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4.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的實驗中
(1)測得擺線長101cm,擺球直徑為2.00cm,單擺做50次全振動所經歷的時間為101.5s,則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值g=9.76m/s2( π=3.14  保留3位有效數字).
(2)如果測得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ACD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
B.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次數記為50次
E.漏測了小球的半徑,把擺線長直接當作擺長進行計算.

分析 (1)擺線長度與擺球半徑之和是單擺擺長,單擺完成一次全振需要的時間是一個周期,應用單擺周期公式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
(2)應用單擺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然后分析答題.

解答 解:(1)單擺擺長:L=l+$\frac4jxkzy4{2}$=101cm+$\frac{2.00cm}{2}$=102.00cm,單擺周期:T=$\frac{t}{n}$=$\frac{101.5s}{50}$=2.03s,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可知,重力加速度:g=$\frac{4{π}^{2}L}{{T}^{2}}$=$\frac{4×3.1{4}^{2}×1.02}{2.0{3}^{2}}$≈9.76m/s2
(2)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sqrt{\frac{L}{g}}$可知,重力加速度:g=$\frac{4{π}^{2}L}{{T}^{2}}$;
A、測擺線長時擺線拉得過緊,所測擺長L偏大,由g=$\frac{4{π}^{2}L}{{T}^{2}}$可知,所測重力加速度g偏大,故A正確;
B、擺線上端懸點未固定,振動中出現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所測周期偏大,由g=$\frac{4{π}^{2}L}{{T}^{2}}$可知,所測重力加速度g偏小,故B錯誤;
C、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所測周期T偏小,由g=$\frac{4{π}^{2}L}{{T}^{2}}$ 可知,所測重力加速度g偏大,故C正確;
D、實驗中誤將49次全振動次數記為50次,所測周期T偏小,由g=$\frac{4{π}^{2}L}{{T}^{2}}$可知,所測重力加速度g偏大,故D正確;
E、漏測了小球的半徑,把擺線長直接當作擺長進行計算,所測擺長L偏小,由g=$\frac{4{π}^{2}L}{{T}^{2}}$可知,所測重力加速度g偏小,故E錯誤;故選:ACD.
故答案為:(1)9.76;(2)ACD.

點評 本題考查了應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知道實驗原理、實驗注意事項是解題的前提,應用單擺周期公式可以解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4.如圖,半徑為r1的大輪和半徑為r2的小輪用皮帶傳動,都繞各自中心的轉軸O1,O2勻速轉動,皮帶和輪之間沒有打滑,A,B是兩輪輪緣上的點,C是大輪內與O1距離為r2的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點的線速度大小相等B.A點的加速度小于B點的加速度
C.B點的角速度大于C點的角速度D.B點的角速度小于C點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5.關于玻爾的原子模型,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有( 。
A.它提出了完全正確的原子結構模型B.它發(fā)展了湯姆孫的核式結構學說
C.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觀念D.它完全拋棄了經典的電磁理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如圖甲所示,在某介質中波源A、B相距d=20m,t=0時兩者開始上下振動,A只振動了半個周期,B連續(xù)振動,所形成的波的傳播速度都為v=1.0m/s,開始階段兩波源的振動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發(fā)出的波波長為2 m
B.在t=0到t=1 s內波源A處的質點傳播的距離為1米
C.A發(fā)出的波傳播到距A點1米處時,質點A開始振動的方向向上
D.距A點1米處的質點,在t=0到t=22 s內所經過的路程為128cm
E.在t=0到t=16 s內從A發(fā)出的半個波前進過程中所遇到的波峰個數為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9.如圖所示為某同學在“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從紙帶上比較清晰的某點開始,選取四個記數點,分別標明為A、B、C、D.已知相鄰兩記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0s,各記數點之間的距離如圖所示.根據這些數據可知:

(1)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為0.02s,從紙帶點與點之間的距離來看,拉動紙帶的小車做變速運動(選填“勻速”或“變速”).
(2)從圖中得到該紙帶從打A點到打D點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v=0.3m/s,加速度a=1.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表面光滑的固定斜面頂端安裝一定滑輪,小物塊A、B用輕繩連接并跨過滑輪(不計滑輪的質量和摩擦).初始時刻,A、B處于同一高度并恰好處于靜止狀態(tài).剪斷輕繩后,A下落、B沿斜面下滑,則從剪斷輕繩到二物塊著地,兩物塊( 。
A.速度的變化量相同
B.機械能的變化量不同
C.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不同
D.著地時,二者重力做功的瞬時功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中,打點計時器使用交流電源的頻率是50Hz,打點計時器在小車拖動的紙帶上打下一系列點跡,以此記錄小車的運動情況.
 
(1)打點計時器的打點周期是0.02s.
(2)圖為某次實驗打出的一條紙帶,其中1、2、3、4為依次選中的計數點(各相鄰計數點之間有四個點跡).根據圖中標出的數據可知,打點計時器在打出計數點2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0.64 m/s,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6.4m/s2.(計算結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利用伏安法測定某一電池組的電動勢和內阻,實驗原理如圖甲所示,其中,虛線框內為用靈敏電流計G改裝的電流表A,V為標準電壓表,E為待測電池組,S為開關,R為滑動變阻器,R0是標稱值為4.0Ω的定值電阻.
①已知靈敏電流計G的滿偏電流Ig=100μA,內阻rg=2.0kΩ,若要改裝后的電流表滿偏電流為200mA,應并聯一只阻值為1.0Ω(保留一位小數)的定值電阻R1
②根據圖甲,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連接成完整電路;

③某次實驗的數據如表所示:
測量次數12345678
電壓表V讀數
U/V
5.265.165.044.944.834.714.594.46
改裝表A讀數
I/mA
20406080100120140160
該小組借鑒“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計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計算出電池組的內阻r=1.66Ω(保留兩位小數);為減小偶然誤差,逐差法在數據處理方面體現出的主要優(yōu)點是充分利用取得的數據.
④該小組在前面實驗的基礎上,為探究圖甲電路中各元器件的實際阻值對測量結果的影響,用一已知電動勢和內阻的標準電池組,通過上述方法多次測量后發(fā)現:電動勢的測量值與已知值幾乎相同,但內阻的測量值總是偏大.若測量過程無誤,則內阻測量值總是偏大的原因是CD.(填選項前的字母)
A.電壓表內阻的影響             B.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
C.R1的實際阻值比計算值偏小      D.R0的實際阻值比標稱值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所示,將質量為2m的重物懸掛在輕繩的一端,輕繩的另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環(huán),環(huán)套在豎直固定的光滑直桿上,光滑定滑輪與直桿的距離為d.桿上的A點與定滑輪等高,桿上的B點在A點下方距離為d處.現將環(huán)從A處由靜止釋放,不計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環(huán)到達B處時,重物上升的高度h=$\fracvqh49gr{2}$
B.環(huán)到達B處時,環(huán)與重物的速度大小相等
C.環(huán)從A到B,環(huán)減少的機械能大于重物增加的機械能
D.環(huán)能下降的最大高度為$\frac{4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