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重慶一中物理實驗小組進行“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圖甲為實驗裝置簡圖.
(1)圖乙所示為某小組在實驗中通過打點計時器得到的一條清晰紙帶,紙帶上兩相鄰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10s,若測得d6=65.00cm,d3=19.00cm,則打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vD=1.1 m/s,小車加速度a=3.0m/s2.(以上計算結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如果實驗時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實際頻率f偏大,而做實驗的同學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測量值比實際值偏。ㄌ睢捌蟆被颉捌 保

(2)某組同學實驗后得到了如圖丙所示的兩條a-F 圖線.
(Ⅰ)圖線①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
(Ⅱ)圖線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傾角偏;
(Ⅲ)分析丙圖可得小車質(zhì)量m=0.5kg;假設得到圖線②時長木板水平且小車和木板間的摩擦為滑動摩擦,則他們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2.(g取10m/s2

分析 (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D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鞔_周期和頻率之間的關系,了解真實值和測量值之間的關系,可正確解答.
(2)Ⅰ、直線沒過原點,當F=0時,a>0.也就是說當繩子上沒有拉力時小車還有加速度,說明小車的摩擦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該組同學實驗操作中平衡摩擦力過大.
Ⅱ、根據(jù)只有當F增大到一定值時物體才開始具有加速度,得出沒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夠
Ⅲ、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與F的關系式,結合圖線的斜率和截距求出總質(zhì)量m和動摩擦因數(shù)的大。

解答 解:(1)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點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v}_{D}^{\;}=\frac{at741r3_{6}^{\;}}{6T}=\frac{0.65m}{0.6s}1.1m/s$
由$△x=a{t}_{\;}^{2}$可得:
$a=\frac{(8vradwz_{6}^{\;}-jciigud_{3}^{\;})-ryrespi_{3}^{\;}}{(3T)_{\;}^{2}}=\frac{(0.65-0.19)-0.19}{(0.3)_{\;}^{2}}m/{s}_{\;}^{2}=3.0m/{s}_{\;}^{2}$
如果實驗時因電網(wǎng)中交變電流的實際頻率f偏大,則周期T偏小,計算時按實際周期算是準確的,但是仍按正常周期計算,則所得加速度比真實值偏小.
(2)Ⅰ、由實驗注意事項和題意可知圖線①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
Ⅱ、由實驗注意事項和題意可知②不過原點的原因是: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傾角偏小;
Ⅲ、由$F-{F}_{f}^{\;}=ma$可知$a=\frac{1}{m}F-\frac{{F}_{f}^{\;}}{m}$,所以圖線的斜率為$\frac{1}{m}$,所以$\frac{1}{m}=\frac{1}{2}k{g}_{\;}^{-1}$,m=0.5kg;由圖線②可得小車受到的摩擦力${F}_{f}^{\;}=1N$,由${F}_{f}^{\;}=μmg$可得μ=0.2
故答案為:(1)1.1                3.0                 偏小
(2)Ⅰ、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
Ⅱ、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傾角偏小
Ⅲ、0.5               0.2

