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已知四棱錐P-ABCD(如圖),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側棱PA⊥底面ABCD,M、N分別為AD、BC的中點,MQ⊥PD于Q.
(1)求證:平面PMN⊥平面PAD;
(2)PA=2,求PM與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二面角P-MN-Q的余弦值.
分析:(1)要證明平面PMN⊥平面PAD,我們只要證明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即可,分析圖中已知直線易得,MN⊥平面PAD滿足要求,故我們可以先MN⊥平面PAD,然后根據(jù)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求解.
(2)要求PM與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關鍵是要找到PM在平面PCD上的射影,由MN∥CD,我們根據(jù)(1)的結論,易得CD⊥平面PAD,進而得到平面PCD⊥平面PAD,則過M做PD的垂線,則垂足Q,即為M點在平面PCD上的射影,PQ即為PM在平面PCD上的射影,解三角形PMQ,即可得到答案.
(3)由(1)的結論,∠PMQ即為二面角P-MN-Q的平面角,解三角形PMQ,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證明:(1)∵PA⊥底面ABCD,MN?底面ABCD
∴MN⊥PA
又∵MN⊥AD,且PA∩AD=A
∴MN⊥平面PAD
又∵MN?平面PMN
∴平面PMN⊥平面PAD
(2)∵CD∥MN
∴CD⊥平面PAD
∴平面PCD⊥平面PAD
又∵MQ⊥PD于Q
∴MQ⊥平面PCD
∴∠MPQ即為PM與平面PCD所成的角
∵PA=AD=2
∴△PAD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則PM=
5
,MQ=
2
2
,MD=
2
2

∴sin∠MPQ=
MQ
PM
=
10
10

(3)由(1)MN⊥平面PAD知:
PM⊥MN,MQ⊥MN
∴∠PMQ即為二面角P-MN-Q的平面角
而PM=
5
,MQ=
2
2
,
∴cos∠PMQ=
MQ
PM
=
10
10
點評:求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時,應注意的問題是:(1)先判斷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2)當直線和平面斜交時,常用以下步驟:①構造--作出或找到斜線與射影所成的角;②設定--論證所作或找到的角為所求的角;③計算--常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角;④結論--點明斜線和平面所成的角的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2,e為PC的中點,F(xiàn)為AD的中點.
(Ⅰ)證明EF∥平面PAB;
(Ⅱ)證明EF⊥平面PBC;
(III)點M是四邊形ABCD內的一動點,PM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始終為45°,求動直線PM所形成的曲面與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PAD所圍成幾何體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AB=BC=2CD=2,PB=PC,側面PBC⊥底面ABCD,O是BC的中點.
(1)求證:PO⊥平面ABCD;
(2)求證:PA⊥BD
(3)若二面角D-PA-O的余弦值為
10
5
,求PB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直角梯形,∠ABC=∠BCD=90°,E為BC中點,AE與BD交于O點,AB=BC=2CD=2,BD⊥PE.
(1)求證:平面PAE⊥平面ABCD; 
(2)若直線PA與平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為
5
2
,PO=2,求四棱錐P-ABCD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DAB=∠ABC=90°,E是線段PC上一點,PC⊥平面BDE.
(Ⅰ)求證:BD⊥平面PAB.
(Ⅱ)若PA=4,AB=2,BC=1,求直線AC與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 來源:2010-2011學年山東省濟寧一中高三(上)期末數(shù)學試卷(理科)(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2,e為PC的中點,F(xiàn)為AD的中點.
(Ⅰ)證明EF∥平面PAB;
(Ⅱ)證明EF⊥平面PBC;
(III)點M是四邊形ABCD內的一動點,PM與平面ABCD所成的角始終為45°,求動直線PM所形成的曲面與平面ABCD、平面PAB、平面PAD所圍成幾何體的體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