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個不同地點的植物群落,同時還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植物 種類 | 地點 A | 地點 B | 地點 C | 非生物 因素 | 地點 A | 地點 B | 地點 C |
草 | 3 | 5 | 9 | 風速 | 低 | 高 | 高 |
蕨類 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 米的光強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濕度 (%) | 48 | 35 | 15 |
松樹 | 0 | 2 | 0 | 土壤的有 機物(%) | 6.5 | 3.8 | 205 |
落 葉 樹 | 20 | 5 | 0 | 土壤深度 (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 (mg·kg-1) | 9.4 | 4.5 | 2.3 |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選修)試卷 題型:綜合題
(6分)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生山坡上A、B、C三個不同地點的植物群落,他們也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植物種類 | 地點A | 地點B | 地點C | 非生物因素 | 地點A | 地點B | 地點C |
草 | 3 | 5 | 9 | 風速 | 低 | 高 | 高 |
蕨類 | 7 | 5 | 8 | 距地1.5米的光強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濕度(%) | 48 | 35 | 15 |
松樹 | 0 | 2 | 0 | 土壤的有機物(%) | 6.5 | 3.8 | 205 |
落葉樹 | 20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山坡上A、B、C三個不同地點的植物群落的種類和數(shù)量,同時還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根據(jù)所得數(shù)據(jù)回答問題:
植物種類 |
A |
B |
C |
非生物因素 |
A |
B |
C |
草 |
3 |
5 |
9 |
風速 |
低 |
高 |
高 |
蕨類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強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濕度(%) |
48 |
35 |
15 |
松樹 |
0 |
2 |
0 |
土壤的有機物(%) |
6.5 |
3.8 |
205 |
落葉樹 |
20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1)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地點是__________。
(2)如果分別用甲、乙表示地點B中的兩種松樹,則它們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
(3)土壤中有機物的多少往往與土壤中動物種類的多少是分不開的,要調(diào)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種動物的種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徹底燒光,那么原地點將發(fā)生的群落演替屬于__________。
(5)參考表中非生物因素,落葉樹在地點C不能生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3屆海南省高二上學期教學質量監(jiān)測三生物試卷 題型:選擇題
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野外山坡上三個不同地點A、B、C的植物群落,他們也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下列對所得數(shù)據(jù)分析正確的是( )
地點 植物 (種) |
地點A (山腳) |
地點B (山腰) |
地點C (山頂) |
地點
非生物因素 |
地點A (山腳) |
地點B (山腰) |
地點C (山頂) |
草 |
3 |
5 |
9 |
風速 |
低 |
高 |
高 |
蕨類 |
7 |
5 |
8 |
土壤濕度/% |
48 |
35 |
15 |
灌木 |
15 |
4 |
2 |
土壤的有機質/% |
6.5 |
3.8 |
2.5 |
松樹 |
0 |
2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落葉樹 |
20 |
5 |
0 |
土壤氨量/mgkg-1 |
9.4 |
4.5 |
2.3 |
A.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地點是山腳(地點A)
B.如果遭遇山火,原地點將發(fā)生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
C.落葉樹在地點C不能生長的原因是土壤深度深、土壤濕度大
D.依據(jù)數(shù)據(jù)判斷松樹具有耐貧瘠、耐干旱、耐低溫等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棗莊市高三4月模擬考試(理綜)生物部分 題型:綜合題
I.干細胞是一種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在功能。右圖表示干細胞繼續(xù)發(fā)育的三個途徑,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氨基酸被B細胞從外界吸收,在游離核糖體中合成多肽,共穿過____層磷脂雙分子層。
(2)若D細胞分泌物是某種分泌蛋白,則
其開始合成到分泌出細胞,體現(xiàn)了生物
膜的 ___特點。脂質的合成與圖
中的 (填數(shù)字序號)有關。
(3)個體發(fā)育過程中,導致C細胞和D細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如果在增殖過程中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DNA分子受損,使 發(fā)生突變,則會產(chǎn)生癌細胞。
(4)D若是人體細胞,則人在安靜狀態(tài)和劇烈運動狀態(tài)下,消耗同樣多的氧氣,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量前者 后者(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5)植物細胞與圖中A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相比,前者的主要特點是 。
Ⅱ。某研究小組的同學利用樣方法研究某地A,B 0C三個不同區(qū)域的植物群落,同時還測量了各種土壤特征和環(huán)境因素,結果見下表:
植物種類 |
A區(qū)域 |
B區(qū)域 |
C區(qū)域 |
非生物因素 |
A區(qū)域 |
B區(qū)域 |
C區(qū)域 |
草 |
3 |
5 |
9 |
風速 |
低 |
高 |
高 |
蕨類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強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5 |
4 |
2 |
土壤濕度(%) |
48 |
35 |
15 |
松樹 |
0 |
2 |
0 |
土壤的有機物(%) |
6.5 |
3.8 |
2.5 |
落葉樹 |
15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含氮量(mg·kg-1) |
9.4 |
2.5 |
2.4 |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jù)調(diào)查結果判斷,物種豐富度最大的區(qū)域是 。B區(qū)域草、蕨類植物、灌木、松樹以及落葉樹都有分布,體現(xiàn)了群落結構的 現(xiàn)象。
(2)A區(qū)域可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除了表中列舉的以外,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還應該包括 。
(3)調(diào)查A區(qū)域草本植物上的蚜蟲密度,應該采用 法。據(jù)表中非生物因素分析,落葉樹在C區(qū)域不能生長的主要原因是 (任說一點理由)。
(4)右圖代表A區(qū)域所形成的某條食物鏈,若戊種群的能量為5.8×109kJ,乙種群的能量為1.3×108kJ,丁種群的能量為1.5×108kJ,則甲種群最少可獲得的能量是 kJ。
(5)將C區(qū)域的植物全部去除,改為農(nóng)田,容易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力穩(wěn)定性降低,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