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Q是固定的點電荷,虛線是以Q為圓心的兩個圓.帶電粒子PQ的電場中運動,運動軌跡與兩圓在同一平面內(nèi),1、2、3為軌跡上的三個點.若P僅受Q的電場力作用,其在1、2、3點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1、a2、a3,電勢能分別為E1、E2E3,則(  )

A. a2a3a1,E1E3E2

B. a2a3a1,E2E3E1

C. P、Q為異種電荷

D. P的運動軌跡為拋物線線

【答案】B

【解析】由軌跡知,P、Q之間的庫侖力為排斥力,所以是同種電荷,故C錯誤;運動過程中,電場力是變力,所以軌跡不是拋物線,故D錯誤;根據(jù)庫倫定律知: ,結(jié)合F=ma可得a2>a3>a1,從3到2電場力做負(fù)功電動勢增加,所以E2>E3,從2到1電場力做正功,電勢能減小,所以E2>E1,從3到1,電場力的總功是正功,電勢能減小,所以E3>E1,即E2>E3>E1,所以B正確;A錯誤。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天然放射現(xiàn)象中放出的三種射線,射線均來源于 , 其中射線是氦原子核,射線是頻率很高的電磁波,射線是高速電子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空間站是一種在近地軌道長時間運行,可供多名航天員巡防,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航天器,如圖所示,某空間站在軌道半徑為R的近地圓軌道I上圍繞地球運動,一宇宙飛船與空間站對接檢修后再與空間站分離。分離時宇宙飛船依靠自身動力裝置在很短的距離內(nèi)加速,進(jìn)入橢圓軌道II運行。已知橢圓軌道的遠(yuǎn)地點到地球球心的距離為35R,地球質(zhì)量為M,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分離后飛船在橢圓軌道上至少運動多長時間才有機(jī)會和空間站進(jìn)行第二次對接?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力中屬于彈力的是( )

A. 懸掛重物的細(xì)繩對重物的拉力 B. 水平桌面對放在其上的書本的支持力

C. 按圖釘時,手對圖釘?shù)膲毫?/span> D. 地球?qū)θ嗽煨l(wèi)星的吸引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光滑水平面上靜置有質(zhì)量均為m的木板AB和滑塊CD,木板AB上表面粗糙,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滑塊CD上表面為光滑的1/4圓弧,它們緊靠在一起,如圖所示.一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P質(zhì)量也為m,它從木板AB右端以初速v0滑入,過B點時速度為v0/2,后又滑上滑塊,最終恰好滑到最高點C處,求:

(1)物塊滑到B處時,木板的速度vAB

(2)木板的長度L;

(3)物塊滑到C處時滑塊CD的動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學(xué)校秋季運動會上,能把運動員看做質(zhì)點的情況是( 。

A. 研究110米跨欄運動員的跨欄動作

B. 研究跳高運動員落地的姿態(tài)

C. 研究3000米長跑運動員的比賽時間

D. 研究100米短跑運動員的起跑動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甲是一帶正電的小物塊,乙是不帶電的絕緣物塊,甲、乙疊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板上,地板上方空間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qiáng)磁場.現(xiàn)用水平恒力拉乙物塊,使甲、乙無相對滑動一起向左加速運動,在加速運動階段( )

A. 甲、乙兩物塊間摩擦力不斷增大

B. 甲、乙兩物塊間摩擦力不斷減小

C. 乙物塊與地面間摩擦力不斷增大

D. 乙物塊與地面間摩擦力不斷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半圓柱體P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擋板MN,其延長線總是過半圓柱體的軸心O,但擋板與半圓柱體不接觸,在PMN之間放有一個光滑均勻的小圓柱體QP的截面半徑遠(yuǎn)大于Q的截面半徑),整個裝置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如圖是這個裝置的截面圖,若用外力使MNO點緩慢地逆時針轉(zhuǎn)動,在Q到達(dá)最高位置前,發(fā)現(xiàn)P始終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MNQ的彈力大小逐漸減小

B. P、Q間的彈力先增大后減小

C. 桌面對P的摩擦力先增大后減小

D. P所受桌面的支持力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zhì)量為60kg的人,站在升降機(jī)內(nèi)的臺秤上,測得體重為70kg,則升降機(jī)的運動應(yīng)是(

A. 勻速上升或勻速下降

B. 自由落體

C. 減速上升

D. 加速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