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半徑為R的環(huán)形塑料管豎直放置,AB為該環(huán)的水平直徑,且管的內(nèi)徑遠小于環(huán)的半徑,環(huán)的AB及其以下部分處于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中,管的內(nèi)壁光滑,F(xiàn)將一質(zhì)量為m,帶電量為+q的小球從管中A點由靜止釋放,已知qE=mg,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小球從釋放到第一次達B點的過程中,在D點時速度最大,B點時速度為零,并在BDA間往復(fù)運動
B.小球釋放后,第一次達到最高點C時對管壁無壓力
C.小球釋放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經(jīng)過最高點C時對管壁的壓力之比為1:5
D.小球釋放后,第一次經(jīng)過最低點D和最高點C時對管壁的壓力之比為5:1
D
由A 點運動到C點,克服重力做功mgR,電場力做功qER,mg=qE,所以運動到C點時速度等于零,此時沿半徑方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mg-F N=o,Fn=mg,方向向上,B錯;由于管壁光滑,小球的能量守恒,第一次經(jīng)過C點和第二次經(jīng)過時,速度大小相等,對管壁的壓力之比為1:1,B錯;第一次經(jīng)過D點時,重力做功mgh,電場力做功qER,有動能定理,D對;根據(jù)動能定理可知,小球運動到BD弧線中點速度最大,A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傾角為θ的斜面上靜止放置三個質(zhì)量均為m的木箱,相鄰兩木箱的距離均為l。工人用沿斜面的力推最下面的木箱使之上滑,逐一與其它木箱碰撞。每次碰撞后木箱都粘在一起運動。整個過程中工人的推力不變,最后恰好能推著三個木箱勻速上滑。已知木箱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為g.設(shè)碰撞時間極短,求

(1) 工人的推力;
(2) 三個木箱勻速運動的速度;
(3) 在第一次碰撞中損失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小物塊A的質(zhì)量為m,物塊與坡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水平面光滑;坡道頂端距水平面高度為h,傾角為θ;物塊從坡道進入水平滑道時,在底端O點處無機械能損失,重力加速度為g.將輕彈簧的一端連接在水平滑道M處并固定在墻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點,如圖所示.物塊A從坡頂由靜止滑下,

求:(1)物塊滑到O點時的速度大;
(2)彈簧為最大壓縮量d時的彈性勢能;
(3)物塊A被彈回到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10分)如圖2所示,半徑為r的絕緣細圓環(huán)的環(huán)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場強為E的勻強電場與環(huán)面平行。一電量為+q、質(zhì)量為m的小球穿在環(huán)上,可沿環(huán)作無摩擦的圓周運動,若小球經(jīng)A點時,速度vA的方向恰與電場垂直,且圓環(huán)與小球間沿水平方向無力的作用,試計算:

(1)小球運動達到最大速度的位置(半徑與豎直方向成的角度θ用字母表示)
(2) 速度vA的大小;
(3)小球運動到與A點對稱的B點時,對環(huán)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長為L、質(zhì)量為m、粗細均勻、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軟繩置于斜面上,其上端與斜面頂端齊平.用細線將物塊與軟繩相連,物塊由靜止釋放后向下運動,直到軟繩剛好全部離開斜面(此時物塊未到達地面),在此過程中
A.物塊的機械能逐漸增加
B.軟繩的重力勢能減少了mgL/4,其機械能一定減少
C.物塊重力勢能的減少大于軟繩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與物塊動能增加之和
D.軟繩重力勢能的減少小于軟繩動能的增加與軟繩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豎直平面內(nèi),一帶正電的小球,系于長為L的不可伸長的輕線一端,線的另一端固定為O點,它們處在勻強電場中,電場的方向水平向右,場強的大小為E. 已知電場對小球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 現(xiàn)先把小球拉到圖中的P1處,使輕線伸直,并與場強方向平行,然后由靜止釋放小球.已知小球在經(jīng)過最低點的瞬間,因受線的拉力作用,其速度的豎直速度突變?yōu)榱,水平分量沒有變化,(不計空氣阻力)則小球到達與P1點等高的P2時線上張力T為多少(   )
A.mgB.3mg
C.4mgD.5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有兩個光滑固定斜面AB和BC,A、C兩點在同一水平面上,斜面BC比AB長(如圖甲所示),下面四個圖中(如圖乙)正確表示滑塊速率隨時間t變化規(guī)律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距離地面h高處由靜止開始加速下落,其加速度大小為g。在物體下落過程中
A.物體的動能增加了mghB.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少了mgh
C.物體的機械能減少了mghD.物體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計算題

(2011年福建六校聯(lián)考)人騎自行車由靜到動,除了要增加人和車的動能以外,還要克服空氣及其他阻力做功.為了測量人騎自行車的功率,第一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在離出發(fā)線5 m、10 m、20 m、30 m、…70 m的地方分別劃上8條計時線,每條計時線附近站幾個學(xué)生,手持秒表測運動時間.聽到發(fā)令員的信號后,受測者全力騎車由出發(fā)線啟動,同時全體學(xué)生都開始計時.自行車每到達一條計時線,站在該計時線上的幾個學(xué)生就停止計時,記下自行車從出發(fā)線到該條計時線的時間.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每個計時點的時間都取這幾個同學(xué)計時的平均值),并計算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運動距離s(m)
0
5
10
20
30
40
50
60
70
運動時間t(s)
0
2.4
4.2
6.3
7.8
9.0
10.0
11.0
12.0
各段速度(m/s)
 
2.08
2.78
4.76
6.67
8.33
10.0
10.0
10.0
 
第二小組通過測出自行車在各點的速度,作出了v—s圖4-2-9.本次實驗中,學(xué)生和自行車總質(zhì)量約為75 kg,設(shè)運動過程中,學(xué)生和自行車所受阻力與其速度大小成正比,整個過程中該學(xué)生騎車的功率P保持不變.

圖4-2-9
(1)第一小組的學(xué)生通過分析認為:因為自行車在每一路段內(nèi)的速度變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該段的速度,則在20 m~3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1與30 m~4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為多少?被測學(xué)生騎車的功率約為多少?速度為6 m/s時的加速度為多大?
(2)第二小組的學(xué)生結(jié)合圖和曲線(曲線與橫坐標在s=40 m內(nèi)所圍的區(qū)域共56格),測出的被測學(xué)生騎車的功率約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