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別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別經(jīng)過時間t0和4t0,速度分別達到2v0和v0時撤去F1、F2,甲、乙兩物體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其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3-9所示,則下列各項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1. A.
    若在F1、F2作用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s1、s2,則s1>s2
  2. B.
    若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s′1、s′2,則s′1>s′2
  3. C.
    甲、乙兩物體勻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4∶1
  4. D.
    若在勻加速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a1和a2,則a1>a2
A
選A.在F1、F2作用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位移之比為,所以s1<s2,A錯誤;整個運動過程的位移之比為,所以s′1>s′2,B正確;甲、乙兩物體勻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C正確;勻加速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之比為,所以a1>a2,D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放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分別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別經(jīng)過t0和4t0,速度分別達到2v0和v0,然后撤去F1、F2,甲、乙兩物體繼續(xù)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其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一個質(zhì)量是2千克的木塊A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固定的木板間,木板甲、乙對木塊A的壓力都為20牛,用力F沿豎直方向向上拉木塊A,當力F=44牛時,物體A勻速向上運動,求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等于多少,若用豎直向下的力將木塊向下勻速拉出,所加力大小為多少?(g=1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荊州模擬)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別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別經(jīng)過時間t0和4t0,速度分別達到2v0和v0時撤去F1、F2,甲、乙兩物體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其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各項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若在F1、F2作用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x1>x2

B.若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x1′>x2

C.甲、乙兩物體勻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4∶1

D.若在勻加速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a1和a2,則a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別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別經(jīng)過時間t0和4t0,速度分別達到2v0v0時撤去F1、F2,甲,乙兩物體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其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5所示,則下列各項說法中正確的是(  )

圖5

A.若在F1、F2作用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x1>x2

B.若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x1>x2

C.甲、乙兩物體勻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4∶1

D.若在勻加速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a1a2,則a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魯科版高三物理1.3運動圖象、追及和相遇問題專項練習(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1年新疆塔城質(zhì)檢) 完全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分別在水平拉力F1、F2作用下,由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分別經(jīng)過時間t0和4t0,速度分別達到2v0v0時撤去F1、F2,甲、乙兩物體開始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靜止.其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如圖1-3-9所示,則下列各項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圖1-3-9

A.若在F1、F2作用時間內(nèi)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s1、s2,則s1s2

B.若整個運動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位移分別為s1、s2,則s1s2

C.甲、乙兩物體勻減速過程的位移之比為4∶1

D.若在勻加速過程中甲、乙兩物體的加速度分別為a1a2,則a1a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