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如圖,在水平面上有一彈簧,其左端與墻壁相連,O點為彈簧原長位置,O點左側(cè)水平面光滑.水平段OP長L=1m,P點右側(cè)一與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皮帶輪與水平面在p點平滑連接,皮帶輪逆時針轉(zhuǎn)動,速度為3m/s.一質(zhì)量為1kg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塊A壓縮彈簧(與彈簧不連接),彈性勢能Ep=9J,物塊與OP段動摩擦因數(shù)μ1=0.1;另一與A完全相同的物塊B停在P點,B與皮帶輪的摩擦因數(shù)μ2=$\frac{\sqrt{3}}{3}$,皮帶輪足夠長.A與B的碰撞為彈性碰撞且碰撞時間不計,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現(xiàn)釋放A,求:
(1)物塊A與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
(2)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運動的時間;
(3)A、B碰撞的次數(shù).

分析 (1)從釋放到與B碰撞前的過程,對A運用動能定理列式,即可求解物塊A與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
(2)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后A、B的速度.B獲得速度后碰后B沿皮帶輪向上勻減速運動直至速度為零,然后向下做勻加速運動,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結(jié)合,分段求出時間,即可得解.
(3)B與A第二次碰撞,兩者速度再次互換,此后A向左運動再返回時與B碰撞,B沿皮帶輪向上運動再原速返回,重復這一過程直至兩者不再碰撞.每一次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2μ1mgl,根據(jù)整個過程能量守恒列式求解A、B碰撞的次數(shù).

解答 解:(1)設物塊質(zhì)量為m,A與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為v0,由動能定理:
Ep1mgl=$\frac{1}{2}$mv02
解得:v0=4m/s;
(2)設A、B第次碰撞后的速度分別為vA,vB,以A的初速度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
mv0=mvA+mvB,
由機械能守恒定律得:$\frac{1}{2}$mv02=$\frac{1}{2}$mvA2+$\frac{1}{2}$mvB2
解得:vA=0,vB=4m/s,
碰后B沿皮帶輪向上勻減速運動直至速度為零,加速度大小設為a1,由牛頓第二定律:
a1=$\frac{mgsinθ+{μ}_{2}mgcosθ}{m}$=gsinθ+μ2gcosθ=10m/s2
運動的時間為:t1=$\frac{{v}_{B}}{{a}_{1}}$=0.4s
運動的位移為:x1=$\frac{{v}_{B}}{2}$t1=0.8m
此后B開始向下加速,加速度仍為a1,速度與皮帶輪速度v相等時勻速運動,設加速時間為t2,位移為x2,勻速時間為t3
則有:t2=$\frac{v}{{a}_{1}}$=0.3s,x2=$\frac{v}{2}$t2=0.45m,t3=$\frac{{x}_{1}-{x}_{2}}{v}$=0.117s
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運動的時間為:t=t1+t2+t3=0.817s
(3)B與A第二次碰撞,兩者速度再次互換,此后A向左運動再返回與B碰撞,B沿皮帶輪向上運動再原速返回,重復這一過程直至兩者不再碰撞.每一次過程中損失的機械能為2μ1mgl,設第二次碰撞后重復的過程數(shù)為n,則:
$\frac{1}{2}$mv2=n×2μ1mgl,
解得:n=2.25,故兩者碰撞的次數(shù)為6次;
答:(1)物塊A與B第一次碰撞前的速度為4m/s;
(2)A、B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B運動的時間為0.817s;
(3)A、B碰撞的次數(shù)為6次.

