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呼吸抑制酶處理紅細胞,紅細胞對下列物質吸收顯著減少的一組是( )
A.氨基酸和葡萄糖
B.氧氣和甘油
C.鉀離子和葡萄糖
D.鈣離子和氨基酸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水稻高桿(H)對矮桿(h)為顯性,抗病(E)對感。e)為顯性,兩對性狀獨立遺傳。若讓基因型為HhEe的水稻與“某水稻”雜交,子代高桿抗。喊珬U抗病:高桿感。喊珬U感病=3:3:1:1,則“某水稻”的基因型為
A. HhEe B. hhEe C. hhEE D. hhe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與排出的部分調節(jié)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人體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離不開_________調節(jié)。
(2)下丘腦的“刺激”來自細胞外液中___________的變化!按碳ぁ痹鰪姇r,人會出現(xiàn)______感覺,尿量也將___________________。
(3)排尿反射反應弧的各部分中,位于膀胱的有______________。
(4)圖中①和②表示大腦與脊髓間的神經通路。若某成年人因故損傷了①和②,此人最可能出現(xiàn)的是_________(填“有”或“無”)尿意;________(填“能”或“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若要利用某目的基因(見圖甲)和P1噬菌體載體(見圖乙)構建重組DNA(見圖丙),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酶切位點分別是Bgl Ⅱ(A↓GATCT)、EcoR Ⅰ(G↓AATTC)和Sau3A Ⅰ(↓GATC)。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用EcoR 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體載體
B. 用Bgl Ⅱ和EcoR 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體載體
C. 用Bgl Ⅱ和Sau3A 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體載體
D. 用EcoR Ⅰ和Sau3A Ⅰ切割目的基因和P1噬菌體載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物質通過細胞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
B.小分子物質和離子都是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細胞
C.葡萄糖等較大的分子只能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
D.當植物細胞液濃度高于細胞外液濃度時會發(fā)生質壁分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遺傳信息、遺傳密碼、反密碼子所在的物質表述正確的是( )
A.DNA、RNA、RNA
B.RNA、DNA、RNA
C.蛋白質、DNA、RNA
D.RNA、RNA、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一條肽鏈的分子式為C22H34O13N6,其水解產物中只含有下列3種氨基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 合成1個C22H34O13N6分子將產生5個水分子
B. 合成C22H34O13N6分子時,產物水中的氧來自氨基酸的羧基
C. 1個C22H34O13N6分子完全水解后可以產生3個谷氨酸
D. 1個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個游離的氨基和3個游離的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獨腳金內酯是近年新發(fā)現(xiàn)的一類植物激素。為了研究獨腳金內酯類似物GR24對側枝生長發(fā)育的影響,科研人員進行了實驗。
(1)獨腳金內酯是植物體內產生的,對生命活動起調節(jié)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機物。
(2)科研人員用GR24處理擬南芥的野生型和突變體植株,結果如圖1。據(jù)實驗結果推測,GR2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側枝產生,突變體植株可能出現(xiàn)了獨腳金內酯____________(填“合成”或“信息傳遞”)缺陷。
(3)為了進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機理,科研人員用野生型植株進行了圖2所示實驗,結果如圖3。
①進行實驗處理時,NAA應加入固體培養(yǎng)基____________(填“A”或“B”)中。
②據(jù)圖分析,GR24對側枝生長____________,推測GR24的作用機理是____________。
(4)據(jù)圖3的結果,科研人員提出了一個假設:在頂芽產生的生長素沿主莖極性運輸時,GR24會抑制側芽的生長素向外運輸。為驗證該假設,采用與圖2相同的切段進行實驗。
①請在下表中的空白處填寫相應處理內容,完成實驗方案。
______
②請你再提出一個合理的新假設: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