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新課程卷)

歷史(江蘇卷)

 

卷(選擇題  共75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則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試題詳情

2.我國古代用木炭冶煉生鐵始于

A.西周         B.春秋時期     C.戰(zhàn)國時期     D.西漢

試題詳情

3.通過農(nóng)民戰(zhàn)爭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漢  ②西晉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試題詳情

4.下列事件中屬于封建王朝皇族內部爭斗的是

①七國之亂  ②靖康之變  ③靖難之役  ④陳橋兵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試題詳情

5.科舉制在歷史上經(jīng)歷了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北宋創(chuàng)立了

A.武舉            B.殿試            C.糊名法         D.進士科

試題詳情

6.1856年秋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鼎盛,其主要標志是

A.攻占南京                       B.東征和西征取得勝利

C.李秀成率軍攻擊上海近郊         D.取得三河鎮(zhèn)大捷

試題詳情

7.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洋務派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生產(chǎn)技術,其根本目的是

A.使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B.鎮(zhèn)壓太平天國

C.抵抗外國侵略                   D.維護清朝統(tǒng)治

試題詳情

8.1895年,維新思潮發(fā)展成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其標志是

A.《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的呈遞       B.強學會的成立

C.《中外紀聞》的創(chuàng)辦             D.“公車上書”

試題詳情

9.孫中山對民主革命的一個重要貢獻是

A.辛亥革命中對袁世凱進行了不妥協(xié)的斗爭

B.辛亥革命后為維護民主共和制度進行了武裝斗爭

C.向共產(chǎn)國際建議實行國共合作

D.領導了北伐戰(zhàn)爭

試題詳情

10.在民主革命時期,知識分子走向社會、與工農(nóng)群眾結合開始于

A.戊戌變法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

C.五卅運動期間                          D.一二?九運動期間

試題詳情

11.1926年國民政府決定收回漢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

A.英國軍艦炮擊北伐軍          

B.北伐軍占領了漢口

C.國民政府已從其他國家收回過租界   

D.英國宣布放棄租界權益

試題詳情

12.日本侵略軍占領廣州、武漢后改變了侵華戰(zhàn)略方針,這是因為

A.日軍戰(zhàn)線太長,兵力與財力不足   

B.英美等國政府支援中國抗戰(zhàn)

C.國民政府在抗日問題上出現(xiàn)動搖   

D.汪精衛(wèi)成立了效忠日本的偽政權

試題詳情

13.下列關于延安整風運動的表述,不準確的是

A.在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錯誤

B.實行“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

C.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

D.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試題詳情

14.1950年的土地改革運動實行了保存富農(nóng)經(jīng)濟、中立富農(nóng)的政策,其目的是

①減少運動的阻力       ②穩(wěn)定民族資產(chǎn)階級

③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         ④保護農(nóng)民的土地所有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試題詳情

15.中共八大確立的經(jīng)濟建設方針是

A.正確處理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農(nóng)業(yè)的關系   

B.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C.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                 

D.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試題詳情

1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思想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開始形成的,因為這次會議

A.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B.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

C.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

D.審查和解決了一批重大冤假錯案

試題詳情

18.下列有關17世紀30-60年代英國宗教問題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進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國國教教會

B.清教徒議員在議會中拒絕通過征稅法案

C.查理一世的宗教壓迫導致了蘇格蘭人起義

D.克倫威爾厲行清教法規(guī)

試題詳情

19.下列關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表述,正確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qū)    B.主要目的是開拓海外商品市場

C.實施《航海條例》                   D.實行殘暴的種族奴役政策

試題詳情

20.下列關于18、19世紀拉丁美洲政治狀況的表述,正確的是

A.大部分地區(qū)為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B.墨西哥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C.圣馬丁率領軍隊徹底擊潰西班牙殖民軍

D.大多數(shù)國家獨立后建立了共和國

試題詳情

21.下列戰(zhàn)役中,具有爭取國家獨立性質的是

A.納西比戰(zhàn)役                   B.色當戰(zhàn)役   

C.薩拉托加戰(zhàn)役                          D.凡爾登戰(zhàn)役

試題詳情

22.下列事件發(fā)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國,其先后順序是

①《四月提綱》的發(fā)表                  ②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爾什維克黨在彼得格勒發(fā)動武裝起義  ④布列斯特和約簽訂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試題詳情

