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圖甲所示,abcd是位于豎直平面內的正方形閉合金屬線框,在金屬線框的下方有一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區(qū)域,MN和M′N′是勻強磁場區(qū)域的水平邊界,邊界的寬度為S,并與線框的bc邊平行,磁場方向與線框平面垂直.現(xiàn)讓金屬線框由距MN的某一高度從靜止開始下落,圖乙是金屬線框由開始下落到完全穿過勻強磁場區(qū)域的v-t圖象(其中OA、BC、DE相互平行).已知金屬線框的邊長為L(L<S)、質量為m,電阻為R,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間,圖象中坐標軸上所標出的字母v1、v2、t1、t2、t3、t4均為已知量.(下落過程中bc邊始終水平)根據(jù)題中所給條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t2是線框全部進入磁場瞬間,t4是線框全部離開磁場瞬間
B.從bc邊進入磁場起一直到ad邊離開磁場為止,感應電流所做的功為mgS
C.v1的大小可能為$\frac{mgR}{{B}^{2}{L}^{2}}$
D.線框穿出磁場過程中流經線框橫截面的電荷量比線框進入磁場過程中流經框橫截面的電荷量多

分析 根據(jù)圖象得出線框在穿越磁場整個過程中的運動規(guī)律,根據(jù)動能定理求出感應電流做功情況.抓住線框全部進入磁場時,可能重力和安培力平衡求出速度的大。鶕(jù)q=$\frac{△Φ}{R}$判斷通過線框的電荷量大小.

解答 解:A、0-t1時間內做自由落體運動,可知從t1時刻進入磁場,開始做加速度減小的減速運動,t2時刻又做勻加速運動,且與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可知線框全部進入磁場,即t2是線框全部進入磁場瞬間,t3時刻開始做變減速運動,t4時刻,又做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運動,可知t4是線框全部離開磁場瞬間,故A正確.
B、從bc邊進入磁場起一直到ad邊離開磁場為止,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S+L)-{W}_{A}^{\;}$=$\frac{1}{2}m{v}_{1}^{2}-\frac{1}{2}m{v}_{2}^{2}$,解得感應電流做功不等于mgS,出磁場時,設克服安培力做功為WA′,根據(jù)動能定理得,$mgL-{W}_{A}^{′}=\frac{1}{2}m{v}_{1}^{2}-\frac{1}{2}m{v}_{2}^{2}$,則WA=mgs+WA′,可知故B錯誤.
C、線框全部進入磁場前的瞬間,可能重力和安培力平衡,有:mg=$\frac{{B}_{\;}^{2}{L}_{\;}^{2}{v}_{1}^{\;}}{R}$,解得${v}_{1}^{\;}=\frac{mgR}{{B}_{\;}^{2}{L}_{\;}^{2}}$,故C正確.
D、根據(jù)q=$\frac{△Φ}{R}$知,線框進入磁場和出磁場的過程中,磁通量的變化量相同,則通過的電荷量相同,故D錯誤.
故選:A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通過圖線理清線框在整個過程中的運動規(guī)律,結合動能定理、共點力平衡進行求解,掌握電量的經驗表達式q=n$\frac{△Φ}{R}$,并能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A、B兩輛汽車從同一地點在同一直線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時間圖象如圖所示,則在6s內(  )
A.A、B兩輛汽車運動方向相反B.A車的加速度小于B車的加速度
C.t=4s時,A、B兩輛汽車相距最遠D.t=4s時,A、B兩輛汽車剛好相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1.如圖所示,以MN為界的兩勻強磁場,方向均垂直紙面向里,MN邊界上方的磁感應強度B1大于下方的磁感應強度B2,且B2=B0,一質量為m,帶正電荷且電量為q的粒子從O點沿圖示方向垂直MN進入磁場B1中,不計粒子重力.
(1)若B1=2B0,求帶電粒子從O點出發(fā)至再次回到O點所需的時間,并畫出粒子運動軌跡.
(2)求帶電粒子從O點出發(fā)后能再次回到O點的所有B1的可能值及其運動過程所用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8.一足夠長的矩形區(qū)域abcd內充滿磁感應強度為B、方向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矩形區(qū)域的左邊界ad長為L,現(xiàn)從ad中點O垂直于磁場射入一速度方向與ad邊夾角為30°、大小為v0的帶正電粒子,如圖所示,已知粒子電荷量為q,質量為m(重力不計).若要求粒子能從ab邊射出磁場,v0應滿足什么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一矩形線圈位于一隨時間t變化的勻強磁場內,磁場方向垂直線圈所在的平面(紙面)向里,如圖甲所示.磁感應強度B隨t的變化規(guī)律如圖乙所示.以T表示線圈中的感應電流,以圖甲中線圈上箭頭所示方向的電流為正,則下列I-t圖中正確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5.某興趣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驗證“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小車及車中砝碼的質量為M,沙桶和沙的質量為m,在木板上的小車的運動速度可由小車后面拉動的紙帶經打點計時器打出的點計算得到.

