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已知某裝置中的電場為勻強電場,為了能夠?qū)⒃撾妶龅碾妶鼍分布圖描繪出來,某同學(xué)想出這樣的一個辦法,測出了該裝置中的A、B、C三個位置處的電勢大小(如圖),即φA=-6V,φB=9V,φC=4V.請你將電場線分布圖描繪出來,并標出電場線的方向.(請保留作圖所畫的輔助線,并用虛線來表示.)

分析 首先求出AC與BC間的電勢差,連接AB,把AB三等分,靠近B點為D點,則D點的電勢與C點的電勢相等,連接CD為等勢線,抓住等勢線與電場線垂直作出電場線即可.

解答 解:據(jù)題可知,AC間的電勢差為-10V,AB間的電勢差為-15V,連接AB,把AB三等分,靠近B點為D點,則D點的電勢與C點的電勢相等,連接CD為等勢線,過C點垂直于CD的直線就是該電場的電場方向.如圖所示.

答:能,電場線如圖所示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知道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靈活兩點間電勢差與勻強電場的電勢差與間距成比例.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100m跑的比賽中,王強同學(xué)5s末的速度為8.2m/s,10s末到達終點時的速度為11.5m/s,則他在比賽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
A.9.8m/sB.10.4m/sC.9.2m/sD.10.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已知某玻璃對藍光的折射率比對紅光的折射率大,則這兩種光( 。
A.在該玻璃中傳播時,藍光的速度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從空氣斜射入該玻璃中,藍光的折射角較大
C.從該玻璃中射入空氣發(fā)生全反射時,紅光臨界角較小
D.用同一裝置進行雙縫干涉實驗,藍光的相鄰條紋間距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一物體在五個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現(xiàn)在保持其它力不變,進行如下操作,正確的說法是( 。
A.如果撤去F1,物體所受的合力大小為2 F1,方向和F1方向相反
B.如果將F1逆時針旋轉(zhuǎn)90°,合力大小將變?yōu)?F1
C.如果將F5逆時針旋轉(zhuǎn)180°,合力大小將變?yōu)?\sqrt{2}$F5
D.如果將F2減半,物體不再平衡,合力大小為$\frac{1}{2}$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塊A質(zhì)量為2m,由跨過定滑輪的輕繩與質(zhì)量為m的物塊B相連,從滑輪到A和到B的兩段繩都是水平的.已知B與A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μ,A與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2μ,滑輪的質(zhì)量、滑輪軸上的摩擦都不計.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A使它做勻速運動,則F的大小為(  )
A.4μmgB.5μmgC.6μmgD.8μ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2009年5月,航天飛機在完成對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維修任務(wù)后,在A點從圓形軌道Ⅰ進入橢圓軌道Ⅱ,B為軌道Ⅱ上的一點,如圖所示.關(guān)于航天飛機的運動,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在軌道Ⅱ上經(jīng)過A的速度小于經(jīng)過B的速度
B.在軌道Ⅱ上經(jīng)過A的速度小于在軌道Ⅰ上經(jīng)過A的速度
C.在軌道Ⅱ上運動的周期小于在軌道Ⅰ上運動的周期
D.在軌道Ⅱ上經(jīng)過A的加速度小于在軌道Ⅰ上經(jīng)過A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一水平轉(zhuǎn)臺的最大角速度ω=5rad/s,物體與轉(zhuǎn)臺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若物體能與轉(zhuǎn)臺保持相對靜止,物體跟軸心的最大距離rm多大?(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在真空中負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的P點,放一個q=-10-9的點電荷,測得所受電場力大小為10-6N.則:
(1)若移走q,而在P點放置一個q,=+10-8的點電荷,則所受電場力大小為10-5N,此時Q在P點產(chǎn)生的電場的場強大小為1000N/C,方向與將q 放在P點時的場強方向相同;
(2)若在P點不放任何檢驗電荷,則Q在P點產(chǎn)生的場強大小為1000N/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3.關(guān)于曲線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定是變化的
C.物體在恒力的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線運動
D.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其速度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必不在一條直線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