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下列物理量中保持不變的是

A.周期B.線速度C.加速度D.受到的合力

【答案】A

【解析】

A.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周期不變,選項A正確;

B.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線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變化,則線速度不斷變化,選項B錯誤;

C.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加速度大小不變,方向變化,則加速度不斷變化,選項C錯誤;

D.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受到的合力大小不變,方向變化,則合力不斷變化,選項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guān)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總是相同的

B.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變化的方向總是相同的

C.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它的速度在單位時間內(nèi)變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上有兩個靠在一起的物體A、B,兩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相同,用平行于斜面的恒力F向上推物體A使兩物體沿斜面向上做勻加速運動,且BA的壓力平行于斜面,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只減小A的質(zhì)量,BA的壓力大小不變

B. 只減小B的質(zhì)量,BA的壓力大小會增大

C. 只減小斜面間的傾角,BA的壓力大小不變

D. 只減小兩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BA的壓力會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輛質(zhì)量為m的汽車在發(fā)動機牽引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運動。在t0時刻關(guān)閉發(fā)動機,其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已知汽車行駛過程中所受的阻力是汽車重力的k倍,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

A. 加速過程與減速過程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2

B. 加速過程與減速過程的位移大小之比為12

C. 0--時間內(nèi)汽車克服阻力做的功為

D. 0--汽車牽引力F做的功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沙塵暴天氣會嚴重影響交通。有一輛卡車以54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模糊看到正前方十字路口一個老人跌倒(若沒有人扶起他)該司機剎車的反應(yīng)時間為0.6 s,剎車后卡車勻減速前進最后停在老人前1.5 m,避免了一場事故。已知剎車過程中卡車加速度大小為5 m/s2,

A. 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后卡車經(jīng)過3 s停下

B. 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時,卡車與該老人的距離為33 m

C. 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停下來過程中卡車的平均速度為11 m/s

D. 若卡車的初速度為72 km/h,其他條件都不變則卡車將撞到老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做直線運動的小車,牽引一條紙帶通過打點計時器,交流電源的頻率為50 Hz,從紙帶上打出的某一點開始,每5個點剪下一段紙帶,按圖所示,使每一條紙帶下端與x軸重合,左邊與y軸平行,將每段紙帶粘貼在直線坐標系中,則小車做________運動,加速度a________ m/s2(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升降機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若置于升降機地板上的貨物處于超重狀態(tài),則升降機做

A.加速運動B.減速運動C.速度較小的勻速運動D.速度較大的勻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球PQ用不可伸長的輕繩懸掛在天花板上,P球的質(zhì)量大于Q球的質(zhì)量,懸掛P球的繩比懸掛Q球的繩短.將兩球拉起,使兩繩均被水平拉直,如圖所示.將兩球由靜止釋放.在各自軌跡的最低點,( 。

A. 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 P球的動能一定小于Q球的動能

C. P球所受繩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繩的拉力

D. 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四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分別用三條輕繩和一根輕彈簧連接,處于平衡狀態(tài),如圖所示.現(xiàn)突然迅速剪斷輕繩A1、B1,讓小球下落.在剪斷瞬間,設(shè)小球1、2、3、4的加速度分別用a1、a2、a3a4表示,則(  )

A. a1=0,a2=2g,a3=0,a4=2g B. a1=g,a2=g,a3=2g,a4=0

C. a1=0,a2=2g,a3=g,a4=g D. a1=g,a2=g,a3=g,a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