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數學 > 題目詳情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PB⊥AD側面PAD為邊長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為菱形,側面PAD與底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為120°.
(I)求點P到平面ABCD的距離,
(II)求面APB與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答案】分析:(1)側面PAD為邊長等于2的正三角形,底面ABCD為菱形,△PAD與菱形ABCD有公共邊AD,所以△PAD≌△ADB≌△CDB,故作PO⊥平面ABCD,垂足為點O.連接OB、OA、OD、OB與AD交于點E,連接PE.于是OB平分AD,點E為AD的中點,所以PE⊥AD.由此知∠PEB為面PAD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為120°,所以PO=PE•sin60°=
(2)解法一:
建立直角坐標系,其中O為坐標原點,x軸平行于DA,OB為y軸,OP為z軸,連接AG.
則:P(0,0,),B(0,,0),PB的中點G的坐標為(0,,),A(1,,0),C(-2,,0).根據坐標運算即可求得面APB與面CPB所成二面角的大。@種解法的好處就是:(1)解題過程中較少用到空間幾何中判定線線、面面、線面相對位置的有關定理,因為這些可以用向量方法來解決.(2)即使立體感稍差一些的學生也可以順利解出,因為只需畫個草圖以建立坐標系和觀察有關點的位置即可.
解法二:
求解二面角的大小,關鍵在于作出它的平面角.取PB的中點G,PC的中點F,連接EG、AG、GF,則AG⊥PB,F(xiàn)G∥BC,F(xiàn)G=BC.因為AD⊥PB,所以BC⊥PB,F(xiàn)G⊥PB,所以∠AGF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解答:(I)解:如圖,作PO⊥平面ABCD,垂足為點O.連接OB、OA、OD、OB與AD交于點E,連接PE.

∵AD⊥PB,∴AD⊥OB,
∵PA=PD,∴OA=OD,
于是OB平分AD,點E為AD的中點,所以PE⊥AD.由此知∠PEB為面PAD與面AB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PEB=120°,∠PEO=60°
由已知可求得PE=
∴PO=PE•sin60°=,
即點P到平面ABCD的距離為
(II)解法一:如圖建立直角坐標系,其中O為坐標原點,x軸平行于DA..連接AG.

又知.由此得到:
,


所以
等于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于是,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為
解法二:如圖,取PB的中點G,PC的中點F,連接EG、AG、GF,則AG⊥PB,F(xiàn)G∥BC,F(xiàn)G=BC.

∵AD⊥PB,∴BC⊥PB,F(xiàn)G⊥PB,
∴∠AGF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AD⊥面POB,∴AD⊥EG.
又∵PE=BE,∴EG⊥PB,且∠PEG=60°.
在Rt△PEG中,EG=PE•cos60°=
在Rt△PEG中,EG=AD=1.
于是tan∠GAE==,
又∠AGF=π-∠GAE.
所以所求二面角的大小為π-arctan
點評:本小題主要考查棱錐,二面角和線面關系等基本知識,同時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運算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中,PD⊥平面ABCD,ABCD是正方形,E是PA的中點,
求證:
(1)PC∥平面EBD.
(2)平面PBC⊥平面P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底面ABCD為菱形,PA⊥平面ABCD,∠ABC=60°,E、F分別是BC、PC的中點.
(1)證明:AE⊥PD;
(2)設AB=2,若H為線段PD上的動點,EH與平面PAD所成的最大角的正切值為
6
2
,求AP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為菱形,∠BCD=60°,PD⊥AD.點E是BC邊上的中點.
(1)求證:AD⊥面PDE;
(2)若二面角P-AD-C的大小等于60°,且AB=4,PD=
8
3
3
;①求VP-ABED; ②求二面角P-AB-C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學 來源: 題型:

(2012•崇明縣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為正方形,PA⊥平面ABCD,E、F分別是BC,PC的中點,AB=2,AP=2.
(1)求證:BD⊥平面PAC;
(2)求二面角E-AF-C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學 來源: 題型:

(2012•吉林二模)如圖,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A⊥面ABCD,且PA=AD=2,點M,N分別在PD,PC上,
PN
=
1
2
NC
,PM=MD.
(Ⅰ) 求證:PC⊥面AMN;
(Ⅱ)求二面角B-AN-M的余弦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