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過程一定能夠?qū)е翫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的是( 。
A、基因突變
B、基因工程
C、染色體變異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單體互換
考點:基因突變的特征,基因重組及其意義,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shù)目變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
專題:
分析: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們的意愿,進行嚴格的設計,并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等技術,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chǎn)品.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改變.染色體結構的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基因重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
解答: 解:A、基因突變是基因結構的改變,能夠?qū)е翫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A正確;
B、基因工程是體外DNA重組技術,通過限制酶和DNA連接酶,使D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B正確;
C、染色體變異是指染色體結構和數(shù)目的改變,其中染色體數(shù)目變異不會導致D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C錯誤;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單體互換,發(fā)生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不一定導致DNA分子結構發(fā)生改變,D錯誤.
故選:AB.
點評:本題考查生物變異及DNA分子結構的相關知識,意在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判斷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水稻非糯性(Y)對糯性(y)為顯性,抗。≧)對不抗。╮)為顯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兩純種水稻雜交,讓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況下,對于Y、R基因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Y逐漸增大、R逐增大
B、Y基本不變、R逐漸增大
C、Y基本不變、R基本不變
D、Y逐漸減小、R逐漸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特異性免疫反應中,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之間,既各有其獨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發(fā)揮免疫效應,下列有關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細胞免疫的效應階段,往往需要抗體來消滅由靶細胞中釋放的抗原
B、體液免疫針對細菌病原體,細胞免疫針對病毒病原體
C、病毒感染時,在細胞免疫前,往往先通過體液免疫的作用,來阻止病毒通過血液循環(huán)而散播
D、在體液免疫的感應階段,往往需要借助T細胞的呈遞與識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下列對有關曲線所表示的生物學意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由甲圖可知,CO2的含量直接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B、
由乙圖可知,B點以后,載體數(shù)量是根細胞吸收礦質(zhì)元素的限制因素之一
C、
由丙圖可知,縮短光照時間可促使A種植物提前開花
D、
由丁圖可知,A點生長素濃度對根的生長促進作用最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為小麥籽粒形成過程中各種植物激素的含量變化,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從曲線所示的小麥籽粒形成全程看,各時期均有多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diào)節(jié)
B、小麥鮮籽粒質(zhì)量鮮重增加的趨勢與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兩種激素更重要
C、6月29日玉米素相對值最高,這與該時期小麥籽粒進行旺盛的有絲分裂相關
D、GA3在小麥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較高,說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種子中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在人類探明基因神秘蹤跡的歷程中,最早證明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是( 。
A、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B、人類紅綠色盲研究
C、薩頓的蝗蟲實驗
D、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物質(zhì)乙是一種糖蛋白.(提示:甲狀腺激素的化學本質(zhì)是一種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消化道內(nèi)沒有消化它們的相應的酶.)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除具有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外,還具有
 
功能.體現(xiàn)了生命活動調(diào)節(jié)的特點:
 

(2)如果用物質(zhì)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zhì)甲、乙的分泌量的變化分別是
 
、
 

如果用物質(zhì)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zhì)丙的分泌量
 
,原因是
 

(3)在甲狀腺激素水平控制系統(tǒng)中,甲狀腺細胞能接收物質(zhì)
 
(物質(zhì)甲、乙、丙)的信息傳遞,垂體和下丘腦都能夠接收甲狀腺細胞釋放的物質(zhì)丙,接收激素的物質(zhì)是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蛋白,下丘腦神經(jīng)細胞表面的受體需要
 
種,垂體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需要
 
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發(fā)布的《蘇丹紅危險性報告評估》,提到蘇丹紅是一種人工色素(工業(yè)染料),它在人體內(nèi)代謝生成相應的胺類.某校學生擬對蘇丹紅IV號的致癌作用進行探究實驗.有兩組同學草擬了各自的實驗方案.如下:
第一組實驗方案:
I、實驗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飼料,三種不同劑量的蘇丹紅IV號溶液A、B、C(分別為低、中、高濃度),其他所需條件均滿足.
II、實驗目的:探究蘇丹紅IV號能否誘導大鼠肝癌的發(fā)生.
III、方法步驟:
(1)選身體健康、發(fā)育正常、體重相同的大鼠若干,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分別飼養(yǎng).(2)四組大鼠每天飼喂等量普通飼料,甲、乙、丙三組飼料中分別添加蘇丹紅IV號溶液A、溶液B、溶液C.(3)在適宜相同條件下飼養(yǎng)兩年.(4)兩年后,檢查大鼠的健康狀況,統(tǒng)計各組大鼠肝癌的發(fā)生率.
IV、請你寫出該組同學可能的實驗結果并分析結論:(至少寫出三種情況)
 

 

 

第二組同學只有想法和思路,還沒有形成具體的實驗方案,請你幫助完成:
實驗思路:以小鼠離體細胞為實驗材料,用“動物細胞培養(yǎng)技術”對其致癌性進行檢測.
如果按照你的設計思路,應該以
 
作為鑒別蘇丹紅IV號是否引起動物細胞癌變的依據(jù).為此,你要進行的具體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一定量的小鼠肝臟活體組織細胞,進行動物細胞培養(yǎng),形成細胞群.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記錄形態(tài)變異的細胞數(shù)目.
假如結果統(tǒng)計如下表:
培養(yǎng)瓶編號 1 2 3 4 5 6
添加劑中蘇丹紅IV號
濃度(mg/L)
0 10 50 100 300 900
變異細胞比例 0 0 1/106 1/106 2/106 8/106
得出結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如圖是H+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nèi)的轉移過程,下列對其分析錯誤的是( 。
A、H+經(jīng)①→②轉移到葡萄糖,首先H+與C3結合,該轉變過程屬于暗反應
B、H+經(jīng)②→①轉移到水中,此過程需要氧氣參與
C、H+經(jīng)②→④過程一般在缺氧條件下才能進行
D、②→①產(chǎn)生的H+和①→②產(chǎn)生的H+全部來自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