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于細胞分泌蛋白形成過程中的囊泡可以將“貨物”準確運輸?shù)侥康牡夭⒈话心ぷR別。下圖表示囊泡膜與靶膜的識別原理及融合過程,其中GTP具有與ATP相似的生理功能,V-SNARE(V)和T-SNARE(T)分別是囊泡膜和靶膜上的蛋白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囊泡膜與靶膜的融合體現(xiàn)了生物膜的流動性
B.高爾基體膜可以形成囊泡,細胞膜則不可以
C.V與T的特異性結合,保證了囊泡對貨物的準確運輸
D.囊泡對貨物的準確運輸需要消耗細胞代謝產(chǎn)生的能量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患者體內所有的記憶B細胞、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都能特異性識別該菌 | |
B. | 患者的體溫長期維持在40℃,表明其機體的產(chǎn)熱量大于散熱量 | |
C. | InIC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體,加工和分泌需要內質網(wǎng)和高爾基體 | |
D. | 即使長期使用抗生素,也不可能誘發(fā)該菌產(chǎn)生定向耐藥性變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lián)考(一)【江蘇卷】 題型:
某興趣小組以白蒜鱗莖為實驗材料,開展了“探究3-吲哚乙酸促進大蒜生根的最適濃度”實驗。請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1)配制濃度為10-3mol/L的3-吲哚乙酸母液。取11支試管分別編號“1~11”,用移液管取10mL母液注入11號管中。從11號試管中取出1mL母液,移入10號管內,再加入蒸餾水至10mL, 得到濃度為10-4mol/L的溶液。再從10號管內移出1mL溶液至9號管中,再加入蒸餾水至10mL,進行類似處理。分別在8~2號管內配出相應溶液。此時試管中溶液最多的試管為 號管。取1號管向其中加入 蒸餾水。
(2)取11個大小接近的蒜瓣,綁上標簽,編號1~11,分別放在1~11號試管上,考慮到試管內徑的差異和蒜瓣底部的形狀不同,可采取 措施,使蒜瓣基部接觸液面。將試管置于試管架上。
(3)將上述裝置放置48h。外周環(huán)境盡可能保持低溫潮濕,減少空氣對流,原因是 。處理過程中要保證使蒜瓣基部接觸液面。
(4)將蒜瓣取下,經(jīng) 后,置于25℃同一營養(yǎng)液中進行培養(yǎng)。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
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生根數(shù) | 3 | 11 | 21 | 47 | 19 | 3 | 0 | 6 | 0 | 0 | 0 |
(5)實驗結論:3-吲哚丁酸促進白蒜根生長的最適濃度為10-10mol/L
(6)評價:從實驗設計角度看本實驗的主要不足之處是 ;本實驗的實驗結論難以成立的原因(至少寫兩點)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lián)考(一)【江蘇卷】 題型:
人的膚色深淺不一,受多基因決定。有學者假設其受n對基因控制,對父母均為每對基因雜合的家庭子女情況進行模擬分析,要得出如圖所示結果,應具備的理論前提是( )
A.不同基因型的配子和個體存活力完全相同
B.雌配子和雄配子隨機結合產(chǎn)生后代
C.n為4且每對基因分別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體上
D.每個顯性基因對膚色影響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lián)考(一)【江蘇卷】 題型:
下圖是PCR技術擴增某目的基因中,引物對與模板DNA片段結合示意圖,則由一個該模板DNA片段擴增n次后,只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數(shù)為( )
A.2n B.2n-2 C.2n-2n D.2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高考大聯(lián)考(一)【江蘇卷】 題型:
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將Myc和Ras兩種癌基因導入小鼠體內,檢測轉基因小鼠的癌癥發(fā)病率,結果如下圖所示。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和唾液腺的癌變率較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用農桿菌轉化法將癌基因導入小鼠體內
B.兩種癌基因共同作用使細胞更易發(fā)生癌變
C.只要有Myc或Ras基因,細胞就會癌變
D.Myc和Ras基因的表達沒有組織特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廣西欽州欽州港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學高一上期末考試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圖7中,能說明A、B兩種生物為互利共生關系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