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如圖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險車道”,車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車在剎車失靈的情況下避險.質(zhì)量m=2.0×103kg的汽車沿下坡行駛,當駕駛員發(fā)現(xiàn)剎車失靈的同時發(fā)動機失去動力,此時速度表示數(shù)v1=36km/h,汽車繼續(xù)沿下坡勻加速直行l(wèi)=350m、下降高度h=50m時到達“避險車道”,此時速度表示數(shù)v2=72km/h.
(1)求從發(fā)現(xiàn)剎車失靈至到達“避險車道”這一過程汽車動能的變化量;
(2)求汽車在下坡過程中所受的阻力;
(3)若“避險車道”與水平面間的夾角為17°,汽車在“避險車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車在“避險車道”上運動的最大位移(sin17°≈0.3).

分析 (1)已知汽車的質(zhì)量、初速度和末速度,汽車動能的變化量等于末動能減至初動能,由動能的計算式解答.
(2)對于下坡過程,據(jù)動能定理求汽車所受的阻力.
(3)對于汽車在“避險車道”上運動的過程,運用動能定理求最大位移.

解答 解:(1)從發(fā)現(xiàn)剎車失靈至到達“避險車道”的過程汽車動能的變化量為:
△Ek=$\frac{1}{2}m{v}_{2}^{2}-\frac{1}{2}m{v}_{1}^{2}$
已知v1=36km/h=10m/s,v2=72km/h=20m/s,m=2.0×103kg代入上式解得:△Ek=3.0×105J
(2)由動能定理得:mgh-Ffl=△Ek,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Ff=2.0×103N
(3)設(shè)向上運動的最大位移為s.由動能定理得:
-(mgsin17°+3Ff)s=0-$\frac{1}{2}m{v}_{2}^{2}$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s=33.3m
答:
(1)從發(fā)現(xiàn)剎車失靈至到達“避險車道”這一過程汽車動能的變化量是3.0×105J;
(2)汽車在下坡過程中所受的阻力是2.0×103N.
(3)汽車在“避險車道”上運動的最大位移是33.3m.

點評 涉及力在空間的效果要優(yōu)先考慮動能定理,第2、3兩小題也可以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xué)規(guī)律結(jié)合解答,關(guān)鍵是求加速度.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一物體從空中某處下落自由落體運動,物體落到地面的時間為6s(g取10m/s2),求:
(1)物體開始下落時距離地面的高度?
(2)第4s內(nèi)下落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有一條沿順時針方向勻速傳送的傳送帶,恒定速度v=4m/s,傳送帶與水平面的夾角θ=37°,現(xiàn)將質(zhì)量m=1kg的小物塊輕放在其底端(小物塊可視作質(zhì)點),與此同時,給小物塊沿傳送帶方向向上的恒力F=8N,經(jīng)過一段時間,小物塊上到了離地面高為h=2.4m的平臺上.已知物塊與傳送帶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g取10m/s2,sin37°=0.6,cos37°=0.8)問:
(1)物塊速度從0增加到v=4m/s所用的時間;
(2)若恒力F作用1s后,小物塊能否滑上平臺?若不能,請說明理由.若能,求小物塊離開傳送帶時的速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一物體放在水平面上,受到F=50N的水平力的作用,從靜止開始以5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則拉力F在第2s末的瞬時功率為(  )
A.100WB.250WC.500WD.10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裝卸工要將質(zhì)量為100kg的木箱搬到卡車上,找來了一塊長木板,做了一個傾角為37°的斜面.裝卸工用大小為1000N、方向與斜面成37°的斜向上的拉力拉木箱.拉力作用$\frac{4}{3}\sqrt{3}$s后撤出,木箱恰好能到達斜面頂端.已知木箱與木板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25,sin37°=0.6,cos37°=0.8,g=10m/s2
(1)木箱向上加速運動時加速度的大。
(2)木板的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θ,在斜面底端垂直斜面固定一擋板,輕質(zhì)彈簧一端固定在擋板上,質(zhì)量為M=1.0kg的木板與輕彈簧接觸但不拴接,彈簧與斜面平行且為原長,在木板右上端放一質(zhì)量為m=2.0kg的小金屬塊,金屬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1=0.75,木板與斜面粗糙部分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2=0.25,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小金屬塊突然獲得一個大小為v1=5.3m/s、方向平行斜面向下的速度,沿木板向下運動.當彈簧被壓縮x=0.5m到P點時,金屬塊與木板剛好達到相對靜止,且此后運動過程中,兩者一直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設(shè)金屬塊從開始運動到與木塊達到相同速度共用時間t=0.75s,之后木板壓縮彈簧至最短,然后木板向上運動,彈簧彈開木板,彈簧始終處于彈性限度內(nèi),已知sin θ=0.28、cos θ=0.96,g取10m/s2,結(jié)果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1)求木板開始運動瞬間的加速度;
(2)求彈簧被壓縮到P點時的彈性勢能是多少?
(3)假設(shè)木板在由P點壓縮彈簧到彈回到P點過程中不受斜面摩擦力作用,木板離開彈簧后沿斜面向上滑行的距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5.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兩根細繩,細繩的每一端都有繩套如圖1,實驗中需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勾住繩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條.

(1)某同學(xué)認為在該實驗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其中正確的是:C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B.橡皮條應(yīng)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C.在使用彈簧秤時要注意使彈簧秤與木板平面平行
(2)在本實驗中,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有B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B、實驗中,彈簧測力計必須保持與木板平行,讀數(shù)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刻度.C、實驗中,先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的節(jié)點拉到O點.D、實驗中,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O點時,兩彈簧秤之間的夾角應(yīng)取90°不變,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3)做本實驗時,其中的三個實驗步驟是: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栓兩根細線,通過細線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線的結(jié)點達到某一位置O點,在白紙上記下O點和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1和F2在紙上②根據(jù)F1和F2的大小,應(yīng)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③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它伸長量與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相同,記下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F′和細繩的方向.以上三個步驟中均有錯誤或遺漏,指出錯在哪里:在①中是應(yīng)記下兩個細繩套的方向即F1和F2的方向在②中是應(yīng)依據(jù)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作圖在③中是應(yīng)將橡皮條與細繩套的結(jié)點拉至同一位置O點
(4)如圖2所示,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點,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每根細繩分別連著一個量程為5N、最小刻度值為0.1N的彈簧測力計,沿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拉彈簧測力計,當橡皮筋的活動端拉到O點時,兩根細繩相互垂直,如圖2甲所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可從圖中讀出.①由圖甲可讀得兩個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別為2.5N和4.0N(只需讀到0.1N)②在圖乙的方格紙中按作圖法的要求畫出這兩個力及它們的合力

(5)如圖3所示是甲和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以上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哪一個比較符合實驗事實?甲(力F′是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論靜摩擦力,還是動摩擦力都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反
B.對于跳高運動員來說,背越式過橫桿較為容易,因為這樣身體重心較低
C.開車之所以系安全帶,不是克服慣性,而是人有慣性,系安全帶避免人與車碰撞受傷
D.在力學(xué)單位制中,三個基本單位對應(yīng)為:N、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關(guān)于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摩擦力一定存在于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間
B.兩物體間有摩擦力,則它們之間一定有彈力
C.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或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在自行車橡膠輪胎上加刻花紋是為了增大車胎與地面的滑動摩擦因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