點評 此類問題計算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點時刻的速度,加速度用$△x=a{T}_{\;}^{2}$來計算,圖線的斜率為$\frac{1}{m}$,與坐標軸的交點有不同的物理意義,在F軸上有截距表示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時傾角偏小,在a軸上有截距表示平衡摩擦力時傾角過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9.質(zhì)量為m的木塊在與水平方向成θ角的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作勻速運動,已知木塊與地面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μ,那么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 。
A.μmgB.μ(mg+Fsinθ)C.μ(mg-Fsinθ)D.Fcos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測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A為滑塊,滑塊上的遮光板寬△x=3cm;B、C為光電門(與計時器連接,計時精度為0.1ms),D為牽引砝碼.滑塊A的遮光板通過光電門B的時間為△t1,速度為v1;通過光電門C的時間為△t2,速度為v2;滑塊在BC間的運動時間為t,BC間的距離為s;通過改變C的位置改變t、s和v2,多次改變C的位置,取得盡可能多的數(shù)據(jù).
每次測量都從同一位置釋放滑塊A,共操作6次,得到的數(shù)據(jù)和處理如表所示.
n/次△t1/ms△t2/mst/msv1/(m•s-1v2/(m•s-1
192.866.4260
292.859.7365
393.254.6462
492.750.5548
59347.3627
692.944.7704
表中的原始實驗數(shù)據(jù)有三列:△t2、△t1、t,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完成任務:
(1)利用計算式v1=$\frac{△x}{{△{t_1}}}$,v2=$\frac{△x}{{△{t_2}}}$計算滑塊A的遮光板通過光電門B和C的瞬時速度,并填在表中(以m/s為單位,保留兩位小數(shù));
(2)畫出滑塊A的速度圖象;
(3)計算滑塊A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如圖,光滑水平面上放著質(zhì)量為M的木板,木板的上表面粗糙且木板左端有一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現(xiàn)對木塊施加一個水平向右的恒力F,木塊與木板由靜止開始運動,經(jīng)過時間t分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若僅增大木板的質(zhì)量M,則時間t減小
B.若僅增大木塊的質(zhì)量m,則時間t增大
C.若僅增大恒力F,則時間t增大
D.若僅增大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則時間t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7.如圖所示,讓物體分別同時從豎直圓上的P1、P2處由靜止開始下滑,沿光滑的弦軌道P1A、
P2A滑到A處,P1A、P2A與豎直直徑的夾角分別為θ1、θ2.則( 。
A.若兩物體質(zhì)量相同,則兩物體所受的合外力之比為cosθ1:cosθ2
B.物體沿P1A、P2A下滑加速度之比為sinθ1:sinθ2
C.物體沿P1A、P2A下滑到A處的速度之比為cosθ1:cosθ2
D.物體沿P1A、P2A下滑的時間之比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如圖所示,在xOy平面內(nèi),有一邊長為L的等邊三角形區(qū)域OPQ,PQ邊與x軸垂直,在三角形區(qū)域以外,均存在著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方向垂直于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三角形OPQ區(qū)域內(nèi)無磁場分布.現(xiàn)有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粒子從O點射入磁場,粒子重力忽略不計.
(1)若要使該粒子不出磁場,直接到達P點,求粒子從O點射入的最小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若粒子從O點以初速度vo,沿x軸正方向射人,能再次經(jīng)過O點,求該粒子從出發(fā)到再次過O點所經(jīng)歷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4.一升降機在箱底裝有若干個彈簧,如圖所示,設在某次事故中,升降機吊索在空中斷裂,忽略摩擦力,則升降機在從彈簧下端觸地后直到最低點的一段過程中( 。
A.升降機的動能不斷減小
B.升降機的機械能不斷減小
C.彈簧彈性勢能與升降機重力勢能之和不斷增大
D.先是彈力做的負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彈力做的負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1)在做“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有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A.適當加長擺線
B.質(zhì)量相同、體積不同的擺球,應選用體積較大的
C.單擺偏離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
D.當單擺經(jīng)過平衡位置時開始計時,經(jīng)過一次全振動后停止計時,用此時間間隔作為單擺振動的周期
其中對提高測量精確度有利的是AC
(2)某同學在“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由于擺球密度不均勻,無法確定其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懸線長l1,測得的周期為T1,第二次量得懸線長為l2,測得周期為T2,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g的值應為B
A.$\frac{4{π}^{2}({l}_{1}+{l}_{2})}{{T}_{1}^{2}+{T}_{2}^{2}}$    B.$\frac{4{π}^{2}({l}_{1}-{l}_{2})}{{T}_{1}^{2}-{T}_{2}^{2}}$      C.$\frac{4{π}^{2}\sqrt{{l}_{1}{l}_{2}}}{{T}_{1}{T}_{2}}$     D.$\frac{4{π}^{2}({l}_{1}-{l}_{2})}{{T}_{1}^{2}+{T}_{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2.如圖所示,輕彈簧一端固定在與斜面垂直的擋板上,另一端點在O位置.質(zhì)量為m的物塊A(可視為質(zhì)點)以初速度v0=3$\sqrt{{gx}_{0}sinθ}$頂端P點沿斜面向下運動,與彈簧接觸后壓縮彈簧,將彈簧右端壓到O′點位置后,A又被彈簧彈回.物塊A離開彈簧后,恰好回到P點.已知OP的距離為x0塊A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tanθ,斜面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求:
(1)O點和O′點間的距離x1
(2)彈簧在最低點O′處的彈性勢能;
(3)在輕彈簧旁邊并排放置另一根與之完全相同的彈簧,一端與擋板固定.若將另一個與A材料相同的物塊B(可視為質(zhì)點)與兩根彈簧右端拴接,設B的質(zhì)量為βm將A與B并排在一起,使兩根彈簧仍壓縮到O′點位置,然后從靜止釋放,若A離開B后A最終未沖出斜面,求β需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