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牛頓總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并用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
B. 伽利略首先將實驗事實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推理)和諧地結合起來
C. 理想化模型是把實際問題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質(zhì)點.位移等
D. 用比值定義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例如速度.加速度都是采用了比值法定義的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傾角為的斜面體置于固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之間,斜面體恰好與物體A、B接觸,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C恰能沿斜面勻速下滑,此時斜面體與A、B均無作用力。若用平行于斜面體的力F沿斜面向下推物體C,使其加速下滑,則下列關于斜面體的與物體A、B間的作用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對物體A、B均無作用力
B. 對物體A有向左的壓力,大小為
C. 對物體B有向右的壓力,大小為
D. 對物體A有向左的壓力,大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zhì)點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從開始運動起,通過連續(xù)三段位移所用的時間分別為1s、2s、3s,這三段位移之比應是( 。
A.1:2:3
B.1:3:5
C.12:22:32
D.1:2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重為5N的物體置于傾角為37°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大小為5N的力F作用于物體,物體恰能沿斜面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而斜面相對于地面保持靜止,已知sin37°=0.6,cos37°=0.8,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大小為5N
B.物體所受斜面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C.物體與斜面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為0.5
D.斜面對物體的合力方向水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5,現(xiàn)給物體加一個水平拉力F,物體恰能在水平面上勻速運動,若在該物體運動的過程中,突然將拉力F改為大小不變,方向斜向上的拉力(如圖示),求:
(1)水平拉力F的大小;
(2)F力斜向上拉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取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汽車運動的v﹣t圖象如圖,則汽車在0~t0內(nèi)和t0~3t0內(nèi)相比( 。
A.平均速度相等
B.位移大小相等
C.速度變化量相同
D.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超重與失重現(xiàn)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處于超重狀態(tài)的物體其所受重力大于靜止時物體所受的重力
B.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物體一定向下加速運動
C.處于超重狀態(tài)的物體所受合力方向可能與重力方向相反
D.處于失重狀態(tài)的物體加速度方向可能與重力加速度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實驗中,用打點頻率為50Hz的計時器記錄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紙帶如圖所示,A、B、C、D、E、F、G是計數(shù)點,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其中s1=7.05cm,s2=7.68cm,s3=8.32cm,s4=8.95cm,s5=9.60cm,s6=10.25cm,試根據(jù)紙帶求解以下問題:
(1)圖中相鄰計數(shù)點點的時間間隔T=s.
(2)小車在BD段的平均速度 =m/s.
(3)寫出計算計數(shù)點E的瞬時速度表達式(用題中的符號和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T表示)為 , 大小等于m/s(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4)小車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為m/s2(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傾角θ(θ<900)可調(diào)的斜面AB與水平面BO間用一小段光滑圓弧鏈接,在O點右側有一以O為圓心、半徑R=的圓弧擋板,一小物塊從斜面上A點由靜止滑下,小物塊與斜面、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μ=0.5,圖中AB=BO,小物塊越過O點后落在圓弧擋板上,取g=10m/s2.
(1)θ必須滿足什么條件,小物塊才越過O點而落在擋板上?
(2)當θ=53o時,小物塊落到擋板上的動能最小,求BO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