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科學工作者對胡楊的光合特征和CO2濃庋的影響進行了研究,部分研究結果如圖1和表1。圖1是胡楊的陽生葉和陰生葉的光合速率變化進程;表1是胡楊葉片在不同CO2濃度下光合參數特征。請根據圖表信息回答以下問題:
(1)由圖1可知在14時左右陽生葉光合速率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陰生葉整體光合速率低于陽生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胡楊葉片在不同CO2濃度下光合參數特征
(2)由表1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當CO2濃度為1000μ mol mol-1時實際光合作用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表中數據可知隨CO2濃度升高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的變化規(guī)律是___________。由這一規(guī)律可以得出CO2濃度升高對光反應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溫變過高,蒸騰作用過大,部分氣孔關閉,CO2供應減少 光照強度弱于陽生葉 CO2濃度 32.5μmolm-2s-1 光飽和點升高,光補償點降低 CO2濃度升高能夠促進光反應的進行(或能提高光反應的效率)
【解析】
1.實際光合作用量是總光合作用量等于凈光合作用量加上呼吸作用量
2.光補償點是指單位之間單位面積上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強度。
(1)在14時左右植物的陽生葉會出現光合午休現象,因為該時刻溫變過高,蒸騰作用過大,部分氣孔關閉,CO2供應減少,光合速率降低。陰生葉與陽生葉相比較,陰生葉得到到光照少,總體光照強度弱于陽生葉,因此陰生葉整體光合速率低于陽生葉。
(2)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該實驗的自變量是CO2濃度,當CO2濃度為1000μ mol mol-1時實際光合作用最大值=30.0+2.5=32.5μmolm-2s-1。
(3)表中數據顯示,隨CO2濃度升高光飽和點和光補償點的變化規(guī)律是光飽和點升高,光補償點降低,由此可知CO2濃度升高能夠促進光反應的進行(或能提高光反應的效率),提高光合速率。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對CO2的利用與光照強度有關,下圖表示在三個不同光照強度x、y、z(單位:1x)條件下,CO2濃度對菜豆植株光合速率的影響。請回答下列問題:
(1)菜豆植株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主要是通過葉片上的_________ (結構)進入的;隨著CO2濃度的升高,菜豆植株細胞對光反應階段產生的_________的利用量增多,從而促進了光合作用的進行。
(2)圖中光照強度x與y的大小關系為 _________ (用“>”表示);CO2濃度為400mg·L-1時,若光照強度突然由z變?yōu)?/span>y,葉綠體中C3的合成速率會_____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3)天氣晴朗的中午,光照充足,但菜豆植株光合速率卻明顯下降,原因可能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果蠅的灰身、黑身是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會影響雌、雄黑身果蠅的體色深度,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F有黑身雌果蠅與灰身雄果蠅雜交,F1全為灰身,F1隨機交配,F2表現型及數量如下表。
果蠅 | 灰身 | 黑身 | 深黑身 |
雌果蠅(只) | 151 | 49 | — |
雄果蠅(只) | 148 | 26 | 28 |
請回答:
(1)果蠅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對相對性狀,其中顯性性狀為_________。R、r基因位于_____染色體上,其中使黑身果蠅的染色體加深的是基因_____________。這兩對基因的遺傳遵循______________定律。
(2)親代灰身雄果蠅的基因型為_________,F2灰身雌果蠅中雜合子占的比例為_________。
(3)F2灰身雌果蠅與深黑身雄果蠅隨機交配,F3中灰身雌果蠅的比例為_________。
(4)用遺傳圖解表示以F2中雜合的黑身雌果蠅與深黑身雄果蠅為親本雜交得到子代的過程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敘述錯誤的是
A. 病毒不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任何一個層次
B. 石門湖里全部的魚構成一個種群
C. 梅花山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群落
D. 細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突觸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一定會引起突觸后膜興奮
