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為城市廢水處理的工藝流程簡圖,請回答以下問題:
(1)城市廢水處理主要是去除懸浮物和溶解性有機物。近年來,科學家研究出“生物膜法”,能讓溶液中的一種或幾種成分無法透過,其它成分能透過。該方法的原理是模擬生物膜的 性,把廢水中的污染物與水分離。參與三級處理過程的微生物,其新陳代謝的主要類型為 。
(2)有一種微生物能夠分解廢水中的某種有機污染物,這種微生物能夠快速增殖的原因之一是廢水中含有其生長繁殖所需的 和水、無機鹽等營養(yǎng)物質,投放時應選擇處于生長曲線 期的這種微生物。
(3)飲用水采用與廢水處理基本相同的步驟,檢測飲用水中是否含有大腸桿菌,培養(yǎng)基中應加入 染料。
(4)在一些城市治理水系時,把河岸和河底都鋪上一層水泥,河道反而更快的污染變質了。原因是天然水體是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包括生物群落和 。鋪上水泥時清除了底泥,主要破壞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 的作用,所以水質變壞更快。由此可見,治理污染必須符合自然規(guī)律。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廣東省廣州六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Ⅰ(8分)下圖是小鼠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部分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到圖乙所涉及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向為(以流程圖的形式表示)________ _____。
(2)在小鼠細胞中可進行圖甲生理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
(3)圖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③的合成,其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攜帶的小分子有機物可用于合成圖中【⑤】_____ ____。
Ⅱ(10分)某城市注重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建立人工濕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凈化系統(tǒng),對生活和工業(yè)污水進行凈化處理。
(1)人工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人工濕地中菌類等作為分解者的作用是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一般情況下食物網(wǎng)越復雜,_______________穩(wěn)定性越高。
(2) 下圖是某人工濕地實現(xiàn)廢水處理的流程圖。請回答:
①輸入此氧化塘的能量(類型)有 。氧化塘中的風車草、圓田螺、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 。
②廢水流入?yún)捬醭厍,需?jīng)稀釋處理,是為了防止厭氧池中微生物 。
③氧化塘后部種植蓮等挺水植物,有利于減少出水口處水中的浮游藻類,原因是
。
(3)某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各種群生物體內某重金屬的含量如下表。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屬含量(μg/Kg鮮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廣東省廣州六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Ⅰ(8分)下圖是小鼠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部分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到圖乙所涉及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向為(以流程圖的形式表示)________ _____。
(2)在小鼠細胞中可進行圖甲生理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
(3)圖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③的合成,其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攜帶的小分子有機物可用于合成圖中【⑤】_____ ____。
Ⅱ(10分)某城市注重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建立人工濕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凈化系統(tǒng),對生活和工業(yè)污水進行凈化處理。
(1)人工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人工濕地中菌類等作為分解者的作用是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一般情況下食物網(wǎng)越復雜,_______________穩(wěn)定性越高。
(2) 下圖是某人工濕地實現(xiàn)廢水處理的流程圖。請回答:
①輸入此氧化塘的能量(類型)有 。氧化塘中的風車草、圓田螺、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 。
②廢水流入?yún)捬醭厍埃杞?jīng)稀釋處理,是為了防止厭氧池中微生物 。
③氧化塘后部種植蓮等挺水植物,有利于減少出水口處水中的浮游藻類,原因是
。
(3)某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各種群生物體內某重金屬的含量如下表。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屬含量(μg/Kg鮮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18分)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Ⅰ(8分)下圖是小鼠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部分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到圖乙所涉及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向為(以流程圖的形式表示)________ _____。
(2)在小鼠細胞中可進行圖甲生理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
(3)圖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③的合成,其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攜帶的小分子有機物可用于合成圖中【⑤】_____ ____。
Ⅱ(10分)某城市注重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建立人工濕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凈化系統(tǒng),對生活和工業(yè)污水進行凈化處理。
(1)人工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人工濕地中菌類等作為分解者的作用是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一般情況下食物網(wǎng)越復雜,_______________穩(wěn)定性越高。
(2) 下圖是某人工濕地實現(xiàn)廢水處理的流程圖。請回答: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屬含量(μg/Kg鮮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廣州六校高三第二次聯(lián)考生物試卷 題型:綜合題
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回答下面的問題:
Ⅰ(8分)下圖是小鼠細胞內遺傳信息傳遞的部分過程。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到圖乙所涉及的遺傳信息傳遞方向為(以流程圖的形式表示)________ _____。
(2)在小鼠細胞中可進行圖甲生理過程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______。
(3)圖中的②和④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圖中①是一種酶分子,它能促進③的合成,其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__。
(5)能特異性識別③的分子是_____________,它所攜帶的小分子有機物可用于合成圖中【⑤】_____ ____。
Ⅱ(10分)某城市注重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建立人工濕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凈化系統(tǒng),對生活和工業(yè)污水進行凈化處理。
(1)人工濕地中的蘆葦屬于挺水植物,綠藻屬于浮游植物,黑藻屬于沉水植物,這種垂直結構顯著提高了群落利用 等環(huán)境資源的能力。人工濕地中菌類等作為分解者的作用是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一般情況下食物網(wǎng)越復雜,_______________穩(wěn)定性越高。
(2) 下圖是某人工濕地實現(xiàn)廢水處理的流程圖。請回答:
①輸入此氧化塘的能量(類型)有 。氧化塘中的風車草、圓田螺、細菌等生物共同構成 。
②廢水流入?yún)捬醭厍埃杞?jīng)稀釋處理,是為了防止厭氧池中微生物 。
③氧化塘后部種植蓮等挺水植物,有利于減少出水口處水中的浮游藻類,原因是
。
(3)某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個種群,各種群生物體內某重金屬的含量如下表。
種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重金屬含量(μg/Kg鮮重) |
0.0037 |
0.0037 |
0.035 |
0.035 |
0.34 |
已知水中的該重金屬被生物體吸收后難以通過代謝排出體外。假設在這5個種群構成的食物網(wǎng)中,消費者只能以其前一個營養(yǎng)級的所有物種為食。
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上述食物網(wǎng)中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