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表示4個不同地區(qū)的4種樹木群落,其中不同的樹輪廓表示不同樹種,每一樹輪廓分別代表10個個體。
⑴.上述群落中,具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與物種多樣性的分別是
A. 北部、西部 B. 西部、東部 C. 西部、北部 D. 東部、西部
⑵.在樣方設置與抽樣過程中須具有科學性,要遵循樣方面積大小均等和 等原則。若調(diào)查圖所示群落地區(qū)物種數(shù),最合適的樣方面積是 m2。
⑶.研究者對東部群落地區(qū)的樹種進行了辨認和掛牌,并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樹木A與樹木B之間的差異屬于 多樣性,主要是 引起的,檢測其最簡便的方法是 ;樹木A于樹木F之間的差異屬于 多樣性。
⑷.上述四個地區(qū)生物多樣性說明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⑴.C
⑵.隨機取樣 S20
⑶.遺傳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PCR技術 物種
⑷.自然選擇
【解析】
試題分析:(1)物種豐富度是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物種多樣性除上面所說物種豐富度的涵義外,還指一個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種個體數(shù)目的分配的均勻程度,即均勻度。在物種豐富度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物種的個體分布越均勻,物種多樣性越高。
(2)樣方法取樣時要保證隨機取樣。樣方面積的選定應是物種數(shù)量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最小面積為宜。因此選S0。
(3)樹木A與樹木B很相,應屬于同種生物。同種生物之間的差異屬于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生物變異主要通過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引起。通過對基因進行PCR擴增進行檢測。樹木A于樹木F屬于不同的物種,其差異屬于物種多樣性。
(4)生物變異是不定向性的,通過自 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考點:本題考查了生物豐富度、物種多樣性、自然選擇等知識。意在考查學生對相近概念理解把握能力。考查意在考查學生分析圖表獲取信息的能力?疾閷W生能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江蘇海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生物 題型:綜合題
(5分)下圖表示某實驗室將發(fā)電廠排出的廢氣(含較多CO2等)引入溫室來增加植物的生長速率的研究示意圖。該實驗將一些生長狀況相近的同種幼苗平均分成A、B兩組,分別在兩個相鄰的溫室A、溫室B中培養(yǎng)(除氣體外室內(nèi)其它條件相同)。
在實驗前和實驗第14天,這兩組植物的莖的平均高度記錄如下表:
組別 | 莖的平均高度(cm) | |
實驗前 | 實驗后 | |
A組 | 10.2 | 19.5 |
B組 | 10.5 | 14.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9分)在1.5億年前的沉積物中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滅絕的劍尾動物,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之比都進行了測量,這一比值用S表示。在下圖中,P曲線表示1.5億年前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億年前的沉積物中,在三個不同地點發(fā)現(xiàn)了三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情況。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A、圖B、圖C所示的a、b、c三個群體中,哪一個群體最可能出現(xiàn)新種? ,理由是 。
(2)在三個地區(qū)中,哪一地區(qū)的環(huán)境最可能保持不變? ,理由是
。
(3)S值的變化實質(zhì)上是反映了 的變化,這種變化是 的結果,這種作用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物種必須經(jīng)過 、 、 三個環(huán)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年江蘇海門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測試生物 題型:綜合題
(5分)下圖表示某實驗室將發(fā)電廠排出的廢氣(含較多CO2等)引入溫室來增加植物的生長速率的研究示意圖。該實驗將一些生長狀況相近的同種幼苗平均分成A、B兩組,分別在兩個相鄰的溫室A、溫室B中培養(yǎng)(除氣體外室內(nèi)其它條件相同)。
在實驗前和實驗第14天,這兩組植物的莖的平均高度記錄如下表:
組別 |
莖的平均高度(cm) |
|
實驗前 |
實驗后 |
|
A組 |
10.2 |
19.5 |
B組 |
10.5 |
14.5 |
(1)該實驗中 ▲ 組是對照組。
(2)試解釋A、B兩組結果差別的原因是 ▲ 。
(3)該實驗為什么使用相鄰的兩個溫室,而非不同地區(qū)的兩個溫室? ▲ 。
(4)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如何進一步設計實驗確定兩組植物的生長速率的差別只是由廢氣引起的(實驗時間:第 14 天至第 28天)?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0屆上海市閔行區(qū)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生物卷 題型:綜合題
(9分)在1.5億年前的沉積物中發(fā)現(xiàn)了已經(jīng)滅絕的劍尾動物,對每個個體背甲的長寬之比都進行了測量,這一比值用S表示。在下圖中,P曲線表示1.5億年前該動物S值的分布。在1億年前的沉積物中,在三個不同地點發(fā)現(xiàn)了三個不同劍尾動物的群體。圖中a、b、c分別表示三種動物群體中S值的分布情況。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A、圖B、圖C所示的a、b、c三個群體中,哪一個群體最可能出現(xiàn)新種? ,理由是 。
(2)在三個地區(qū)中,哪一地區(qū)的環(huán)境最可能保持不變? ,理由是
。
(3)S值的變化實質(zhì)上是反映了 的變化,這種變化是 的結果,這種作用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4)要形成新物種必須經(jīng)過 、 、 三個環(huán)節(ji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