B. 當興奮傳導到③時,膜電位由外負內正變?yōu)橥庹齼蓉?/span>
C. 神經遞質經②的轉運和③的主動運輸釋放至突觸間隙
D. 結構④膜電位的變化與其選擇透過性密切相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高等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請回答問題:
(1)圖中不應該出現的結構是[ ]____。
(2)將該細胞置于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結構[ ]____中的水分會大量滲出細胞,細胞將出現質壁分離現象。
(3)圖中3、5、6、8、9等所示結構的膜都以____為基本支架。
(4)此細胞能合成一種蛋白酶,并能將其分泌到細胞外,此酶先在核糖體合成,再依次經過 ____(用圖中數字表示)進行加工,最后由小泡運到細胞膜外,整個過程均需[ ]____提供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面的甲圖是滲透裝置示意圖,乙圖是根毛細胞示意圖,丙為液泡體積隨時間變化坐標系。據圖回答問題:
(1)甲圖裝置若要出現滲透現象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將乙圖細胞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則會出現__________與細胞壁發(fā)生分離的現象,該現象的發(fā)生________(是/否)體現了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3)甲圖中的③相當于乙圖中的【__】___________,甲圖中的③與乙圖中的相應結構的主要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鹽堿地中的植物常出現萎蔫現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圖丙中的虛線表示根毛細胞在正常狀態(tài)下的相對體積,請畫出根毛細胞浸在0.3g/ml的蔗糖溶液后細胞體積變化曲線。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衰老問題的研究對于提高景觀植物的觀賞價值和作物的產量品質有重要意義,對保護瀕危物種和有文物價值的名木古樹也有一定的影響。衰老植物的細胞結構、物質含量發(fā)生改變,其代謝水平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因此可以以一些生理指標作為篩選衰老相關突變體的依據。
(1)經EMS化學試劑處理野生型(WT)擬南芥種子,發(fā)現葉綠素熒光參數明顯改變的植株E61,即為變異性狀,通過以下雜交實驗,對其親子代熒光參數統計如下。
親本 | F1 | F2 | |||
WT(野生型) | E61(變異植株) | ||||
熒光參數平均值 | 0.72 | 0.64 | 0.70 | 0.71 | 0.64 |
表1:WT與E61雜交子代表現型統計
(注:熒光參數:Fv/Fm;Fo:最小熒光量;Fm:最大熒光量,這是暗適應下潛在的最大熒光產量;Fv:可變熒光,Fv=Fm-Fo。)
表2:F2代性狀分離統計
野生型表現型 | 突變體表現型 | |
統計結果 | 762 | 242 |
預期結果 | 753 | 251 |
由此分析該變異性狀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對基因控制的_______性狀。
(2)科學家將該突變定位在1號染色體基因E上,分別提取WT和E61的基因,序列比對結果如圖1所示:
所以E61中基因E發(fā)生了由______導致的基因突變。
(3)為了驗證E基因突變導致了植株熒光參數下降,獲取野生型E基因,將其分別轉入E61突變體和WT野生型植株中,分別檢測其熒光參數發(fā)現_____說明E基因突變導致熒光參數下降,由此推測E基因與葉綠體或葉綠素有關。
(4)已知GUS基因可編碼β-葡萄糖苷酸酶,該酶可在其表達位置將外源底物水解,出現肉眼可見的顏色變化(藍色)。為確定E基因的組織表達定位,請設計實驗步驟:__________
將植株與外源底物共培養(yǎng),現象如圖2,說明E基因主要在_________中表達。
(5)為了檢測E基因突變對植株的生理特征的影響,實驗者分別做了以下實驗:
①對野生型和E61突變體葉綠素含量檢測,結果如圖3所示,推測E基因可以______。
②在外源ABA(脫落酸)處理條件下,對WT野生型及E61突變體萌發(fā)情況進行統計,結果如圖4,發(fā)現E61對ABA_____。綜上所述,推測基因E可能通過哪些途徑影響植物衰老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表示從雞的血液中制備核糖體的大致過程,對該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該過程中應用了滲透作用的原理、同位素示蹤法、離心法
B. 步驟①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為了在步驟⑤中檢測核糖體
C. 步驟②的目的是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
D. 步驟③、④的目的是分離細胞器和其他細胞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