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guān)習(xí)題
 0  37451  37459  37465  37469  37475  37477  37481  37487  37489  37495  37501  37505  37507  37511  37517  37519  37525  37529  37531  37535  37537  37541  37543  37545  37546  37547  37549  37550  37551  37553  37555  37559  37561  37565  37567  37571  37577  37579  37585  37589  37591  37595  37601  37607  37609  37615  37619  37621  37627  37631  37637  37645  176998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3-1-10所示,一束平行單色光的寬度為d,由空氣射入某液體中,入射角為45°,已知該液體的折射率為,則光束在液體中傳播時的寬度d′=_________.

圖13-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光的折射,錯誤的說法是(    )

A.折射光線一定在法線和入射光線所確定的平面內(nèi)

B.入射線和法線與折射線不一定在一個平面內(nèi)

C.入射角總大于折射角

D.光線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時,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光線以30°的入射角從某介質(zhì)射向空氣時,反射光線與折射光線垂直.求光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800年英國物理學(xué)家赫歇爾用靈敏溫度計研究光譜中各色光的熱作用時,把溫度計移至紅光區(qū)域外側(cè),發(fā)現(xiàn)溫度更高,說明這里存在射線,這就是紅外線.它最顯著的作用是

                     ;它還可以用作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光的干涉和衍射現(xiàn)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

B.光的頻率越大,波長越長

C.光的波長越長,光子的能量越大

D.光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是3.0×108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雙縫干涉實驗中,要使屏上單色光的干涉條紋之間的距離變寬,可采取以下辦法:(1) _______;(2) _______;(3) _______。為測量紅光的波長,現(xiàn)測得屏上6條亮條紋間的距離為7.5 mm,已知雙縫間的距離為0.5 mm,雙縫到屏幕的距離為1 m,則此紅光波長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xiàn)代物理學(xué)認(rèn)為,光和實物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下列事實中突出體現(xiàn)波動性的是(  )

A.一定頻率的光照射到鋅板上,光的強度越大,單位時間內(nèi)鋅板上發(fā)射的光電子就越多

B.肥皂液是無色的,吹出的肥皂泡卻是彩色的

C.質(zhì)量為10-3 kg、速度為10-2 m/s的小球,其德布羅意波波長約為10-23 m,不過我們能清晰地觀測到小球運動的軌跡

D.人們常利用熱中子研究晶體的結(jié)構(gòu),因為熱中子的德布羅意波長與晶體中原子間距大致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3-7所示是用干涉法檢查某塊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的裝置,所用單色光是用普通光源加濾光片產(chǎn)生的.所觀察到的干涉條紋是由下列哪兩個表面反射的光線疊加而成的(    )

圖13-7

A.a的上表面和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和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和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和b的下表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13-6所示,一束自然光通過起偏器照射到光屏上,則圖中光屏上發(fā)亮的有(起偏器上用箭頭表示它的透振方向)(    )

圖1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示是一種折射率n=1.5的棱鏡,用于某種光學(xué)儀器中,現(xiàn)有一束光線沿MN的方向射到棱鏡的AB界面上,入射角的大小i=arcsin0.75.求:

(1)光在棱鏡中傳播的速率;

(2)畫出此束光線射出棱鏡后的方向(不考慮返回到AB和BC面上的光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