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長度為L的木板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的物塊(視為質(zhì)點)放在木板的最左端,物塊和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塊上,使物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木板運動的位移為x時,物塊剛好滑到木板的最右端.在這一過程中( �。�
A.物塊到達木板最右端時,木板的末動能為μmgx
B.物塊和木板間摩擦生熱為μmgL
C.物塊和木板增加的機械能為F(L+x)
D.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與摩擦力對木板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零

分析 物塊加速運動,木板也做加速運動,對物塊和木板分別運用動能定理或功能關(guān)系列式分析即可.

解答 解:A、木板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據(jù)動能定理,得木板的末動能為:△Ek板=fx=μmgx,故A正確;
B、物塊和木板間摩擦生熱等于摩擦力大小和相對位移大小的乘積,即為μmgL,故B正確.
C、根據(jù)功能關(guān)系,物塊和小車系統(tǒng)增加的機械能等于拉力做的功減去克服相對摩擦力做的功,即等于F(L+x)-fL,故C錯誤;
D、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與摩擦力對木板做功的代數(shù)和為-μmg(x+L)+μmgx=-μmgL,故D錯誤.
故選:AB

點評 本題關(guān)鍵是靈活地選擇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再根據(jù)動能定理列式后分析求解,要注意摩擦生熱與相對位移有關(guān).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關(guān)于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慣性就是質(zhì)量,質(zhì)量就是慣性
B.物體受的外力越大,慣性就越大
C.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慣性就一定越大
D.太空中的物體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沒有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如圖甲所示,BCD為豎直放置的半徑R=0.20m的半圓形軌道,在半圓形軌道的最低位置B和最高位置D均安裝了壓力傳感器,可測定小物塊通過這兩處時對軌道的壓力FB和FD.半圓形軌道在B位置與水平直軌道AB平滑連接,在D位置與另一水平直軌道EF相對,其間留有可讓小物塊通過的縫隙.一質(zhì)量m=0.20kg的小物塊P(可視為質(zhì)點),以不同的初速度從M點沿水平直軌道AB滑行一段距離,進入半圓形軌道BCD經(jīng)過D位置后平滑進入水平直軌道EF.一質(zhì)量為2m的小物塊Q(可視為質(zhì)點)被鎖定在水平直軌道EF上,其右側(cè)固定一個勁度系數(shù)為k=500N/m的輕彈簧.如果對小物塊Q施加的水平力F≥30N,則它會瞬間解除鎖定沿水平直軌道EF滑行,且在解除鎖定的過程中無能量損失.已知彈簧的彈性勢能公式EP=12kx2,其中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x為彈簧的形變量.g取10m/s2

(1)通過傳感器測得的FB和FD的關(guān)系圖線如圖乙所示.若軌道各處均不光滑,且已知軌道與小物塊P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0,MB之間的距離xMB=0.50m.當 FB=18N時,求小物塊P從M點運動到軌道最高位置D的過程中損失的總機械能;
(2)若軌道各處均光滑,在某次實驗中,測得P經(jīng)過B位置時的速度大小為26m/s.求在彈簧被壓縮的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9.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長度為L的小車靜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質(zhì)量為m的小物塊(可視為質(zhì)點)放在小車的最左端.現(xiàn)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小物塊上,使小物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小物塊和小車之間的摩擦力為F1,小物塊滑到小車的最右端時,小車運動的距離為x.在這個過程中,以下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小物塊到達小車最右端時具有的動能為F (L+x)
B.小物塊到達小車最右端時,小車具有的動能為F1x
C.小物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F1(L+x)
D.小物塊和小車增加的機械能為F1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蹦極”是一項很有挑戰(zhàn)性的運動.如圖所示,蹦極者將一根有彈性的繩子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跳臺上.蹦極者從跳臺跳下,落至圖中a點時彈性繩剛好被拉直,下落至圖中b點時彈性繩對人的拉力與人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圖中c點是蹦極者所能達到的最低點.在蹦極者從離開跳臺到第一次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不計空氣阻力)( �。�
A.在a點時,蹦極者的動能最大
B.在b點時,彈性繩的彈性勢能最小
C.從a點運動到c點的過程中,蹦極者的機械能不斷減小
D.從跳臺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蹦極者重力勢能的減少等于動能的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了解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學會像科學家那樣觀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以下說法中符合事實的是(  )
A.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yīng)現(xiàn)象
B.楞次發(fā)現(xiàn)了電流的磁效應(yīng),拉開了研究電與磁相互關(guān)系的序幕
C.貝克勒耳發(fā)現(xiàn)天然放射現(xiàn)象說明原子核是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的
D.湯姆生提出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學說,后來由盧瑟福用α粒子散射實驗給予了驗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①實驗中,不容易直接測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但是,可以通過測量C(填選項前的符號),
間接地解決這個問題.
A.小球開始釋放高度h
B.小球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水平射程
②圖中O點是小球拋出點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實驗時,先讓入射球ml多次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找到其平均落地點的位置P,測量平拋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再將入射球ml從斜軌上S位置靜止釋放,與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復(fù).接下來要完成的必要步驟是ADE.(填選項前的符號)
A.用天平測量兩個小球的質(zhì)量ml、m2
B.測量小球m1開始釋放高度h
C.測量拋出點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別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點的位置M、N
E.測量平拋水平射程OM,ON
③若兩球相碰前后的動量守恒,其表達式可表示為m1•OP=m1•OM+m2•ON
(用②中測量的量表示);
④經(jīng)測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點的平均位置到O點的距離,如圖2所示.
碰撞前后m1的動量分別為p1、p1′,碰撞結(jié)束時m2的動量為p2′.實驗結(jié)果說明,碰撞前、
后總動量的比值P1P1+P2為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已知某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周期為T,太陽的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太陽的質(zhì)量為(  )
A.M=4π2r3GT2B.M=4π2R3GT2C.M=4π2r2GT2D.M=2π2r3G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所示,兩輪用皮帶連接傳送,沒有打滑,A、B、C三點的位置關(guān)系如圖所示,若r1>r2,O1C=r2,則三點的向心加速度的關(guān)系為( �。�
A.aA=aB=aCB.aC>aA>aBC.aC<aA<aBD.aA<a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