驗方案,用以檢驗淀粉的水解情況。
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 中和液-----→溶液變藍。
結論:淀粉完全沒有水解。
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無銀鏡現(xiàn)象。
結論:淀粉完全沒有水解。
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有銀鏡現(xiàn)象。
結論:淀粉已經水解。
根據上述操作、現(xiàn)象,首先回答結論是否正確,然后簡要說明理由:
(a)方案甲____ ____
(b)方案乙____ ____
(c)方案丙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