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細胞分裂是生物體一項重要的生命活動,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根據下圖回答相關問題:

(1)某植株體細胞正在進行分裂如圖甲,該細胞的下一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極移動;染色體數目加倍.
(2)假設某高等雄性動物睪丸里的一個細胞分裂如圖乙,其基因A、a、B、b分布如圖,該個體產生AB的精子概率是$\frac{1}{2}$.若產生基因組成為AaB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 (時期)染色體分配異常.
(3)圖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動物體內的一個細胞,它的名稱是卵細胞或極體,此圖對應于圖丁中的DE段,對應于圖戊中的Ⅳ(Ⅰ、Ⅱ、Ⅲ、Ⅳ)階段.

分析 分析甲圖: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分析乙圖:該細胞含有同源染色體,且著絲點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
分析丙圖:該細胞不含同源染色體,應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丁圖:AB段形成的原因是間期DNA的復制;BC段表示有絲分裂前期和中期、減數第一次分裂、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的分裂;DE段表示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分析戊圖:a是染色體、b是染色單體、c是DNA.Ⅰ表示正常體細胞未進行DNA復制;Ⅱ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2:2,可能是有絲分裂前期、中期或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Ⅲ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2:2,但數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減數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和DNA分子數之比為1:0:1,沒有染色單體,且數目是正常體細胞的一半,可能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 解:(1)圖甲細胞中具有同源染色體,并且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處于有絲分裂中期;該細胞的下一個時期為有絲分裂后期,細胞的主要特點是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級移動;染色體數目加倍.
(2)由圖乙可知,該生物的基因型為AaBb,且A和a、B和b分布在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因此一個這樣的細胞經減數分裂產生的精子的基因組成是AB、ab或Ab、aB,它分裂產生基因組成為AB的精子概率是$\frac{1}{2}$.若產生基因組成為AaB的精子,即等位基因A和a沒有分離,其原因最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未分離,該變異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
(3)圖戊中,a是染色體、b是染色單體、c是DNA.圖丙是另一高等雌性動物體內的一個細胞,由于丙細胞中沒有染色單體和同源染色體,表示減數第二次分裂末期,因此在雌性動物體內稱為卵細胞或極體,此時細胞中一條染色體只有一個DNA分子,對應圖丁中的DE段,對應于圖戊中的Ⅳ階段.
故答案為:
(1)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在紡錘絲的牽引下,向細胞兩極移動;染色體數目加倍   
(2)$\frac{1}{2}$   第一次分裂后期
(3)卵細胞或極體  DEⅣ

點評 本題結合細胞分裂圖和曲線圖,考查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相關知識,要求考生識記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不同時期的特點,能準確判斷圖中各細胞的分裂方式及所處的時期,能準確判斷曲線圖中各區(qū)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時期;同時還要求考生識記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區(qū)別.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山東省高二10月考理科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將豌豆高莖(DD)與矮莖(dd)雜交所得的全部種子播種后,待長出的植株開花時,有的進行同株異花傳粉,有的進行異株異花傳粉,有的讓其自花傳粉。三種傳粉方式所得的種子混合播種,長出的植株表現型是

A.全部是高莖 B.高莖:矮莖=3:1

C.A、B都有可能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有關生物學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用健那綠染液染色線粒體時,需用鹽酸處理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②鹽酸在“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和“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中的作用相同
③觀察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及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均可用綠色植物成熟葉肉細胞作實驗材料
④“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和“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都必須用高倍顯微鏡
⑤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可作為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的實驗材料
⑥若轉換高倍觀察,需要先升高鏡筒以免損壞鏡頭
⑦調查血友病的遺傳方式,可在學校內對同學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⑧葉綠素的提取需用無水乙醇,若無,可用體積分數為95%乙醇代替直接使用.
A.一項B.兩項C.三項D.四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所述的工具中,從活體動物的卵巢中直接采卵時,不需要的工具是( 。
A.超聲波探測儀B.內窺鏡C.腹腔鏡D.陰道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灌草叢帶中的幾種生物種群及其獲得的能量值,請據圖分析:

(1)圖中共有4條食物鏈,沙氏變色蜥在食物網中所處的營養(yǎng)級為第三、四營養(yǎng)級.除圖中所示的生物類群外,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組成成分還應有分解者才能保證其物質循環(huán)的正常進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則b、c的大小關系是b>c;圖中能量從第一營養(yǎng)級到第二營養(yǎng)級的傳遞效率是$\frac{(b+d+e)}{a}$(用圖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包含(包含/不包含)在a中.
(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系統(tǒng)某種大型飛行草食動物的種群密度,若部分被標記的生物被捕食,則計算得到的種群數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實際種群數量.
(4)假設沙氏變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動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動物兩條食物鏈(其他動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
中的能量不變,將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動物:小型肉食動物=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tài)系統(tǒng)傳遞給沙氏變色蜥的能量是原來的1.375倍.
(5)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某些植物的種子必須接受某種波長的光信息,才能萌發(fā)生長.該過程中特定波長的光屬于物理信息,這一現象說明信息傳遞的功能之一是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
(6)隨著時間的推移,本地區(qū)內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還將不斷改變,這一過程屬于次生演替,該過程中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逐步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亞硝酸可使胞嘧啶(C)變成尿嘧啶(U).某DNA分子中的堿基對$\frac{G}{C}$中的C在亞硝酸的作用下轉變成U,轉變后的堿基對經過兩次正常復制后可能出現的堿基對為X(只考慮該對堿基,且整個過程不發(fā)生其他變異);5-BrU既可以與A配對,又可以與C配對.某DNA分子以A、G、C、T、5-BrU五種核苷酸為原料,至少需要經過Y次復制后,使某DNA分子某位點上堿基對從T-A到G-C的替換.則X、Y分別是(  )
A.$\frac{G}{C}$  2B.$\frac{A}{T}$  3C.$\frac{A}{U}$  4D.$\frac{C}{U}$  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在精子形成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發(fā)生在(  )
A.精原細胞中B.初級精母細胞中C.次級精母細胞中D.精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河北邢臺市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植物葉肉細胞線粒體基質中的CO2可以直接穿越8層磷脂分子參與光合作用過程

B.細胞內的ATP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合成

C.線粒體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質的合成

D.細菌代謝速率極快,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為其提供了結構基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在某些深海魚中發(fā)現的抗凍蛋白基因afp對提高農作物的抗寒能力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如圖所示是獲得轉基因萵苣的技術流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獲取目的基因的主要途徑包括從自然界已有的物種中分離或(用逆轉錄等方法進行)人工合成.
(2)①過程需要的酶有限制酶、DNA連接酶.
(3)重組質粒除了帶有抗凍蛋白基因afp以外,還必須含有啟動子、終止子和標記基因,這樣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基因表達載體.
(4)如果受體細胞C1是土壤農桿菌,則將目的基因導入它的目的是利用農桿菌的轉化作用,使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C2,并將其插入到受體細胞C2中染色體的DNA上,使目的基因的遺傳特性得以穩(wěn)定維持和表達,形成轉基因萵苣.經②過程獲得的轉基因萵苣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達,在分子水平上可用抗原-抗體雜交法進行檢測,如果出現雜交帶,說明目的基因已經表達蛋白質產品,轉基因萵苣培育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