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7.第一次通過實驗比較準確地測出萬有引力常量的科學家是( 。
A.英國的胡克B.英國的牛頓C.英國的卡文迪許D.意大利的伽利略

分析 牛頓在推出萬有引力定律的同時,并沒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體值.G的數(shù)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許利用他所發(fā)明的扭秤得出.卡文迪許的扭秤試驗,不僅以實踐證明了萬有引力定律,同時也讓此定律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價值.

解答 解:頓在推出萬有引力定律的同時,并沒能得出引力常量G的具體值.G的數(shù)值于1789年由卡文迪許利用他所發(fā)明的扭秤得出.所以選項C正確

故選:C

點評 卡文迪許測出的G=6.7×10-11 Nm2/kg2,與現(xiàn)在的公認值6.67×10-11Nm2/kg2 極為接近;直到1969年G的測量精度還保持在卡文迪許的水平上.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所示,A、B、C三個物體質量相符,它們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三個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勻速運動.運動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力維持A物體的運動,故A受向右的摩擦力
B.C物體受的摩擦力是可能為零
C.B、C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B、C受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關于曲線運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可能是恒力
B.做曲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方向保持不變
C.物體受到變力作用時就做曲線運動
D.曲線運動不一定是變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5.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剎車作用下做勻減速運動,初速度20m/s,加速度大小為-4m/s2,問汽車3s后和6s后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電梯載著一名質量60kg的乘客以3m/s的速度勻速上升,電梯對該乘客做功的功率為(g取10m/s2 )(  )
A.1800 WB.180 WC.200 WD.2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下列哪些現(xiàn)象是為了防止物體產生離心運動( 。
A.用洗衣機脫去濕衣服中的水
B.將砂糖熔化,在有孔的盒子中旋轉制成棉花糖
C.汽車轉彎時要限制速度
D.轉速很高的砂輪半徑不能做得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1.如圖所示,在兩個水平平行金屬極板間存在著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和垂直于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分別為E=2×106N/C和B1=0.1T,極板的長度l=$\frac{\sqrt{3}}{3}$m,間距足夠大.在板的右側還存在著另一圓形區(qū)域的勻強磁場,磁場的方向為垂直于紙面向外,圓形區(qū)域的圓心O位于平行金屬極板的中線上,圓形區(qū)域的半徑R=$\frac{\sqrt{3}}{3}$m.有一帶正電的粒子以某速度沿極板的中線水平向右飛入極板后恰好做勻速直線運動,然后進入圓形磁場區(qū)域,飛出圓形磁場區(qū)域后速度方向偏轉了60°,不計粒子的重力,粒子的比荷$\frac{q}{m}$=2×108C/kg.
(1)求粒子沿極板的中線飛入的初速度v0;
(2)求圓形區(qū)域磁場的磁感應強度B2的大;
(3)在其他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將極板間的磁場B1撤去,為使粒子飛出極板后不能進入圓形區(qū)域的磁場,求圓形區(qū)域的圓心O離極板右邊緣的水平距離d應滿足的條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如圖,一根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斜面頂端的小滑輪O,兩端分別系小球A和物塊B,A的質量為m,B的質量為4m.傾角為30°的斜面置于水平地面上,開始時,用手托住A,使OA段繩恰處于水平伸直狀態(tài),且繩中無拉力,OB繩平行于斜面,此時B在斜面上靜止不動.將A由靜止釋放,在其下擺過程中,斜面體始終保持靜止.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
A.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B.地面對斜面體始終無摩擦力
C.小球A的機械能守恒,A、B系統(tǒng)的機械能不守恒
D.小球A的機械能不守恒,A、B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從高出地面3m的位置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它上升2m后回落,最后到達地面,如圖所示.分別以地面和拋出點為原點建立坐標系,方向均以向上為正.則(  )
A.以地面為原點,全過程總位移為-3m
B.以拋出點為原點,全過程總位移為3m
C.以地面為原點,全過程的路程為10m
D.以拋出點為原點,全過程的路程為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