點評 本題首先要理清物體的運動過程,其次要準確把握每個過程所遵守的物理規(guī)律,特別要掌握彈性碰撞過程,動量和機械能均守恒,兩物體質(zhì)量相等時交換速度.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在平靜的湖面上停著一艘船,船上的一個人在水面激起一列持續(xù)的水波,水波頻率一定,另一個人站在岸邊測量出水波經(jīng)過50s到達岸邊,并估測出兩相鄰波峰間的距離約為0.5m,這個人還測出5s內(nèi)到達岸邊的波數(shù)為20個.試計算船離岸約有多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點電荷就是體積很小的帶電體
B.靜電力常量的數(shù)值是由實驗得出的
C.電場線是客觀存在的
D.電荷只有通過接觸才能產(chǎn)生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O點距水平地面的高度為H=3m,不可伸長的細線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系一質(zhì)量m=2kg的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另一根水平細線一端固定在墻上A點,OB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37°,l<lAB,l<H,g取10m/s2,空氣阻力不計.(sin37°=0.6,cos37°=0.8)
(1)求細線AB與OB上的張力.
(2)若OB的長度l=1m,剪斷細線AB的同時,在豎直平面內(nèi)垂直O(jiān)B的方向上,給小球一個斜向下的初速度v0,為使小球恰好能在豎直平面內(nèi)做完整的圓周運動,求v0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描繪標有‘9V,5W’小燈泡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中,要求測量從0V到9.0V的電壓下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實驗室提供了下列器材
A.電流表A1(量程100mA,內(nèi)阻1Ω)   B.電流表A2(量程0.6A,內(nèi)阻0.3Ω)
C.電壓表V1(量程3.0V,內(nèi)阻3kΩ)    D.電壓表V2(量程15.0V,內(nèi)阻10kΩ)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0Ω)     F.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500Ω)
G.電源E(電動勢15V,內(nèi)阻忽略)     H.電鍵、導線若干
(1)為了提高測量準確度和有效性,應選擇的器材為(只需填寫器材前面的英文字母即可)電流表B;電壓表D;滑動變阻器E.
(2)下列圖1給出的測量電路中,最合理的是B.

(3)實驗前,某同學已連接好的部分電路如2,其中兩個不當之處是①電鍵閉合②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在中間

(4)某同學用正確的方法分別測得兩只燈泡L1和L2 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4中Ⅰ和Ⅱ所示.然后又將燈泡L1、L2分別與電池組連成如圖3所示電路.測得通過L1和L2的電流分別為0.30A和0.60A,則電池組的電動勢為10.0V,內(nèi)阻為6.7Ω(數(shù)值取到小數(shù)點下一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某學生為了測量人騎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的阻力系數(shù)k(人騎車時所受阻力f與總重力mg的比值),他依次進行了以下操作:
A.找一段平直路面,并在路面上畫一道起點線;
B.用較快的初速度騎車駛過起點線,并同時從車架上放下一團橡皮泥;
C.自行車駛過起點線后就停止蹬車,讓其靠慣性沿直線行駛,記下自行車停下的位置;
D.用卷尺量出起點線到橡皮泥的距離s、起點線到終點的距離L及車架離地的高度h.
根據(jù)上述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1)橡皮泥放下后作平拋運動;
(1)自行車駛過起點線時的速度大小為s$\sqrt{\frac{g}{2h}}$;
(2)自行車在行駛中的阻力系數(shù)k=$\frac{{s}^{2}}{4hL}$(要求用測量得到的物理量來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在“研究平拋物體運動”的實驗中,可以描繪平拋物體運動軌跡和求物體的平拋初速度.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A.安裝好器材,注意斜槽末端水平和平板豎直,記下斜槽末端O點和過O點的豎直線,檢測斜槽末端水平
B.讓小球多次從同一位置上滾下,記下小球穿過卡片孔的一系列位置;
C.取下白紙,以O為原點,以豎直線為軸建立坐標系,用平滑曲線畫平拋軌跡.
D.測出曲線上某點的坐標x、y,用v0=x$\sqrt{\frac{g}{2y}}$算出該小球的平拋初速度,實驗需要對多個點求v0的值,然后求它們的平均值.
E.如圖為一小球做平拋運動的閃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圖中背景方格的邊長為5cm,如果取g=10m/s2
那么:(1)閃光頻率是10Hz.
(2)小球運動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1.5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甲、乙兩個物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甲受到一個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乙受到一個向左的水平力F的作用,兩物體保持靜止,則甲和乙之間、乙和桌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分別為( 。
A.F,0B.0,F(xiàn)C.2F,F(xiàn)D.F,2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7.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在水平傳送帶上由靜止釋放,傳送帶由電動機帶動,始終保持以速度v勻速運動,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物體過一會兒能保持與傳送帶相對靜止,對于物體從靜止釋放到相對靜止這一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動機做的功為$\frac{1}{2}$mv2B.摩擦力對物體做的功為mv2
C.傳送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mv2D.電動機增加的功率為μmgv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