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某物種基因組中編碼蛋白質的基因有30,000個,由此推測此物種擁有蛋白質(單選1分)   

      A、約30,000種  B、少于30,000,因為許多蛋白質是由多條肽鏈組成

      C、比30,000稍多,因為有些多肽經過酶解會產生幾個有不同功能的片段

      D、多于30,000,因為一個基因可以編碼多種蛋白質

      E、難以確定,要靠實驗來驗證

D 此題考的是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3萬個蛋白了,肯定不是原核的了,基因的數量少于蛋白質是數量,原因很多,但是主要來自基因轉錄后的加工,其主要來源有是可變剪切,不同的內含子拼接成不同的蛋白質,這樣可以說是1個基因編碼了多個蛋白。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科學工作者分離得到了某生物的基因A,將其解離成兩條單鏈,用其中一條與基因A的信使RNA雜交配對,結果如右圖所示,對此合理的解釋是

A.基因A來自真核生物或原核生物?

B.1~7代表了基因A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

C.1和7位于基因結構中的非編碼區(qū)?

D.2、4、6屬非編碼序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重慶市萬州二中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理科綜合試題(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22分,每空2分)I.多數真核生物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被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隔開,每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一個內含子。這類基因經轉錄、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編碼蛋白質的序列。某同學為檢測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內含子,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步驟①:獲取該基因的雙鏈DNA片段及其mRNA;
步驟②:加熱DNA雙鏈使之成為單鏈,并與步驟①所獲得的mRNA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
步驟③:制片、染色、電鏡觀察,可觀察到圖中結果。

請回答:
圖中凸環(huán)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該基因有     個內含子。
若藍藻基因編碼區(qū)與該生物基因編碼區(qū)長度一樣,則其編碼的氨基酸的數目比該生物基因編碼的氨基酸的數目______ 。(少,相等,多)
II.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某種酶(PG)開始合成并顯著增加,促使果實變紅變軟。但不利于長途運輸和長期保鮮�?茖W家利用反義RNA技術(見圖解),可有效解決此問題。該技術的核心是,從番茄體細胞中獲得指導PG合成的信使RNA,繼而以該信使RNA為模板人工合成反義基因并將之導入離體番茄體細胞,經組織培養(yǎng)獲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反義基因經轉錄產生的反義RNA與細胞原有mRNA(靶mRNA)互補形成雙鏈RNA,阻止靶mRNA進一步翻譯形成PG,從而達到抑制果實成熟的目的。請結合圖解回答:

反義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樣是一段雙鏈的DNA分子,合成該分子的第一條鏈時,使用的模板是細胞質中的信使RNA,原料是四種______________,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
開始合成的反義基因第一條鏈是與模板RNA連在一起的雜交雙鏈,通過加熱去除RNA,然后再以反義基因第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第二條鏈,這樣一個完整的反義基因被合成。若要以完整雙鏈反義基因克隆成百上千的反義基因,所用復制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將人工合成的反義基因導入番茄葉肉細胞的運輸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該目的基因與運輸工具相結合需要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反義基因最終的導入位置是在受體細胞的細胞質中,要想通過雜交使得這個基因傳下去,則應在雜交中選擇轉基因植物做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母本”或“父本”)
離體番茄體細胞,組織培養(yǎng)獲得完整植株。其培養(yǎng)基成分與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相比較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
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首先提出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也積極開展了其他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按照此計劃,需要測定的馬的單倍體基因組為_____________條染色體(馬為二倍體,其染色體條數為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重慶市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理科綜合試題(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22分,每空2分)I.多數真核生物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被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隔開,每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一個內含子。這類基因經轉錄、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編碼蛋白質的序列。某同學為檢測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內含子,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步驟①:獲取該基因的雙鏈DNA片段及其mRNA;

步驟②:加熱DNA雙鏈使之成為單鏈,并與步驟①所獲得的mRNA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

步驟③:制片、染色、電鏡觀察,可觀察到圖中結果。

請回答:

(1)                  圖中凸環(huán)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該基因有      個內含子。

(2)                  若藍藻基因編碼區(qū)與該生物基因編碼區(qū)長度一樣,則其編碼的氨基酸的數目比該生物基因編碼的氨基酸的數目______ 。(少,相等,多)

II. 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某種酶(PG)開始合成并顯著增加,促使果實變紅變軟。但不利于長途運輸和長期保鮮。科學家利用反義RNA技術(見圖解),可有效解決此問題。該技術的核心是,從番茄體細胞中獲得指導PG合成的信使RNA,繼而以該信使RNA為模板人工合成反義基因并將之導入離體番茄體細胞,經組織培養(yǎng)獲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實發(fā)育過程中,反義基因經轉錄產生的反義RNA與細胞原有mRNA(靶mRNA)互補形成雙鏈RNA,阻止靶mRNA進一步翻譯形成PG,從而達到抑制果實成熟的目的。請結合圖解回答:

(1)                  反義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樣是一段雙鏈的DNA分子,合成該分子的第一條鏈時,使用的模板是細胞質中的信使RNA,原料是四種______________,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

(2)                  開始合成的反義基因第一條鏈是與模板RNA連在一起的雜交雙鏈,通過加熱去除RNA,然后再以反義基因第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第二條鏈,這樣一個完整的反義基因被合成。若要以完整雙鏈反義基因克隆成百上千的反義基因,所用復制方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3)                  將人工合成的反義基因導入番茄葉肉細胞的運輸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該目的基因與運輸工具相結合需要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反義基因最終的導入位置是在受體細胞的細胞質中,要想通過雜交使得這個基因傳下去,則應在雜交中選擇轉基因植物做_____________________(選“母本”或“父本”)

(4)                  離體番茄體細胞,組織培養(yǎng)獲得完整植株。其培養(yǎng)基成分與動物細胞培養(yǎng)液相比較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  。

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科學家首先提出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也積極開展了其他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按照此計劃,需要測定的馬的單倍體基因組為_____________條染色體(馬為二倍體,其染色體條數為6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沈陽鐵路實驗中學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8分)多數真核生物基因中編碼蛋白質的序列被一些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隔開,每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序列稱為一個內含子。這類基因經轉錄、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編碼蛋白質的序列。某同學為檢測某基因中是否存在內含子,進行了下面的實驗:

步驟①:獲取該基因的雙鏈DNA片段及其mRNA;

步驟②:加熱DNA雙鏈使之成為單鏈,并與步驟①所獲得的mRNA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

步驟③:制片、染色、電鏡觀察,可觀察到圖中結果。

請回答:

(1)圖中凸環(huán)形成的原因是               ,說明該基因有      個內含子。

(2)如果現將步驟①所獲得的mRNA逆轉錄得到DNA單鏈,然后該DNA單鏈與步驟②中的單鏈DNA之一按照堿基配對原則形成雙鏈分子,理論上也能觀察到凸環(huán),其原因是逆轉錄得到的DNA單鏈中不含有      序列。

(3)DNA與mRNA形成的雙鏈分子中堿基配對類型有     種,分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