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某學校實驗小組欲測定正方體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圖中長木板水平固定,所用的交流電頻率為50Hz.

(1)實驗開始之前某同學用20分度游標卡尺測得正方體邊長,讀數(shù)如圖乙所示,則正方體的邊長為9.015cm.
(2)如圖丙所示為該組同學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計時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則木塊的加速度大小a=1.3 m/s2(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該組同學用天平測得木塊的質量為M,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則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frac{{mg-({M+m})a}}{Mg}$(重力加速度為g,木塊的加速度為a).由于本實驗存在系統(tǒng)誤差,故動摩擦因數(shù)μ的測量值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實值.

分析 (1)游標卡尺主尺與游標尺示數(shù)之和是游標卡尺示數(shù).
(2)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x=aT2,可計算出打出某點時紙帶運動的加速度.
(3)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進行受力分析,運用牛頓第二定律求出木塊與長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

解答 解:(1)由圖乙所示游標卡尺可知,主尺示數(shù)為9.0cm,
游標尺示數(shù)為3×0.05mm=0.15mm=0.015cm,游標卡尺示數(shù)為9.0cm+0.015cm=9.015cm.
(2)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0.02×5=0.1s,由勻變速運動的推論:△x=at2可得,加速度$a=\frac{{{a_1}+{a_2}}}{2}=\frac{{{x_5}-{x_1}+{x_6}-{x_2}}}{{2×4{t^2}}}=\frac{0.0842-0.0320+0.0970-0.0452}{{8×{{0.1}^2}}}=1.3$m/s2;
(3)對木塊、砝碼盤和砝碼系統(tǒng),由牛頓第二定律得:mg-μMg=(M+m)a,
解得:μ=$\frac{{mg-({M+m})a}}{Mg}$.
由實驗測得的阻力為系統(tǒng)所受的總阻力,比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故μ的測量值偏大.
故答案為:(1)9.015  (2)1.3   (3)$\frac{{mg-({M+m})a}}{Mg}$,大于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利用牛頓第二定律測定木塊與長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的設計試驗問題,屬于中檔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7.一個邊長為10cm的正方形線圈放在B=2T的勻強磁場中,當線圈平面與磁場方向垂直時,通過線圈的磁通量為0.02Wb,當線圈平面轉到與磁場方向平行時,通過線圈的磁通量為0W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8.運動員把質量是500g的足球踢出后、某人觀察它在空中的飛行情況,估計上升的最大高度是10m,在最高點的速度是20m/s.請你根據(jù)這個估計,計算運動員踢球時對足球做的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5.如圖所示,一截面為直角三角形的玻璃棱鏡ABC,∠A=30°.一條光線以45°的入射角從AC邊上的D點射入棱鏡,光線最終垂直BC邊射出.
①求玻璃的折射率.
②畫出光在玻璃棱鏡中的傳播路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如圖所示,A、B為平行板電容器的金屬板,G為靜電計,開始時開關S閉合,靜電計指針張開一定角度.下述結論正確的是(  )
A.若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靠近些,指針張開角度將變小
B.若保持開關S閉合,將A、B兩極板正對面積變小些,指針張開角度將不變
C.若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靠近些,指針張開角度將變小
D.若斷開開關S后,將A、B兩極板正對面積變小些,指針張開角度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正三角形ABC的三個頂點處分別有垂直于三角形平面的無限長直導線,導線中通有恒定電流,方向如圖所示,a、b、c三點分別是正三角形三邊的中點,若A、B、C三處導線中的電流分別為I、2I、3I,已知無限長直導線在其周圍某一點產生的磁場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與電流成正比,與電流到這一點的距離成反比,即B=k$\frac{I}{r}$,則a、b、c三點的磁感應強度大小關系為( 。
A.a點最大B.b點最大C.c點最大D.b、c兩點一樣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如圖所示,ABCD為一棱鏡的橫截面,∠A=∠B=90°,∠C=60°,CD面為鍍銀的反射面,BC邊長為L,BC=2AD,一束單色光垂直AB面射入棱鏡,從BC面中點P射出后垂直射到與水平方向成30°的光屏MN上,光在真空中速度為c,求:
(1)棱鏡材料的折射率;
(2)光束在棱鏡中傳播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6.某同學設計了如圖1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拉力傳感器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傳感器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d.開始時將木板置于MN處,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瓶中加水后,再釋放木板,記下傳感器的示數(shù)F1,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為a=$\frac{2d}{{t}^{2}}$;若木板與傳感器的總質量為M,礦泉水瓶及瓶中水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滿足M>>m.
(2)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傳感器示數(shù)F1的關系.下列圖象2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D

(3)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BC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天文學家觀測河外星系大麥哲倫云時,發(fā)現(xiàn)了LMCX-3雙星系統(tǒng),它由可見星A和不可見的暗星B構成.兩星視為質點,不考慮其他天體的影響,A、B圍繞兩者連線上的O點做勻速圓周運動,它們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如圖所示.引力常量為G,由觀測能夠得到可見星A的速率v和運行周期T.
(1)可見星A所受暗星B的引力FA可等效為位于O點處質量為m′的星體(視為質點)對它的引力,設A和B的質量分別為m1、m2,求m′(用m1、m2表示);
(2)求暗星B的質量m2與可見星A的速率v、運行周期T和質量m1之間的關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