(1)在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有AD.
A.將木板的右端適當墊起,以平衡小車的摩擦力
B.每次改變小車的質量時,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平衡摩擦力的過程中打點計時器不需接通電源
D.該實驗不一定要滿足M遠大于m
(2)如圖乙所示是某次實驗時得到的一條紙帶,O點為由靜止開始釋放時沙桶紙帶上打的第一個點,速度為0.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為T,根據(jù)此紙帶可得出小車通過計數(shù)點D時的速度vD=$\frac{{s}_{5}-{s}_{3}}{2T}$.
(3)若用O、D兩點來研究合外力做功和動能變化的關系,需要驗證的關系式為:mgs4=$\frac{1}{8{T}^{2}}$(M+m)[(s5-s32](用所測物理量的符號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2.小明同學為了用半偏法測量一個電壓表的內阻(量程為3V,內阻約為3kΩ),設計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
(1)半偏法測電壓表的內阻是一種近似測量(填“精確測量”、“近似測量”或“粗略測量”)的方法,用半偏法測量電壓表的內阻必須具備的條件是電壓表的內阻與滑動變阻器的總阻值滿足RV>>R.
(2)實驗時先閉合S1和S2,調節(jié)R,使電壓表指針偏轉到滿刻度,再斷開S2,保持R不變,調節(jié)R′,使電壓表指針半偏,讀出此時R′的阻值為3 005.4Ω,則電壓表V的內阻測量值RV=3005.4Ω,該測量值大于實際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軍同學也設計了一個電路,如圖乙所示,測量電壓表的內阻RV,所用電源內阻不計,實驗步驟如下:
①先斷開開關S1、S2,將電阻箱1的電阻調至最大;
②閉合S1,調節(jié)電阻箱1,同時觀察電壓表指針,當指針處于滿偏刻度時,讀取電阻箱1的阻值為1 500Ω;
③保持電阻箱1的電阻不變,閉合S2,只調節(jié)電阻箱2,同時觀察電壓表指針,當指針處于半偏刻度時,讀取電阻箱2的阻值為1 000Ω,則此電壓表的內阻的測量值為RV=300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某同學用如圖甲所示裝置,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裝置中,彈簧的上端O點固定在鐵架臺的金屬桿上,旁邊豎直放置一刻度尺,刻度尺的零刻線跟O點對齊,在彈簧的下端A處固定一個指針.記下不掛鉤碼時指針所指的位置,然后在彈簧的下面依次掛上1個、2個、3個、…鉤碼,分別記下指針所指的位置,算出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填在下表中.

鉤碼個數(shù)123456
彈簧彈力F/N0.501.001.502.002.503.00
彈簧伸長x/cm1.202.403.604.766.107.10
(1)在圖乙所示的坐標系中畫出F-x圖象.
(2)根據(jù)圖象得出結論是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 
(3)由圖象得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kA=42 N/m(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4)如果將指針固定在A點的下方P處,再作出x隨F變化的圖象,得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A}^{′}$=kA(選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0.如圖甲所示,兩根足夠長的粗糙平行金屬導軌MN、PQ固定在同一絕緣水平面上,兩導軌間距為d=1m,導軌電阻忽略不計,M、P間連接一阻值R=1.5Ω的電阻.現(xiàn)有一質量為m=0.4kg,阻值r=0.5Ω的金屬棒ab垂直于導軌放在兩導軌上并與導軌接觸良好,金屬棒與電阻R間的距離為L=4m,整個裝置處于一豎直方向的勻強磁場中,磁感應強度大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已知金屬棒與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取g=10m/s2,求:
(1)金屬棒相對于導軌靜止時,回路中產生的感應電流I的大小;
(2)金屬棒經過多長時間開始運動,在該段時間內通過R的電荷量q.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