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員守則》中的部分安全距離圖示和表格:請根據(jù)該圖表計算:

車速V(km/h)
反應距離s(m)
剎車距離x(m)
40
10
16
60
15
36
80
A= (      )
B= (      )
(1) 如果駕駛員的反應時間一定,請?zhí)钌媳砀裰蠥的數(shù)據(jù)。
(2) 如果路面情況相同(汽車剎車的加速度相同),請?zhí)钌媳砀裰蠦的數(shù)據(jù)。
20m  ;  64m  ;

試題分析:汽車剎車時停車距離等于剎車距離加上反應距離
(1)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規(guī)律得s=kv, ,得,即A=20m;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規(guī)律得,,得,即B=64m
點評:中等難度。本題中反應距離階段是勻速運動位移和時間成正比;剎車距離階段是勻減速直線運動,滿足,末速度為零,則位移和初速度平方成正比。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探究某根彈簧的伸長量x與所受拉力F之間的關系圖,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是        N/m;當彈簧受F=800N的拉力作用時,彈簧的伸長量為         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兩根金屬棒直徑的示意圖,圖(a)的讀數(shù)是       mm,圖(b)的讀數(shù)是       mm。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用接在50 Hz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測定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的實驗中,得到如圖所示的一條紙帶,從比較清晰的點開始起,分別標上計數(shù)點0、1、2、3、4……,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個點未畫出,量得0與1兩點間的距離x1=4.00cm,1與2兩點間的距離x2=6.00cm,2與3兩點間的距離x3=8.00cm.則打下測量點2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______  m/s,打下0點時小車的速度大小為       m/s,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________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如圖所示是一研究物體直線運動的閃光照片示意圖,照片與實際大小比例為1:10,對照片中的小球的位置進行測量,相鄰閃光像點之間的距離均為0.5cm,閃光頻率為30Hz(即每過s閃光一次),則小球做          運動?小球在B位置時的運動速度是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5分)在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實驗中,得到某彈簧的伸長量x與彈力f之間的關系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30.0N/m
B.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時,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C.由圖象可知彈簧原長為5.0cm
D.當彈簧伸長2.5cm時,彈簧彈力為0.75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在測定金屬絲的直徑時,螺旋測微器的讀數(shù)如圖6所示?芍摻饘俳z的直徑=           _________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8分)下圖是某同學探究《動能與重力勢能的轉化和守恒》實驗及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

(1)打出的紙帶如圖所示,實驗時紙帶的______端應和重物相連接。(選填“左”或“右”)
(2)在實驗中,該同學發(fā)現(xiàn)重錘減少的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______
A.選用的重錘質量過大
B.選用的重錘質量過小
C.空氣對重錘的阻力和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
D.實驗時操作不夠細,實驗數(shù)據(jù)測量不準確
(3)已知打點計時器的周期為0.02s,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9.8m/s2,圖中數(shù)字為各點距起點O的距離,設重錘為m="0.1" kg,當打點到B時,重錘的重力勢能減少了_________J,動能增加了__________J。(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據(j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實驗題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筋的圖釘,O為橡皮筋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