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下列關于“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本實驗可用甲基綠代替龍膽紫染液對染色體染色
B.觀察到分裂中期的細胞核內(nèi)染色體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C.該實驗的主要操作過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D.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分析 觀察細胞有絲分裂實驗的步驟:解離(解離液由鹽酸和酒精組成,目的是使細胞分散開來)、漂洗(洗去解離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龍膽紫、醋酸洋紅等堿性染料)、制片(該過程中壓片是為了將根尖細胞壓成薄層,使之不相互重疊影響觀察)和觀察(先低倍鏡觀察,后高倍鏡觀察).

解答 解:A、本實驗可用醋酸洋紅液代替龍膽紫染液對染色體染色,但不能使用甲基綠對染色體染色,A錯誤;
B、分裂中期沒有核膜、核仁,故看不到細胞核,B錯誤;
C、該實驗的主要操作過程為解離→漂洗→染色→制片,C正確;
D、質量分數(shù)為1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shù)為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離作用,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對于此類試題,需要考生注意的細節(jié)較多,如實驗的原理、實驗選用的材料、實驗采用的試劑及試劑的作用、實驗現(xiàn)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注意積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某22肽被水解成1個4肽,2個3肽,2個6肽,則這些短肽的氨基總數(shù)的最小值及肽鍵總數(shù)依次是6,18
B.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之間的肽鍵結構式是 NH-CO
C.蛋白質了功能的多樣性決定結構的多樣性生物體的氨基酸都只有20種
D.雞蛋煮熟后,蛋白質變性失活,這是由于高溫破壞了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人體內(nèi)的微量元素的含量甚微,但是對人體的健康卻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各組元素全部是微量元素的是( �。�
A.I K O SB.Mo  Fe  Zn  Cu
C.N  H O P  CD.Fe  Ca  Cu  Mg  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在“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中,對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進行了三次觀察(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第一次觀察時容易看到細胞膜
B.第二次觀察時可以發(fā)現(xiàn)細胞質壁分離首先發(fā)生在細胞的角隅處,液泡的體積變小,顏色變深
C.第三次觀察前用滴管滴加液體時,不能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進行,以防污染鏡頭
D.為了節(jié)約實驗時間,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顯微觀察步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圖中①~④表示某細胞的部分細胞結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結構①和④都含有RNA
B.結構①存在于所有的動植物細胞中
C.該圖中含有磷脂的細胞器是①③④
D.合成酶的過程都需要結構①②③④的參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用于鑒定還原性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
B.脂肪的鑒定需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黃色的脂肪滴
C.鑒定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搖勻后,再加入乙液
D.淀粉用碘液檢測變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創(chuàng)立過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其內(nèi)容之一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chǎn)物構成
B.主要由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
C.“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是對細胞學說的重要補充
D.細胞學說揭示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分為甲、乙、丙三種類型,最常見的是甲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為許多不同的亞型,有的亞型感染人,引起流感,有的亞型感染雞、鴨、鴿子等禽類,引起禽流感.2009年的H1N1高致病流感在全球人群中傳播,引起世界恐慌.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流感病毒的甲、乙、丙三種類型是基因重組產(chǎn)生的
B.甲型流感病毒一定含有C、H、O、N四種元素,不一定含有P元素
C.只能通過高溫才能殺滅甲型流感病毒
D.甲型流感病毒與鴨、鵝、鴿子等動物的關系屬于寄生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現(xiàn)有A、B、C三瓶外觀一樣但沒有標簽的溶液,已知它們分屬于質量濃度為0.1g/mL的蔗糖溶液、0.3g/mL的蔗糖溶液和0.1g/mL的葡萄糖溶液.某同學利用如圖裝置設計了兩組實驗.(注:圖中半透膜允許溶劑和葡萄糖通過,不允許蔗糖通過)
實驗Ⅰ同時將等量的A液和B液分放入到裝置中U形管的左、右兩側,一段時間后,左側的液面升高;
實驗Ⅱ將等量的B液和C液分放入U形管的左、右兩側,一段時間后,液面發(fā)生了下列變化:先右高于左,后左高于右.
(1)本實驗應用的原理是滲透作用.
(2)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A是0.3g/mL的蔗糖溶液,B是0.1g/mL的蔗糖溶液.
(3)用紫色洋蔥鱗片葉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方式的實驗中,常選用0.3g/mL的蔗糖溶液溶液,觀察指標主要有中央液泡的大�。ɑ蛟|體的大�。�、液泡顏色深淺、原生質層的位置.
(4)為了清晰地觀察質壁分離和復原現(xiàn)象,若用不含色素的洋蔥內(nèi)表皮作實驗材料,除了調節(jié)顯微鏡的亮度外,還可采用的方法是可在蔗糖溶液中加入紅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