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識歸納(二)

----------------------------力學模型及方法

1連接體模型是指運動中幾個物體疊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細繩、細桿聯系在一起的物體組。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整體法和隔離法。

整體法是指連接體內的物體間無相對運動時,可以把物體組作為整體,對整體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離法是指在需要求連接體內各部分間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間的壓力或相互間的摩擦力等)時,把某物體從連接體中隔離出來進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    搞清物體對斜面壓力為零的臨界條件)

斜面固定:物體在斜面上情況由傾角和摩擦因素決定

*=tg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或靜止  *> tg物體靜止于斜面

< tg物體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cos)           

3輕繩、桿模型

繩只能受拉力,桿能沿桿方向的拉、壓、橫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桿對球的作用力由運動情況決定

只有=arctg()時才沿桿方向             

 

最高點時桿對球的作用力;最低點時的速度?,桿的拉力?

若小球帶電呢?

 

 

 

 

假設單B下擺,最低點的速度VB= mgR=

整體下擺2mgR=mg+

   =  ; => VB=

所以AB桿對B做正功,AB桿對A做負功

若 V0<   ,運動情況為先平拋,繩拉直沿繩方向的速度消失

即是有能量損失,繩拉緊后沿圓周下落機械能守恒。而不能夠整個過程用機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點時繩的拉力?

換為繩時:先自由落體,在繩瞬間拉緊(沿繩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損失(即v1突然消失),再v2下擺機械能守恒

例:擺球的質量為m,從偏離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靜釋放,設繩子為理想輕繩,求:小球運動到最低點A時繩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4超重失重模型                                                  

系統(tǒng)的重心在豎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減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減速上升)F=m(g-a)

難點:一個物體的運動導致系統(tǒng)重心的運動

1到2到3過程中 (1、3除外)超重狀態(tài)            

繩剪斷后臺稱示數

系統(tǒng)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對地面的壓力?  

地面對斜面摩擦力? 

導致系統(tǒng)重心如何運動?

鐵木球的運動

用同體積的水去補充 

5.碰撞模型:特點,①動量守恒;②碰后的動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對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體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體的速度。

◆彈性碰撞:m1v1+m2v2=(1)   (2 )

◆一動一靜且二球質量相等的彈性正碰:速度交換

大碰小一起向前;質量相等,速度交換;小碰大,向后返。

◆一動一靜的完全非彈性碰撞(子彈打擊木塊模型)

mv0+0=(m+M)  =+E    

E==

E 可用于克服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力做功轉化為內能E=fd=mg?d=

 

 

 

 

“碰撞過程”中四個有用推論

彈性碰撞除了遵從動量守恒定律外,還具備:碰前、碰后系統(tǒng)的總動能相等的特征,

設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1、m2,碰撞前速度分別為υ1­­、υ2,碰撞后速度分別為u1、u2,即有 :

 m1υ1­­+m2υ2=m1u1+m1u2

   m1υ12­­+m2υ22=m1u12+m1u22

碰后的速度u1和u2表示為: u1=υ1+υ2

u2=υ1+υ2

推論一:如對彈性碰撞的速度表達式進行分析,還會發(fā)現:彈性碰撞前、后,碰撞雙方的相對速度大小相等,即}:  u2-u11-υ2

推論二:如對彈性碰撞的速度表達式進一步探討,當m1=m2時,代入上式得:。即當質量相等的兩物體發(fā)生彈性正碰時,速度互換。

推論三:完全非彈性碰撞碰撞雙方碰后的速度相等的特征,即: u­1=u2

由此即可把完全非彈性碰撞后的速度u1和u2表為:   u1=u2=

例3:證明:完全非彈性碰撞過程中機械能損失最大。

證明:碰撞過程中機械能損失表為:   △E=m1υ12+m2υ22?m1u12?m2u22

由動量守恒的表達式中得:    u2=(m1υ1+m2υ2-m1u1)

代入上式可將機械能的損失△E表為u1的函數為:

△E=-u12u1+[(m1υ12+m2υ22)-( m1υ1+m2υ2)2]

這是一個二次項系數小于零的二次三項式,顯然:當      u1=u2=時,

即當碰撞是完全非彈性碰撞時,系統(tǒng)機械能的損失達到最大值

△Em=m1υ12+m2υ22

推論四:碰撞過程中除受到動量守恒以及能量不會增加等因素的制約外,還受到運動的合理性要求的制約,比如,某物體向右運動,被后面物體追及而發(fā)生碰撞,被碰物體運動速度只會增大而不應該減小并且肯定大于或者等于(不小于)碰撞物體的碰后速度。

6人船模型:一個原來處于靜止狀態(tài)的系統(tǒng),在系統(tǒng)內發(fā)生相對運動的過程中,

在此方向遵從動量守恒:mv=MV    ms=MS     s+S=d    s=     M/m=Lm/LM

載人氣球原靜止于高h的高空,氣球質量為M,人的質量為m.若人沿繩梯滑至地面,則繩梯至少為多長?

                                                                                                                          

7.彈簧振子模型:F=-Kx (X、F、a、v、A、T、f、EK、EP等量的變化規(guī)律)水平型   豎直型

8.單擺模型:T=2     (類單擺)    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

9.波動模型:特點:傳播的是振動形式和能量,介質中各質點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并不隨波遷移。

①各質點都作受迫振動, ②起振方向與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離源近的點先振動,

④沒波傳播方向上兩點的起振時間差=波在這段距離內傳播的時間⑤波源振幾個周期波就向外傳幾個波長。波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介質,頻率不改變, 波速v=s/t=/T=f     

波速與振動速度的區(qū)別  波動與振動的區(qū)別:波的傳播方向質點的振動方向(同側法)

知波速和波形畫經過Δt后的波形(特殊點畫法和去整留零法)

物理解題方法:如整體法、假設法、極限法、逆向思維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圖像法等.

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種情況

(1)物理對象模型:用來代替由具體物質組成的、代表研究對象的實體系統(tǒng),稱為對象模型(也可稱為概念模型),即把研究的對象的本身理想化.常見的如“力學”中有質點、剛體、杠桿、輕質彈簧、單擺、彈簧振子、彈性體、絕熱物質等;

(2)條件模型:把研究對象所處的外部條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條件中干擾研究對象運動變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條件的本質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從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稱為條件模型.

(3)過程模型:把具體過理過程純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來的一種物理過程,稱過程模型

其它的碰撞模型: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