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wù)勚锌細v史開卷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考試形式的改革也正在逐步興起和推廣。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的中考試題,近幾年逐步趨向開放,有些省市已采取開卷形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F(xiàn)就中考歷史開卷的幾個問題,談?wù)勎业目捶ā?nbsp;
一、歷史開卷是挑戰(zhàn)“應試教育”的一柄利劍
回顧往年的歷史教學,我們或多或少地認同了“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模式。它是為教而教,為考而教;老師教教材,學生考教材;老師教結(jié)論,學生考結(jié)論。如此牢牢的束縛了學生鮮活的思維。
如今,歷史學科考試形式由閉卷考試轉(zhuǎn)變?yōu)殚_卷考試,這一革新猶如一柄利劍,披荊斬棘,擯棄了“死”題目(即客觀性試題),增加了主觀性試題。這對于應試教育來說,無非是一個巨大的沖擊和挑戰(zhàn)。
以開放性、主觀性、探究性為特點的歷史中考開卷考試,要求我們:以主觀思維為主,融歷史知識于始終;重過程,輕結(jié)論;重能力,輕知識。營造一個寬松、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共進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zhì)的不斷提高。這將成為適應開卷這一考試形式的歷史教學必須努力的方向。
總之,開卷這一考試形式的出臺,使我們不得不以素質(zhì)教育的理念來組織教學,以學生能力素質(zhì)的提高為目的來傳授知識。它是對應試教育的一大挑戰(zhàn),是初中歷史教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轉(zhuǎn)軌的一個有力的“發(fā)動機”,一個有效的“催化劑”。
二、正確理解“開卷”,掌握基礎(chǔ)知識,注重能力培養(yǎng)
有人認為:“開卷”就是打開課本、資料,抄抄便可,因此教學時只需看看課本,講講資料,考試時便可以應對自如了。有的甚至說,歷史一開卷不要掌握知識也能考好。這些想法是相當危險的!
其實,歷史開卷試題“活”。它具有開放性、主觀性、綜合性、探究性、實踐性等特點。對于歷史開卷試題來說,不會過多地出現(xiàn)客觀題,而讓你輕易地抄到答案。中考歷史開卷考試的真正意義之一,就是為了減負,但減的是學生對那些復雜知識(如大量的問答題答案)的記誦之苦,而不是對知識掌握 的淡化。至于歷史基礎(chǔ)知識不僅要掌握而且要能夠熟練應用,否則,考試時會吃大虧。
歷史開卷試題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其“源”,但許多試題需參閱幾個知識點,且需要綜合、分析、判斷后,才能確定出正確答案。如:
科舉制度是何時形成的?它是一種什么制度?明朝時該制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該制度何時被廢除?
有些試題涉及古今中外,需要歸納而得出答案。如:
列舉能證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史實。
如果對知識掌握不熟,理解不透,僅靠課本資料,疲于翻書,費時費力,很難找出此題的知識點。這對于有時限的中考來說,實在是得不償失的。
可見,對于歷史基礎(chǔ)知識不僅要掌握,并且要有熟練應用這些知識的各種能力。這一點對于開卷考試來說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在考場上運用自如,得心應手,立于不敗之地。
三、開卷考試形式下的歷史教學
歷史開卷后,將如何教學,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從以上所分析的中考歷史開卷的特點來看,歷史開卷考試考查的核心是學生的能力。那么,如何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以適應開卷考試呢?
首先,轉(zhuǎn)變觀念,放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要認識到教師不能是歷史知識的簡單灌輸者、壟斷者、權(quán)威者,而是與學生一起的知識的探究者、組織者、運用者,教師還應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欣賞者、促進者、幫襯者,學生首先要得到的是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而不只是知識的單一掌握。
其次,要大膽改革嘗試歷史教學方式方法,多采用談話、交流、練習、講演、論文交流、探究等方式,培育新型的教、學關(guān)系,通過活動、探討、交流,一起構(gòu)建知識體系,得出結(jié)論或知識。要重視“過程”教學,力求讓學生多講、多說、多做,在過程中培養(yǎng)各種能力。
再者,多與學生溝通,建立師生之間平等互助的關(guān)系,以關(guān)心、愛心感化學生。培育學生良好的情操,調(diào)動良好的情感。
另外,要善于總結(jié)、歸納知識,注重知識的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