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在物理學(xué)中常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下列不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的是(  )
A.用E=$\frac{F}{q}$定義電場強度B.用C=$\frac{Q}{U}$定義電容器的電容
C.用C=$\frac{?S}{4πkd}$定義電容器的電容D.用I=$\frac{Q}{t}$定義電流強度

分析 所謂比值定義法,就是用兩個基本的物理量的“比值”來定義一個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定義的基本特點是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zhì)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它不隨定義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取舍而改變.

解答 解:A、E=$\frac{F}{q}$是電場強度的定義式,采用比值定義法,定義出的電場強度E與F、q無關(guān).故A不符合題意.
B、電容是電容器容納電荷的本領(lǐng),與所帶的電量、以及極板之間的電勢差無關(guān),所以C=$\frac{Q}{U}$是比值定義法,故B不符合題意.
C、$\frac{?S}{4πkd}$是電容的決定式,C與?、S成正比,與d成反比,這個公式不是比值定義法,故C符合題意.
D、電流強度與流過截面的電量和時間無無直接關(guān)系,所以I=$\frac{Q}{t}$屬于比值定義法,故D不符合題意.
本題選不是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理解比值定義法的共性:被定義的物理量往往是反映物質(zhì)的最本質(zhì)的屬性.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9.一種特種電池的電動勢,粗略測定值約為9V,內(nèi)阻約為54Ω,已知該電池允許輸出的最大電流為50mA.為了測定這個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實驗室備有電壓表,內(nèi)阻很大,對電路的影響可以忽略;電阻箱R,阻值范圍是0-9999.9Ω;保護電阻R0,開關(guān)、導(dǎo)線若干.
(1)實驗室中備有的定值電阻R0有以下幾種規(guī)格:
A.10Ω,2.5W      B.100Ω,1W
C.200Ω,1W        D.2000Ω,5W
實驗時,R0應(yīng)選用C(填字母代號)較好.
(2)在方格中畫出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電路圖.
(3)寫出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所示,三電阻的阻值之比R1:R2:R3為3:1:2,則當(dāng)AB間加上電壓時,R1、R2、R3三個電阻的電流之比之比I1:I2:I3=1:1:2,三個電阻上消耗的功率之比P1:P2:P3=3: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物體,10s內(nèi)速度由20m/s減為5m/s,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為(  )
A.15m/s2B.1.5m/s2C.5m/s2D.0.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一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初速度v0=2.0m/s,在第2s內(nèi)通過的位移是5m,則它的加速度為( 。
A.2.0 m/s2B.0.5 m/s2C.1.0 m/s2D.1.5 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4.如圖1所示的游標卡尺,它的游標尺的刻度為19mm長20 等分,它的讀數(shù)為2.335cm;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2所示,則金屬絲的直徑是2.150mm;如圖3所示的電流表使用0.6A量程時,圖中表針示數(shù)是0.44A;如圖3所示的電壓表使用較大量程,圖中表針示數(shù)為8.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河水的流速為4m/s,某快艇欲從河岸A點出發(fā)沿與下游岸邊成30度角方向直線到達對岸,則船的開行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的最小值為( 。
A.2m/sB.3m/sC.4m/sD.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在單縫衍射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其他條件不變,將入射光由黃色換成綠色,衍射條紋間距變窄
B.其他條件不變,使單縫寬度變小,衍射條紋間距變窄
C.其他條件不變,換用波長較長的光照射,衍射條紋間距變寬
D.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單縫到屏的距離,衍射條紋間距變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商店里使用的電子計價秤可將貨物的質(zhì)量、單價和金額清楚地顯示在面板上,方便了工作人員,又方便了顧客.這種電子計價秤應(yīng)用的傳器是(  )
A.紅外線傳感器B.聲音傳感器C.溫度傳感器D.壓力傳感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