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如圖為某學生在做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對細胞影響的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細胞圖,請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圖中126組成了細胞的原生質層

B. 圖中細胞處于質壁分離狀態(tài),此時6處的濃度一定大于7處的濃度

C. 圖中1是細胞壁,6中充滿了蔗糖溶液

D. 圖中7是細胞液,在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過程中,其顏色逐漸變淺

【答案】C

【解析】圖中1為細胞壁,2為細胞膜,細胞的原生質層由細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間的細胞質構成,A錯誤;圖中細胞處于質壁分離狀態(tài),但不能確定是處于質壁分離過程還是處于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不能判斷6處的濃度與7處的濃度的大小,B錯誤;圖中1是細胞壁,由于細胞壁具有全透性,6中充滿了蔗糖溶液,C正確;圖中7是細胞液,在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過程中,其顏色逐漸變深,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人體的紅細胞和肌肉細胞分別直接從下列哪種細胞外液中吸收葡萄糖

A.血漿;血漿 B.淋巴;血漿

C.血漿;組織液 D.組織液;組織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表示某種群在單位時間內,出生量、死亡量和種群密度的關系,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K值又稱為環(huán)境容納量,是指在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
(2)該種群密度為時,可以獲得最大的可持續(xù)產量;隨著種群密度逐漸增大,該種群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是;自然條件下,該種群的種群密度(可能/不可能)超過K值.
(3)在如圖2所示空白坐標上,畫出該種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種群密度的關系.(要求K點以后也要畫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甜蕎麥有五對相對性狀,為研究其遺傳規(guī)律,將具有五對相對性狀的兩個植株成對組合雜交,獲得N代,F1代自交獲得F2代.結果如表所示.

性狀

F2代性狀分離比

主莖基部木質化

有:無=49:31≈9:7

花柱

長:同長=63:17≈13:3

花藥大小

正常:小=47:33≈9:7

痩果棱形狀

尖:圓=57:23≈3:1

花果落粒性

落:不落=59:21≈3:1


(1)依據表中數據可知,主莖基部木質化有無、花柱長度、花藥大小至少是由對等位基因控制.
(2)分析F2代,花藥小的個體基因型有種,花柱同長的個體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
(3)表中單獨統計了F2中痩果棱形狀和花果落粒性的性狀分離比,若要研究這兩對性狀是否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可對F2中這兩對性狀進行統計,若符合的比例,則說明這兩對相對性狀之間是自由組合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下列屬于血紅蛋白生理功能的是(  )

A. 攜帶遺傳信息 B. 調節(jié)機體的生命活動

C. 運輸某些物質 D. 催化細胞內的化學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弧 B. 反射

C. 應激性 D. 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為物質出入細胞某結構的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科學家將人的成熟紅細胞放進蒸餾水中,造成紅細胞破裂出現溶血現象,再將溶出細胞外的物質沖洗掉,剩下的結構在生物學上稱為“血影”,“血影”的主要成分是A和B,則A代表_________________分子,它在物質運輸等過程中有重要作用;該結構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構成膜的A和B絕大數是可以運動的,所以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代表氧氣轉運方式的是圖中[ ]____________;d所示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鉀離子進入紅細胞的過程是圖中[ ]______________。

(3)D是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經分析某條多肽鏈中有0原子p個,N原子q個,它徹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四種氨基酸。分析推算可知,1分子該多肽水解得到的賴氨酸個數為

A. q-p+1 B. q-p C. p-q+1 D. p-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四種動物的細胞周期示意圖(逆時針表示周期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個細胞周期可用a→a表示
B.細胞分裂期時間最短的是甲
C.染色體復制發(fā)生在b→a過程
D.每個中心體的兩個中心粒分開發(fā)生在a→b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