23.下列文件中,反對日本獨霸中國的是

A.《九國公約》                          B.《聯(lián)合國家宣言》

C.《大西洋憲章》                         D.《波茨坦公告》

試題詳情

24.20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的態(tài)勢可以概括為

A.美國取得壓倒性優(yōu)勢

B.雙方互有攻守

C.蘇聯(lián)依靠絕對軍事優(yōu)勢迫使美國退讓

D.雙方不堪軍備競賽重負放慢爭霸步伐

試題詳情

25.關于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的東歐劇變,下列表述與事實不符的是

A.劇變前東歐各國面臨著嚴重經(jīng)濟困難

B.東歐各國都先實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權更迭

C.德國結束了近半個世紀的分裂局面

D.波蘭是最早發(fā)生劇變的國家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5分)

 

試題詳情

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0分,第27題10分,第28題14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我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是何時確立起來的,概括其主要內容。(4分)

 

 

 

 

試題詳情

2.根據(jù)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國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依據(j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6分)

 

 

 

 

 

試題詳情

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福澤諭吉對亞洲鄰國持何種態(tài)度,主張對它們采取何種政策。(4分)

 

 

 

 

 

試題詳情

2.根據(jù)所學知識說明日本“大陸政策”的內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線”論對“大陸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

 

 

 

 

 

試題詳情

3.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出現(xiàn)“脫亞入歐論”和提出“大陸政策”的社會經(jīng)濟原因。(5分)

 

 

 

 

 

試題詳情

三、問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9題13分,第30題13分,第31題15分,共計41分。

29.隋煬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許多政略舉措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也發(fā)揮過積極作用。列舉這些政略舉措,并說明其歷史意義。(13分)

 

 

 

 

 

 

試題詳情

30.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在淪為半殖民地的同時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歷程。概括指出在19世紀中葉至1919年的近代化歷程中,中國在政治制度、生產(chǎn)方式、社會階級構成以及教育、科技諸方面發(fā)生的重大變化。(13分)

 

 

 

 

 

試題詳情

31.20世紀中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和冷戰(zhàn)初期(1946-1955年),美國是如何逐步確立并鞏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

 

 

 

 

200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江蘇新課程卷)

試題詳情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3分,共75分。

1.C             2.B         3.D         4.A         5.C         6.B          7.D 

8.D               9.B         10.B       11.B        12.A       13.C       14.A 

15.C             16.A        17.C       18.A       19.D       20.D       21.C 

22.C             23.A        24.B       25.B

二、材料解析題(共34分)

26.(10分)拜金、重商和倡奢。沖擊傳統(tǒng)等級觀念,刺激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助長統(tǒng)治階級的腐朽傾向(或激化階級矛盾)。

27.(10分)(1)時間:1949年在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上確定的。

主要內容: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組成的自治機關。

(2)依據(jù):在歷史上,我國各民族互相雜居、互相同化、互相影響;近代以來,我國各民族同受帝國主義壓迫,在革命戰(zhàn)爭中結成深厚友誼。

目的:經(jīng)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實現(xiàn)各民族的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

28.(14分)(1)對亞洲鄰國持輕蔑態(tài)度。主張模仿歐美列強侵略亞洲鄰國。

(2)以侵略中國為中心,把侵略朝鮮作為侵略中國的第一步,為侵略提供了借口。

(3)日本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擴大國內外市場;由于國內封建殘余嚴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國外市場;這一目的難以通過經(jīng)濟手段達到,更多依靠軍事手段。

三、問答題(共41分)

29.(13分)率軍滅陳,統(tǒng)一南北:開運河;創(chuàng)進士科;興建東都和糧倉;修馳道;與日本、東南亞等國友好往來。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加強中央集權,促進南北經(jīng)濟交流和中外交往。

30.(13分)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

產(chǎn)生了近代資本主義生產(chǎn)方式。

產(chǎn)生了資產(chǎn)階級、工人階級等新的階級。

出現(xiàn)了新式學堂。

引進了西方先進科技。

31.(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于1917年參戰(zhàn),成為主要戰(zhàn)勝國之一;大戰(zhàn)削弱了歐洲列強,美國經(jīng)濟實力進一步加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美國成為戰(zhàn)勝法西斯勢力的主力之一;掌握了原子彈;成為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雅爾塔體系為形成美蘇兩極格局奠定了基礎。美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首屈一指。

冷戰(zhàn)初期,在西歐各國實力下降的情況下,美國通過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和組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鞏固了霸主地位。

 

 

 

 

 


同步練習冊答案